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记秋田大学交换之旅
温钧然
“等到来年的春天,也想一起去赏樱花呢”。从去年九月末抵达秋田生活至今,便只经历了秋田的秋冬二季,对于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我而言,秋田寒冷的冬天固然是难熬的。正因如此,我对春天的到来无比期盼。夜色中的窗外,无声飘落的大雪隐匿在凛然呼啸的北风之中,桌边放着一杯正升腾着热气的绿茶。
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来到日本,来之前心中总归是期许和不安参半。若是出于旅游的心态,那当然会期待着各式各样的美食,鲜美的寿司,热乎乎的关东煮,甜咸皆宜的章鱼丸子,裹着酱汁的鸡肉串......也会期待着独特的美景,日映斜晖的神社鸟居,白雪皑皑的松林,层林尽染的红叶,如梦似幻的缤纷落樱......若是考虑到专业学习和持续较长的留学生活,便会忧虑起自己能否好好地用日语与人交流,水平能否有所提升;这边的吃穿住行能否适应,身处异国他乡是否会遇上其它难题......其实来之前也稍微了解了一下秋田的情况,一方面是对新鲜的一切有所期待,另一方面,心中也作好了即便不堪,也会忍受的准备。如今在秋田生活已有四月有余,心境也与来之前有所变化。先前的期待并未被辜负,先前设想的难题也多多少少有所出现。
初见日本,初见秋田
来这边之前,我们“秋田小车”的一行人便一直在交流,一直在商议,算是作好了能做到的万全准备。包括从长沙赴福州转机前往东京,抵达东京之后,再转机到秋田市这一过程之间的住食安排;抵达秋田之后与校方的衔接等等。让我们非常安心的是,校方考虑到交换生初来之时,生活方面和办理各式手续方面需要帮助,会为每两三个人安排一位留学生前辈作为向导,负责刚开始一个月带领我们办理手续、置办生活必需品、帮助解决一些小问题,解答疑惑等等。这也是秋田大学校方一直以来的传统,让我们倍感温暖,也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负责带领我们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前辈,来日本也是三年多了。一开始他来机场接我们的时候,竟然是自己驾车过来的,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心想,这边的大学生都是这样生活的么。后来才知道,如果不是考虑长期在这边生活,即便有驾照,留学生购置私家车的还是少数。大家在车上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他们向我们仔细地介绍着这边的境况,我们也不断地询问一些问题。他和他女朋友二人,从最初带我们到宿舍安置,带我们熟悉一下校园环境和设施,再到带我们去购置物品,去市役所作居民登记,去邮局办理存折等等。虽说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但也可谓是无微不至了。我们在交谈之中了解到,作为秋田大学的留学生,他们和前辈一起建立了一个名为“学友会”的组织,目的就是促进中国留学生、交换留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时不时也会一起举办一点活动,增进感情等等。而且他们与秋田当地的“日中友好交流会”也有联系,会一起合办一些庆祝中国节日的活动。我们也算来得巧,九月末刚到这里,十月初就会有一个合办的“国庆节庆祝会”,正是了我们更好地和其他中国留学生的认识和交流的良机。我当时也未曾料到,这个庆祝会,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场面。在秋田市中心的一个大酒店里举办不说,来宾更是有“中日友好交流会”、“秋田市-兰州交流会”、“秋田女子协会”等官方人士。和这些人士打打招呼,也让我有些小紧张,只能够挤出“初来乍到,请多多指教”之类的话了。用餐前,中日双方一起齐唱了一首“友谊之翼”的歌,餐后还有有bingo游戏和卡拉OK的环节。而且参与有奖,大家都拿到了或多或少的小奖品。我也去台上唱了两首歌,当时可是紧张地不行哟,但看到台下或认识或不认识的,或留学生或日本人,都向我投来友善又带着些许欣赏的目光,那份紧张也消散了许多。下台后,邻桌的阿姨们都来向我问东问西,夸我歌唱得不错,弄得我也是挺不好意思的。就这样,在充斥着友好和愉悦的氛围里,我们的秋田生活,拉开了一个不错的序幕。
【国庆节庆祝会 卡拉OK】
【餐后点心】
寓学于乐
本着“既来之,则共甘苦”的想法,当然也是为了便于相互交流和探讨,我们班过来的几个同学都选了一样的课程。既听从了一下学校国际课给我们的指导建议,也了解了前辈的一些选课小经验。我们的想法是,毕竟第一学期,循序渐进,尝试和熟悉为主,最终定好了一个算是较为轻松的课程表。我们的课程虽说不算紧张,但也是各有涉及,样式丰满,不至于枯燥。有专门用于阅读的多读课,有读解课,有postar发表课,也有多文化交流、日本文化、日本语教育学之类的课程。
我们的课大多是和留学生们一起上的,当然有些课也有日本学生在。秋大的留学生群体里,有来自中,韩,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也有来自像芬兰,罗马尼亚以及非洲国家等遥远的地方。但其实数量最多的,还是中国和韩国。在我们的课程上,老师们大都喜欢把学生分成小组,目的是便于在课上交流讨论,以及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作业等。在分组上也会考虑文化视角的多样性,尽量将不同国家的人分在一组内。于是乎,我们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秋田大学的教室里,用着同一种语言——日语,还或多或少带着点自家语言的口音,积极而友好地探讨着一个个的问题。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想法存在多少差异,大家都怀着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在共性和个性的不断交流碰撞中,我深深感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实是人类文化的精妙所在。每当轮到发表之时,大家便会各抒己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谈吐之间,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甚至打开了另一个视界。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既轻松愉快,又能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道是:这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有好听,超喜欢在里面~
在postar发表课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观看NHK电视台“クローズアップ現代”节目的录像,大多是对于当今日本社会的一些现状的报道和思考。之后会根据内容,小组协力制作海报并进行发表。对于日本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虽然之前也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浅尝辄止,未曾深入探讨过。在这一课程里,我们从各方面着手,分析现象原因,思考对策,并且动用在自家国内的视界进行对比分析。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写写画画,制成海报,最终进行课堂发表。这一过程中固然会遇到一些小麻烦,但其实也真的是很有趣味的。应是寓学于乐,所言如是吧。
【我在“‘日中独居’高龄者”的海报上画上的插画】
田沢湖徒步之旅
【晴日下的田沢湖和辰子像(以及恰好站在她头顶的乌鸦君)】
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在一位前辈的熟人高桥老先生的邀请下,我们几个留学生跟随他们来了一次田沢湖徒步之旅。田沢湖是秋田县非常挺著名的一个景点。它是日本最深的湖,最深处达423米,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成因大约类似于火山口湖,湖底有地热,因此即便是在秋田寒冷的冬天,湖水也不会结冰。我们沿着绕湖公路徒步一周,总路程大概是20公里。
对于许久没有锻炼的我来说,这或许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想到一路上有人陪伴,而且湖畔风光也如此美不胜收,又有何惧呢。当日,我们早上十点在湖边一停车场出发,起初天空便有些阴沉,还伴随着一点小雨。天气境况不容乐观,我们一行人倒是兴致勃勃,一路走一路拍照,谈笑风生。约莫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突然雨点滴滴哒哒地大了起来,顿时大雨如倾盆袭来,拍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众人深知顶着雨继续运动会容易感冒,便只能停下脚步找地方躲雨。当时已是深秋,大多数树木都是残枝败叶,我们勉强找了块树叶较厚实的林子钻了下去。一行人紧紧依靠着站拢,等待雨停,也算是作了片刻休息。因为秋田秋冬季节天黑挺早(大约下午五点就会黑尽),要走完20公里的话我们也不能停留太久,还没等雨完全停下,我们便继续出发了。
前半程的时候还没多大感觉,到了后面腿肚子便有些酸了起来,脚掌也有些许疼痛。大家相互激励着,没有多作休息,坚持着赶路。午后,雨早已停了,天空开始放晴。日光照映下的田沢湖水波粼粼,惠风和畅。一边欣赏着美景,前进的动力也多少大了一些。最终,迎着湖对岸最后一抹夕阳,我们抵达了终点,我站在湖边,拖着一身的疲惫,呆呆地凝望着湖对岸日落的地方,那片光线金黄而又柔和,湖面的芦苇随风起舞,我的思绪也随风飘向了远方。那时我在想些什么,如今也记不太清了,只觉得像是被抚慰了一般温暖,心中却又生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仿佛在那对岸落日之处的山背后,就是我那遥远的故乡一般。
【午后】 【黄昏】
这次徒步之旅让我认识了高桥老先生夫妇,后来我们这一小帮留学生也几次应他的邀请,去他们的家里作客,大家一起做火锅,包饺子等等。高桥老先生夫妇家里有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夫妇俩感情甚好,在我们面前也会互相开开玩笑。他们一个会弹吉他,一个会弹钢琴,借着伴奏,高桥先生也用着向我们学习过的一点中文,和大家一起唱唱歌。那一刻,呆在那个不大的房间里,只觉着异常地安心,异常地温暖。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面带笑容地聊着天儿,即使身处异国他乡,却是踏踏实实地找到了了一股令人陶醉的归属感。
身与心的磨炼
如同之前料想的一样,在这边长久地生活,对身心其实都是一种磨炼。自打中学开始,我就习惯了学校宿舍的住宿生活,一直以来上学期间都是过着有室友的日子,放假回家也是与父母同处一个屋檐。来到这边以后,突然就拥有了一间一个人居住的房间,这下算是过上了所谓的“独居生活”,多少让我有些小不适应。入冬之前还好,还方便去伙伴儿们那儿串串门,一起吃饭聊天,倒也不至于寂寞。入冬后大雪封门,自行车也骑不了,要出趟门也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这边留学生们过的生活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闲,大家平日里除了上课,课后也得花时间完成一些报告啊实验啊之类的作业,一周里还会有几天晚上要去打工。每个人时间安排不尽相同,便也很难凑到一块儿,所以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个人过的。每次上完课后,顶着一头的风雪回到宿舍,迎接我的,是一个空荡的房间。也只好打开暖气,让屋里稍微暖和一点,再做一些可有可无的琐事。我终究不是一个非常自律和自觉的人,平日里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之外,基本没有花什么时间去学习补充。除去打工的时间,基本是处于一个挺闲的状态。人一旦闲下来无事可做,孤独的情绪便会得到放大。入冬后这几个月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思考我来到这边所经历的一切的意义,思考未来,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忽然想起了之前在课上读的文章里,讲述的那个叙利亚日语学习者们的故事。这篇文章是由那位任课的老师撰写的,并且是她曾亲身到过叙利亚,以采访的形式,记录下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呈现在了文章里。其中有一段采访一位名为拉玛的女生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叙利亚也依旧处于战火之中,男人们要么上了战场,要么就背井离乡,远逃欧洲成了难民。拉玛是当时叙利亚一所大学里日语专业的女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大学是叙利亚最好的大学,而这所谓的日语专业,其实不过是国内一些日语爱好者,以及曾有留日经历的学生一起组建的。因为战火纷飞,本国的教授以及外教们,大多都已不在岗位,要么远赴欧洲,要么回国避战,教育资源属实匮乏。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出于对日语学习的热情,苦苦地将这个小专业支撑了下来。拉玛的哥哥弟弟们都已经逃到了欧洲,她依然留在家里,家里还有母亲,祖母,还有两个妹妹。即便这样,她也未曾放弃学习日语。当老师问到她,日语于她而言,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时,她回答道:日语对她而言是武器,是希望。她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她也希望有一天可以走出国门,去到外面更好的环境去生活。我被她这份勇气和信念深深地感动了。在战火之下,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或许连好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难题的情况之下,她和那些学生们,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期盼。想到如今的自己,便难免有些惭愧。我如今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资源,与他们一对比,便是如天差地别。别人对学习的坚持和热情尚且如此,拥有更好条件的我们又有何理由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呢。
我有时会想自己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来到这边以后,我虽然不太清楚具体要做什么,但我想成为像两国之间“桥梁”那样的角色。不需要有多么的伟大,站在多么高的平台,只是能够对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有所贡献,尽一份力,那我的所学便有了意义,我作为日语学习者的身份便也多少有了一点价值。往后要思考和面对的,或许就是成为一架什么样的“桥梁”吧。
“语言”于我而言
来到这边一个月以后,学校会给留学生们安排一个日本人学生作为“tutor”。字面意思上就是向导,帮助留学生们解决一些诸如作业问题啦、生活上遇到的不便利之处等等。还有一层目的是让留学生能交到日本人的朋友,能有更多用日语交流的机会。我很幸运地遇上了一个善解人意,性格上也挺合得来的“tutor”朋友。我们见面时会经常聊一些地理、历史方面的话题,他对这方面挺有兴趣,我也会给他讲一些中国的情况之类的。我深知我很多时候表达上有些小错误,有些事物的说法也不太清楚,但他总是能较好的理解我的意思,多少增添了我用日语交流的自信。我和他还准备我下个月一起去东京附近玩几天,一起制定好了日程计划,尽管基本上是由他来引领。能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幸运的同时,也备受鼓舞。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报告,题目是“语言对我而言是什么”,我在里面写到,语言对我而言,是一场长跑。我想学习的日语,是能挣脱被用“能力”所定义的束缚,能够用自己的内心所支配的东西。我不想将语言作为一种“道具”,我想在这场长跑里,更进一步。
晚上不知是否还会下雪,但秋田的冬夜总是寒冷的。不妨喝了这一杯暖暖身子,再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