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路口和自己不期而遇
——秋田大学交换留学项目
日语1601班 张进
直到真正迈进秋田大学宿舍门的那一刻,我才后知后觉,崭新的生活已经启程了。在专四备考期间一次又一次的准备留学申请材料,不断的调整材料中的内容,协调班级班委事务,虽然终日在忙碌里度过,但并没有预见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同囚困在大海的孤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觅到港岸。然而,一眨眼,一学期的留学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这几个月经历的种种,一切事情都还那样清晰的留在脑海中,然而却又好像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恍如隔世。也许只有时间,才会让我分不清到底是在失去它还是在得到它。但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怎样我至少和以前未曾拥有过的自己打了照面。
生活的另一个我
这趟日本之行是我的第一次踏出国门之旅,因此相较而言会有一些新鲜感和紧张感。因为秋田大学会给新留学生安排前期tutor ,帮助适应日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到了秋田之后tutor 带我们办理了相关的手续材料,购置了生活必需品,还经常组织学友会的各位同学参加各种各样的地域活动和游玩活动。对于初到异国他乡的我而言,这些细心入微的帮助确实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一定的过渡作用。
(这是学友会组织的去抱き返し渓谷的看红叶活动。虽然看红叶的山路很是颠簸,但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观赏美景,不失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这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也就是说在一段体验中,最关键的不一定是你最后达到的目的,而是体验过程中的切身感受,纵使最后的结果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但是在前往目的的过程中所一直保持的心境,无疑是难得可贵的精神力量。当然在体验这一心境之旅的过程中,我仿佛重新审视了曾经过于关注结果的自己。也正是在这次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整合,也学会如何在不理解的事物中游移偏见。
(这是在秋田大学国际课看到的日本文化体验活动。国际课的老师都很关心留学生们,所以经常可以在他们的事务室内看到形式各样的活动,无论是地域性的还是学校间的。在刚到日本的时候,相信都会遇到一阵语言的沈默时期,从教科书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派上很大的用场,而且如果不能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很容易在学校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中迷失自己,所以我找到的方法策略就是,不要让自己被囚困在无法走出的怪圈,多去打破一些常规节奏。比如虽然在国内的文化课体验了日本花道和茶道,但是对于一些更偏精神层面的内容,还是在实际的学习和应用中才能有更深刻的感悟。以这次的文化体验经历为例,从穿和服开始,日本奶奶们的细致与认真就已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挑选出最合身的和服,去认真听了茶道花道的介绍,虽然半知半解但在之后的体验学习中,也用心的去感受了日本这些文化内容中所包含的具体精神)
对于选择交换留学的学生而言,不单单是去探索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最后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在大一大二时,虽然自己一直在班级工作协调和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做到了相对平衡,但是实际上自己对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也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处在相对迷茫状态也并不意外。在留学的这段时间内,因为空闲出的时间也变得更多了,所以自己如何去利用时间也成为一门必修课。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太多的压力,所以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省观念,那么只能被溶进慢节奏的生活里不断地熬。在留学的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去认真仔细的去思考
自己和生活的关系,怎样让自己不被生活所奴隶,选择融入生活很简单,但是如何去明确生活的断舍离,过上自己想要的,憧憬的未来的生活确并非易事。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可能会在忙碌中感知到生活的沉重,但也有些人会在蹉跎中遭受生活的压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人会去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自救或者深渊,光明或者黑暗,有些选择并不是必选,但势必会对应最后的答案。
(这张照片记录了本学期末的留学生修业派对,从国际课的老师致辞到每位留学结束同学的感想发言,大家都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了出来,也正是在这些发言中,有关之前的记忆被重新唤醒了起来。几乎留学的每位同学都是从开始的不适应和喜欢,慢慢发展出对这个地方和依赖和留恋,就如同大家都是在经历一个爬缓坡的过程,虽然一直很艰辛和疲倦,但是相较于坡顶的无所适从,爬坡过程中得自我感动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足以匹及那些耗尽全力的疲惫。这次派对看似是一场欢送会,实则是去接受那个最初所拒绝和抵触的自己的欢迎会,我从那些即将归国的同学们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明白了大家都是从漫长的过程中破茧重生的,这也会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在本学期结束的最后一节日语英语双语课程中,老师送给了我们一些他的建议和祝福,也许一些现在看似简单随意的选择,只有在未来回顾时才会明白是处在漩涡中心,然而我们并不能够准确的去预知那些只会未来产果的选择,所以我们做的并不是如何巧妙的游移灾难以及如何安度一生,我们需要学会的是笨拙且热烈的去爱,爱自己的选择,爱自己的一切。所以老师最后的赠言时,当我们下次在人生的另一个角落相遇时,希望那时的你们会是自己喜欢的模样!相信老师所说的这句话是我听过最好的赠言,也是我需要一直去为之去努力的。这学期在生活中所发现的另一个自己,是明白人总是擅长于自我妥协的自己,是明白如何生活也是必修课的自己,是学会如何用日语更好表达自己想法的自己。无论如何,相较于留学前的自己都有些许的不同。
学习中的另一个自己
对于日专学生的我来说,学习日语不仅仅是要记忆更多的单词,理解更多的语法,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和日语的关系,梳理清楚如何借助日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本学期的课程选择上,除了日语语言学习课程外,还选择了日本语教育课程和日语歌词哲学文化,这两节课都有小组讨论和总结的环节,因此对于我来说,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应该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去用日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理解晦涩的表达,但是每个人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讨论和总结的过程中,并且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综合大家的建议,让小组最后能够得到相对较为系统化规范化的论点。老师也会让我们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来进行观点分享,不同的思考形式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文化视角,也让我们明白了语言的具体涵义。课程中所覆盖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多么深刻,但是却从最简单的内容切入,研究这些简单论题的更多可能性,深挖之前所不曾涉及的领悟。当然,为了让整个课题研究更加的确切真实,一般情况下都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去进行论证。
(这篇论文是选择日本语教育课程时的结课论文,论题的立意很简单,就是研究外语和自己的关系,阐述语言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塑造自己的内容。当然,这篇论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要结合实际,换而言之,要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因为整篇论文主要是用日语书写,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所以对于之前练习较少的我而言,无言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老师也知道我们自己完全构思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事先发给了我们一些有关语言结构梳理的资料,诸如从小到大我们所掌握的语言(无论是母语,方言,还是外语)对于自己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且不同的语言文化内化到了自己的哪一部分,语言对于之后我们的人格塑造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轻易的得到答案,另一方面又需要结合自己的见解去架构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在撰写过程中,我一度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立意更加的独特和贴切,因此我去秋田大学的图书馆去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尽管读起来很晦涩难懂,但是至少让我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单一视角,可以说是给我提供了更多思考的角度。于是,在颇费周折的一番折腾下,我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随后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每个人都对彼此的论文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将评价的内容纳入进最后成绩的考核之中,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论文的深度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最后,老师对论文进行总结,然后我们再继续调整和补充。可能一直以来我对于论文的认知都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片面的认知程度,所以对于论文的结构,内容排版没有清晰的理解。原来每次的论文撰写,不单单是将自己的既有看法直白的陈述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撰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思想区域,将自己的既有认知进行打碎重组。而这也是我在这节课程最大的收获,我享受这个思想风暴的过程,因为它帮助我找到更不一样的自己。
(这篇论文是我选修日语歌词哲学文化课的结课论文,它概括了我通过这节课所明白的更多的自己。同时,最让我触动的并不是歌词文化中所涉及的相互内容,而是从哲学视角去赏析那些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间的寓意。当然起初的我更多的感受是那些所谓的哲学观点近乎于吹毛求疵的去寻找联系,但在逐渐深入全面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真如同井底之蛙般不堪。很多时候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的根源,有可能还是在自己身上,就如同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都会让我对自己有重新的审视。在学习主题为自己的那一章内容时,我会发现自己一直过多的注重如何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也就意味着有时可能需要迁就自己成为他人才能够更好的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所扮演的就不再是我自己的角色,而是他人,那个在我眼里比我更完美的他人,久而久之我对于本我的认知越来越模糊,甚至丢失了本我中最独特根本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无疑就是万千皮囊下只不过是同样的灵魂。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成为他人,但是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他人的模样,也许这样会显得更体面,更优秀,但是那并不是自己。因此,在经过了课程学习的熏陶之后,我开始去更多的关注自己本身,既然无法变成别人,那么就需要从自己出发,明确自己所想要去探索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会再去过多的苛刻自己,不会再去订一些多么长远而伟大的目标,更多的是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去进行选择。就如同新年初始大家都会做一个计划列表,也许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继续拖延那些遥不可及的计划。因此,在明白这一道理之后,我更多是从自己的意愿去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没法做到五周去完成N1所需的单词背诵,但是我可以在自己意识到需要背单词的时候选择去记忆,也许是在刚刚打完工回到宿舍的时候,记忆了十几个单词,也许是在睡觉前觉得今天过得太颓废而选择打开词典去背诵,这些被其他人冠以懒惰和无效的做法,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的得心应手。因此,在选择哲学课程的结课论文结构和内容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较小的切入点,也就是让自己可以每天向前一步的前行,不需要很慌忙的去探索下一个目的地的模样,只是让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不断探索时的心境和满足,相信这要比去发现最后地点的美景更为壮观和绚丽。
(这张是冬天秋田大学校门口拍摄的,很普通很静谧的环境,但是可以发掘的美却也在其中。正是每天在这里来回奔波,我开始学会了去自我接受,去让我自己躁动不安的心理得到妥协。也正是在秋田大学的这段时间里,我可以更好的去思考一些以前未曾考虑,甚至不屑去探究的问题。更重要地是我在这里找到了一种信心,一种孤独的信心。它让我在所有集体形式的框架没不至于被流行情绪所感冒,我可以找到自己意愿中所诉求的东西,并且待在一个相对偏远的角落里去修饰自己,雕刻自己,成为一个不可归类于其他的“另类”。想要融入一个环境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不断地沉淀,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在保持本我的同时和环境有一定的融洽,而这也可以被称之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我所接触到的人群里,极少数人能够继续做到不被那些流行情绪所影响,但是当选择捂上耳朵去回避一些外界的诱惑,无疑是一种更为别样的选择。我一直在自我纠结中不断地发现自己,但是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被塞入一个词,或是一个故事。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去书写,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更加的激情,绚烂。但我希望自己能够关注到的是更多未知的事物,也就是在秋田留学的这段时间里,探索一些从来不会再地图上标记好的地点,那些地方拥有着不可忽视的魔力,能够让我更清晰的认知到有关自己的真实。
时间总是一个像疯了般的往前奔跑,全然不顾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所以在我更想清楚的明白在特定时间内自己究竟拥有了什么的时候,它总会在不经意间溜走。半个留学阶段的结束,其实对我而言也是更加全新路程的开始,我会更加细致的去发现另一个自己,也会更加用心的去体验地图中不存在的标点,我希望自己能够被雕刻成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也希望那时的自己会喜欢现在我所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