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相遇的缘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三所优秀的英国大学(i.e.伯明翰大学,拉夫堡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之中选择了坐落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曼彻斯特大学。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摇篮,曼城孕育了包括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等多个发达的制造行业,蕴含深厚的工业文化沉淀,而曼彻斯特大学作为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的顶尖学府,自然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这里诞生的石墨烯也将可能给人类生产力的历史添上重要的一笔...作为一个学习材料科学的学子,太多太多的理由将我推向这里,去实现我的人生理想。漫步在校园之中能够看到,学校有的会用红砖砌起整个建筑,这些建筑都非常的漂亮,当然拥有这样教学楼意味着曼彻斯特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英国Top级的老牌大学,被称作“红砖大学”之首。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日益密切的国际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踏上更高的平台,但同时我们身上也要肩负起与之相匹配的压力和重担。
机遇篇
当我见到校园中形形色色的曼大师生时,我不由得感慨世界之广阔,如果说中南大学是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师生,那么曼彻斯特大学便是云集了来自全球各地最杰出的教授和同学。班上的同学既有刚刚年满18岁的青涩少年,也有已在职业生涯打拼多年重拾课本重回校园的大叔,因此曼大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学术上自由和文化多元化的包容:民族、地区、肤色、年龄,在这里都不会成为限制你探索深造的理由,这或许也是大家对这座学术殿堂如此向往的原因。从深圳香港出发来到曼彻斯特,这里的城市风貌与我最开始的设想截然不同,没有传统观念中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奢侈繁华和高新科技,相反映入眼帘的是中世纪油画般令人舒适的原生态环境,没有堵车雾霾,只有清新自然的空气。在我眼中曼城或许是世界上将古典艺术和现代建筑融合得最完美的城市之一,尽管成排的矮房和矗立的写字楼错综复杂地交替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但他们之间不仅没有产生冲突,反而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就好像是这座城市不同时期的一张张名片,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和工业留下的辉煌。
虽然在这里每节讲座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与老师见面的时间比起国内少了很多,但老师们的热情友好使得他们在私底下更容易接触和沟通,电子邮件的及时回复和耐心解答使得我们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却丝毫距离感,老师们会十分在意同学的听课感受,经常会带着手下的博士生来到课堂,希望能倾听解答到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问题。我个人最爱的当属曼大的图书馆资源了,从藏书涵盖的科目、类别到线上可免费访问使用的资源,再到功能强大的硬件配套设施,不得不说曼大的图书馆时时刻刻都在吸引着我,激发着我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曼大,尽管只是本科阶段,我也有幸获得机会前往业内顶尖的企业和工厂参观实习。
在去年十月的阅读复习周,我便出发前往位于英国剑桥南部的Granta Park高科技园区内的TWI(The Welding Institute)即英国焊接学会或英国焊接研究所,是国际上著名的独立技术研究机构之一。即便在中南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曾经在中国中车等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可依旧不由得被眼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材料制造技术震撼。从生产研发到质量检测,应接不暇的专利设计,能承担超大型模拟实验的精密仪器设备和高效的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无不令人叹服,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决心。
虽然我是以本科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到曼大学习(没有大一成绩),但在大二第一学期结束后的奖学金评比时,学校老师还是鼓励我把握机会,积极申请评选,帮助我详细解读评选条件,使得我能够和其他欧洲同学乃至英国同学一样公平地参与竞争,最后凭借自身相对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英国BP公司颁发的Achievement Award 2020。在这一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团队完成一个选定的项目,相比于其他中国同学为了语言上的便利所组成的“全华小组”,我决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同学相互交流。最终我们的小组内除了另外两名中国同学外还包括了来自英国南部北部以及沙特阿拉伯的朋友,集思广益,团结合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识思想在这里得到了碰撞和融合,最终磨合也产生了极佳的化学反应。我也通过这个机会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熟悉当下英国年轻人最流行最地道的口语表达,也渐渐理解了看似有些“僵硬”的英式幽默。
在曼城最不能错过的便是足球文化,这座城市同时坐拥着两支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曼城和曼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除了印象中的高端贵族英伦绅士风格之外的,普通英国民众最朴实最真挚的一面。他们对足球的痴迷和狂热深入骨髓,对一支球队的忠诚和追随令人动容。我看的那场比赛其实当天曼城的天气并不是特别好,而且这几乎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但我依然遇见了许多千里迢迢赶来的客队球迷,他们热情友好地与我寒暄交谈,拿出随身携带着的午餐为他们支持的球队加油呐喊,风雨无阻,哪怕他们城市的球队远远不如曼城那般星光熠熠,声名显赫。没有了家人的陪伴,今年的跨年夜和除夕夜注定会有所不同,但幸运的是,我还有身边的朋友们,身在他乡为异客,跨年夜的烟火也许不能抹去大洋彼岸学子深深的思乡之情,但烟火和人们热情庆祝的温暖将我带入其中,仿佛在那一刻,我也是一个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的曼城市民。
挑战篇
真正的留学生活一定是收获和苦涩并存的,既然选择远离祖国去异国他乡读书就要做好努力的准备,不要给自己的将来留下遗憾。关于学习压力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学期中间的那段时间压力是最大的,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题,每周都有做不完的deadline。当然大学压力大也是必然的事情,如果在逆境中跌倒,那就在逆境中歇一会再爬起来吧。语言,饮食,文化,天气,思乡等等诸多因素都会成为在外留学的障碍。尽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语言的确是适应当地生活最关键的一环。你会在课堂上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e.g.印度,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的优导师,然而他们的英语口音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完全不同于我们在国内做听力训练时遇到的标准口音,使得我们难以捕捉其中关键有效的信息,对理解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变得有一定的困难。在日常的社交场合中,我们的个性和想法会时常因为口语表达不够成熟而受到限制。尽管曼城的中国学生很多,但我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多地把英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校园之中,因为不论是大到去银行办理业务,还是小到日常的商场购物,英语的频繁使用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焦虑害怕的难题。原本看似一切顺利的留学之路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变得困难重重。学校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在内的一切教学设施不得不关闭,workshop和tutorial的大面积取消,使得虽然线上lecture仍在进行,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大打折扣,难以达到既定的learning outcome。面临这一挑战,同学们不得不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疫情也打乱了许多同学原本的留学规划。以我个人经历为例,就像上文所说我顺利地申请到了英国BP公司提供的奖学金,但其实我也同时申请到了BP公司提供的为期8周的带薪实习。十分可惜的就是由于疫情这个项目被迫取消,我也失去了一个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宝贵机会。由于疫情越发严峻,回国的机票变得非常昂贵,一票难求。天价的机票加上集中隔离的费用使得今年留学的费用比往常高出了许多。
一年的国外留学生活便这样匆匆地结束了,然而还有绚丽多彩的未来等着我去探索: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Say never never give up, Like a fighter。最后附上大使馆发放的“爱心健康包”,感谢在这段艰难时期,大使馆对海外留学生们体贴的照顾和问候,也感谢所有为疫情默默付出奔波忙碌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