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的这个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踏上了心心念一学期的牛津暑期交流体验项目的旅程,尽管项目只有14天,但紧凑的节奏和安排还是让每个人都收获颇丰。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顶级学府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术氛围,还有幸从中收获了友谊。
第一天我们就来到了我们每天居住的地方~Lady Margret Hall, 该学院作为牛津大学第一所女子学院,象征着女子可以进入牛津大学一起学习,深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晨吃了早饭后,Simon带着我们进行开营仪式,并且参观牛津,感受到了其历史底蕴。从未想过一个大学的博物馆可以保留着如此多的古迹。图书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其作为英国第二大图书馆,藏书量仅次于大英图书馆,学生们可以在这个非常有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研讨,其修适的环境也让我们十分羡慕。
很快我们就正式开始进行牛津大学教育体验课程,课程包括:牛津大学的发展、英国礼仪、经济学、中国外交关系、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每天都接触了不同的教授,体验到了各个学科的美妙,也让我们深刻体验了牛津大学教授讲课风格,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在国内无法了解的视角。在牛津大学的讲座上,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提问,不管是什么问老师都会认真的回答,让我对这几天的学习非常满意,得到了太多以前没有想过的学术氛围。
课程结束后我们不仅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广范围的讲座课程更是帮助了我找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范围,去积极地了解更多不同层面的知识。
除了教授的讲座,值得一提的还有牛津的学生带来的分享研讨课,在这里我们是非常放松的来听取了很多的意见和他们的看法,大家围坐在一起放松的下午真的很让人深刻,比如如何申请英国研究生、如何适应英国的大学生活等,学长学姐的经验同时也让我们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提早做准备。
他们的课堂看上去比较随意,他们几乎不用统一的教材,其实他们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只是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借助的工具、课件的设计,完全由教师来完成。这样教师课下要有大量工作去做。我们曾问过他们,怎样让孩子对学习始终感兴趣?他们说老师首先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话题,并查找感兴趣的资料,比如举例时他们经常会提到贝克汉姆,并正确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其次通过阅读让孩子们不断探索。最后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是最关键的,每堂课都是有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要通过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最终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比如一堂地理课题目叫做《食物的旅行》。这里不做细致分析)内容风趣,有创造性,学生参与度极高。我想我们的课堂最大的问题在于过于教条,缺乏吸引力和创造性,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学生掌握的知识大多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缺乏学习方法,实践能力差。
作为一个教育体验项目,课程始终是核心,这十四天的时间我们有幸听到了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的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科技,政治,历史,经济,心理学等等,在听到和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时总有一种亲切感,但真正让人兴奋的还是那些平时有兴趣却没有好的机会了解的课程,多元化的课程很轻易地就激发了我们对其他领域的兴趣。在教授讲座的同时,还有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我们进行分享会,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向我们介绍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牛津的学术氛围,每节课的最后半个小时教授都会留出时间让同学提问,在有机会让自己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别的同学的想法,产生新的灵感。每节课之间的茶歇也是我很喜欢的环节,有充足的时间让我们补充能量,缓解疲劳,也可以抓住机会和教授进行一对一交谈。
虽然课程丰富,但劳逸结合的时间安排并没有让我们觉得有多劳累,十四天,我们游览了牛津,剑桥,伦敦,同时每天还有不同的小型娱乐项目,体验了苏格兰民族舞,牛津学生们的体育项目,还有去酒馆的社交体验,有些内敛的我们在奇妙的氛围下学会了“be social”。
除去项目安排上的亮点,让我觉得最开心的地方是这个项目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的学生,我们有很多的时间认识彼此,了解彼此。跳出“电子科大”这个社交圈,我又有幸认识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十四天的异乡生活在他们的陪伴下显得格外充实,也让我了解到了其他地区的学术氛围和风土人情。
项目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小组调研,学校按照我们出发之前提交的意向将我们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组,从项目的第二天开始引导我们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调研过程,从确定具体问题和研究方案到最终的展示答辩,我们和来自各个学校的同学们合作讨论,用大概十天的时间完成了我们的计划,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全新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我在牛津街头用英语交涉请人填问卷的经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虽然时常要加班加点完成数据处理,用英文接受提问时十分紧张,但十多天的时间真的让我收获很多,再遇到类似的课题研究时也许会显得更加淡定从容。
相对于学习来讲,游玩方面的时间可能有点不太够看了。偌大的伦敦城,短短的一天时间,只看到白金汉宫、大本钟和游船泰晤士,还有晚上坐上了伦敦眼,观赏了下伦敦城的夜景(ps:夜景超赞的,伦敦眼晚上的灯光也超漂亮)。虽然时间短暂,但是3天的游玩还是十分充实的。巴斯的大教堂、街景和巨石阵、剑桥的牛顿桥、牛顿苹果树和康河康桥……
英国的交通非常有序,这让我们团队中深受交通拥堵之苦的人们(同行有来自北京新东方的领队)非常羡慕,双层巴士是英国的特色,几分钟一趟,非常方便,加上地铁、轻轨、小火车英国的交通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即使在伦敦市中心,也没见怎么堵车,大家上下车自觉排队和展示买票。在中国我最害怕的过马路,在英国完全不是问题,车会自动让着行人,行人过马路会摁路口的指示灯,等灯变绿了,所有车辆会自动停下来,行人非常安全。一次参加小学在教堂举行的复活节活动,需要孩子们穿过马路到教堂,看到孩子们过来,司机们远远的停了下来,至少距离孩子们有50米,一直等到孩子们有序的过完了马路,没有人抢过,没有人鸣笛。看看每天在我们学校门口乱停乱放、横冲直撞的私家车、出租车,不免感慨。
英国人的文明礼仪。英国人不愧被称作绅士、淑女,在任何场合他们都会自觉排队,商场结账、景点拍照、餐厅用餐、上下车,排队意识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有序的排队可大大节约时间,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同时还会减少很多摩擦和冲突,真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让排队也成为我们自觉的习惯。
虽然长途旅行让我们疲惫不堪,在短短的15天之中,我不仅学到了、看到了许许多多牛津的课程与文化,而且我还相识了、了解了这次一起学习游玩的朋友们,我相信这对我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谢谢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悉心照顾,谢谢这次一同游行的小伙伴们
而此次项目中最开心的事情当然就是自选课题研究啦!在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中进行研究,收集材料,采访当地人~可以说Group research是每天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啦。我们本次做的研究是牛津大学的志愿活动给^_^学生们带来的价值,在中国参加了很多活动的我们都对当地大学生是如何做志愿者抱有很高的兴趣,有非常多的疑问。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研讨性的课题,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大概了解了其运营模式后,在Sara的帮助下去采访了牛津大学的志愿社团。我相信不止是为自己以后出国是的课余活动铺好了路,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
此次交流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国外的学习方式,要如何去提问去思考,怎样团队合作做研究,也让我更进一步对未来的目标做了规划,十分期待下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