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2+2项目阶段性参与心得
刘琛
我来自中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中南大学完成本科前两年的学习后参加学校提供,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合作的2+2双学位项目,并因此在2018年9月赴往加拿大进行为时两年的交流学习,目前已于此经历半年的学习生活。
提起“伦敦”,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英国的首都,但是在风景如画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在多伦多市外200余公里的地方也坐落着一座冠名为“伦敦”的小城市。这里毗邻加拿大第一大都市,却保留着优雅安逸的生活节奏,绿树成荫的自然景观,以及加拿大的顶级学府西安大略大学(现名韦敦大学)。
伦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中心地带,是该地区的经济、娱乐和文化中心。其距多伦多市以西200多公里,美国底特律市以东200公里,在两者连线的中点处。这里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至今伦敦依然保存着传统的英国文化,其中英语为母语的人口超过80%,在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的加拿大具有优越的英语环境,助于留学生的语言发展。
我在西安大略大学就读的计算机专业属于本校的理学院。虽然西安大略大学最闻名遐迩的属其独树一帜的毅伟商学院,但与此同时,其理学院亦有之值得称道之处。
一、 教学方式
不同于国内的教学方法,西方的学校以持续跟踪式的考察为主。区别于国内大学期末考试占课程成绩主要成分,其余由作业、平时表现等综合考查方式的成分组成方式,西方学校考核方式简单许多。基本是多个课程任务以作业的形式分布于学期的进程中,最后设置期末考试,在这几部分分别平分课程成绩的权重。在个别课程中存在穿插小在课堂上的测验,或者期末考试,但成分相对少。这直接导致学生不得不重视每一次作业任务,仅仅是在期末突击补习是无法应付课程的。但同时也出现了学生不重视出席讲课,课堂表现等问题。在我刚开始西大的学习时,有甚者一半学生缺席的课堂着实令我不可理解。但这也体现了西方学校对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认同与信任,学生在保证跟上课程进度的同时如果偶然与课程冲突,允许其用一定时间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实习或研究活动。同时课程任务的设置也有其区别于国内的方面存在。在西大,于我所学习的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会有相当成分的编程任务。虽然中南的计算机课程也有足够充分的课程作业要求,保证学生的代码编写能力。但区别在于国内的作业趋向于令学生从零开始,在教科书的指导下,编程实现一定的算法等任务,有时会被给予一定程度的模板以供参考。但在西大,教授却喜欢布置一些规模上更大的项目。为了学习一定的算法或语言机制,学生会被给予一个更大的环境,并被要求实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余部分的代码会由教授提供,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此外还会涉及到整个程序的运行环境,编写工业级程序的常用工具技巧等。所以国内的教学方式更注重于对夯实课程的知识理论的实现和理解,而西方大学更注意学生的工程能力。
有别于我们一般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得模式,他们很注重课堂上老师的互动。经常在教授讲授的过程中或者在教授要求提问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地提出大量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答案显而易见,但学生并不会有瞻前顾后的迟疑,教授也会耐心讲解。当然在课后也会有专门的office hour供学生单独与教授或者助教交流学习。
课程布置上,我被给予了一份选课清单,在本校学生需要满足各种前置课程才能选课的情况下,幸运得被给予了随意选择的权利。但课程基本是专业课,非专业课要求极少,可以选择在暑假完成。而国内学校显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到了这里必须要自己注意自己的体育等素质的锻炼。西大提供了先进的体育设施与丰富的文化生活活动,虽然不是强制要求,但在我看来一定要积极参与,因为这方面的发展在西方学生看来是从中学而来的习惯,而不是课程的一部分,但这与中国学生的认知有所不同。切不能专注于学业而忽视作为一名现代强竞争力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自觉。
接下来就是一些个人经验的问题。首先是时间安排,由于一个学期至少四五门课程的课程量,而每门课程都有数项作业的布置且有明确的deadline。不像国内大学有班级负责人负责督促同学的学习,一旦疏忽很容易错过deadline,导致几分之一的课程成绩不能追回。因此最好保持记录一份事件表,记录重要信息。选课方面候选课程中部分课程在中南前两年的培养计划中有重叠的课程,但即使是同样的课程,例如算法课,所涉及的方面及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对于这些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可以选择重新学习以从不同角度巩固知识,也可以选择挑战新的课程。存在着许多有趣甚至奇怪的课程供选择,覆盖面可以说足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 生活经历
接下来谈谈生活方面的经验。初到加拿大,和当地人交流还是有苦困难,甚至连点餐也不敢;一开始用英语交流时,感觉双方都是是词不成句,句不成段,因为他们讲话速度很快,常常含糊不清,又使用很多俚语,而自己这边也是慌不择词。然而在这种阶段勇气是首要的,加拿大作为多元文化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因此从国家到文化对于语言学习者都是包容的态度。周围的人都会理解我英语的不足并耐心地与我交流,着实令我感动。一个月后这样的情形就改善许多了,我开始可以很大方地和外国人说话,也能够理解他们,在口说方面,速度、流畅度都进步许多,这也是到在英语环境下学语言的好处,因为人类有无限的潜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很快适应当地语言。而课堂上的讲座以及作业考试等所用英语其实只要确实达到学校录取时所要求的条件,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正因如此,要了解到英语学习不只是为了在学术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也是为提升自己与世界各地人们交流的能力,所以不能仅满足于考试等学习上的英语需求,也要走出校门,积极与学校内外的人们沟通,慢慢锻炼自己各方面的交流能力。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还是与中国有相当大的不同。小到垃圾需要分类丢弃、过马路需要按按钮、下公交时需要向公交司机道谢, 大到自己租房和各种事情都要提前预约。由此感受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经济和科技建设上赶超发达国家,但在民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中国所独有的物流、服务速度、移动支付方式等先进领域也是其它国家享受不到的。还有的方面应该属学校的管理。在西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生账户,除了关联着资金账户,学业信息等,还包含了私人邮箱,服务器账户等。学校作业课件等完全电子化,统一在名为OWL的网站上分课程设置和管理,课程信息第一时间在系统内以及个人邮箱更新,作业等也可以在其上提交,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方便性。而在国内很可惜却缺乏相应的系统建设,比如作业一般是由班级负责人统一收取管理,尤其是有截止日期的作业时,时常会发生混乱。当然由于中南大学的规模远远大于西大,因此为了这些细枝末节而特地设置这样的系统也许是舍本逐末,但是也可以算是自己对于学校建设的一点小提议。另外提到班级设置,在西大并没有相对的概念。不同于国内大学学校为学生设计提供以四年为周期的培养方案并安排入固定班级学习,在这里学生自由地根据难度选择任何课程,因此也没有班级的概念。虽然基于知识深度课程之间有依赖性的拓扑关系,但如果合理安排学生甚至可以短时间毕业,或者也可以选择慢慢完成学分推迟毕业,并利用剩余时间进行实习与科研。这样做好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而学校只扮演提供教学服务的角色;缺点则是不适合对于自己未来发展迷茫,以及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由于中国的教育与文化环境,国内大学生还是后者居多,所以这种学校角色的差异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种体现。由于货币的差异,当地的物价还是相当高昂的,如果想要减少留学成本,需要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等,另一方面也衷心感谢学校对于我们留学生的慷慨资助,令我感受到学校乃至国家对于国际层面人才的需求以及交流学习的渴望。因此促使我进一步下决心精进学业并感受吸取留学知识经验,为回国报答社会做准备。
三、环境体验
在加拿大这段时间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印象即是其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和多元化的人文环境。由于人口的密集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国内城市中生态环境建设曾经一时被忽视,好在国家牵头中国的大小城市也在慢慢的在自然生态上努力。而伦敦的生态环境确实可以作为榜样。这里可以看到加拿大鹅,松鼠等动物悠然散布于街道、学校、公寓甚至闹市。森林和河流穿插整个城市,而火鸡、鹿等大型动物也和谐地生活其中,与数十米之外的繁华城市互不相扰。这种程度的自然与城市的和谐统一着实令初到此处的我惊讶。从人文环境方面,包括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等的杂糅多元。从课堂到校园再到大街小巷,东亚面孔的青年人,包裹头巾的妇女,操着独特口音的阿拉伯和印度人,其身影遍布城市,甚至不亚于白人或是黑人的数量。即使是白人,在我的同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东欧等地的非英语母语者。这导致我能看到亚洲、中东的餐馆鳞次栉比,超市里的平价蔬菜产自世界各地,街边便利店的商品印着各国文字,人们穿着各异的服装用着不同口音的英语普通地聊天。我想这在有着自己文化积淀因此保持自己社会组成的各个亚欧非国家都不是能见到的环境。甚至在同为现代移民国家的美国,由于其领先的世界地位以及清教的历史遗留文化,产生了自己独有“文化熔炉”式的社会构成,也因此更趋向于以白人文化为核心主导的社会文化。而相对于此,在加拿大的景象是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到一起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并相互包容地生活在一起。我们并不能说这样的人文环境对于一个需要新鲜活力和强大生产力的国家一定是先进或是优秀的,但它确实令我了解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组成。科幻小说中存在着更新颖有趣的社会,但对于像我这样从未踏出国门的大学生是无法带来这样体会一个现实存在的不一样的社会的震撼的。令我更加理解到,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国家、种族、意识形态等其实并不构成世界人民交流的障碍,即使有种种不同,即使在地球背面,生活着的人也和我们的家人友人是一样的存在。人们在看待世界时往往不会带着任何责任心,简简单单贴上标签,以偏概全,即把事物定义成对自己话题有利的角色。这样的狭隘的行为虽然无可厚非,我们在如此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及高流量的互联网信息轰炸中任谁也无法也没有精力去过滤和处理情报,但这还是无法令人支持的。误解、矛盾甚至冲突、争斗往往源于此,这样的一般人也是最容易被居心叵测的人物利用的,类似现象在当今互联网情报交换平台上随处可见。我们需要的是对周围的一切信息保持批判中立的态度,尤其是在生活中或者网络上表达自己想法时避免绝对的定论,避免以讹传讹。事实上任何带有既定立场的矛盾冲突并不是无法得到理解,只要积极去获取情报,怀有想要理解的责任心和热情,把着眼处放在共同点上,就会发现对方的行为并不是不可饶恕或是无法理解的。
目前自己在为时两年的交流学习中只经过了半年,可以说虽然看到了西方社会及教育的表层,并收获许多,切实感受到自身各方面的进步,但接下来也许慢慢会接触到这里的更深层的一面。在半年的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照,不管将来还会遇到怎样的挫折,期待并相信自己能够一一克服,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以免辜负学校家长的支持与期望与自己两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