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这篇文章时已是在加州的倒数第三天了,心中早已有些许的不舍之情。透过窗外,外面是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三周的时间不短不长,却已经在记忆中烙下了一块深深的烙印了。
一、住在伯克利
伯克利的夏天很是舒服,被我们美其名曰“过来避暑”,基本上早上是阴天,被薄云笼罩,气温大概13度左右,比较冷,接近中午云开始散去,著名的加州阳光照耀大地,气温能攀升到20度左右,直到傍晚接近八点才开始逐渐天黑,变冷。穿衣只需一件外套,一件内搭即可。气候十分宜人,没有旧金山那么萧瑟的风,也没有洛杉矶的炎热。来之前我一直很怕晒太阳,因为国内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就感觉特别热,但是这边的阳光除了正午时分有些刺眼以外,却非常的舒服,所以在这里完全不需要打伞,晒太阳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二、吃在伯克利
说到吃的问题,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也是听说这边很容易吃的不习惯来的时候有点顾忌,到了感觉其实在这边吃的算是还可以,早餐可以简单到麦片冲牛奶即可,中晚餐则有很多选择,因为有各种餐馆,最传统的美式汉堡薯条披萨,中国菜,泰国菜,意大利面,越南菜,海鲜等等等等。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很方便和习惯的。而且在国内一直听说这边会吃的很甜很甜,我刚好不喜欢吃甜食但来了以后发现这里的甜食很好吃,学校旁边就有一家卖冰淇淋的网红店,味道非常好。
三、生活在伯克利
要说到这里最能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便是这里的基建做的很好。在这里的街上经常能看到残疾人,这边的残疾人的各种设施都非常齐全,每个洗手间都肯定会有一个残疾人的隔间,道路修的也是对轮椅一定是能无障碍出行的,甚至有些地方的车位都空出了能容纳轮椅的位置,所以车位与车位间会空的很开。我一直都有在身上带一包餐巾纸的习惯,来这边就被“惯没了”,洗手间的隔间里都有两大卷厕纸,如果不想要直接坐在坐便器上也有专门的纸可以盖在上面防止直接接触,洗完手也有擦手的纸。学校里也有很多免费接水或者直饮的地方,非常方便。还有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车让人做的真的非常好,即使在一些没有监控的路口,只要有一个“stop”的标牌,司机都会提前减速,看到有行人来就停下,等到行人走过了再开。
而于这所古老的学校,今年正好是她的150周年,学校不大不小,与邻近的斯坦福大学的富丽华美不同,她有着古老庄重的建筑群,透露着一种学术人的严谨与朴实,与自然亲近,依山而起,显得十分低调却又不失格调。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乌鸦在草坪上溜达觅食,松鼠在路上跑来跑去追逐打闹,它们也是生性不怕人的,走到乌鸦面前人家瞅都不瞅你一眼,挺着大肚子自顾自走开了便是。有只松鼠甚至在我坐在长椅上休息的时候大胆到直接趴在了我的大腿上,像是来讨食的,真是可气又可爱。
(P1,2,8,9为各种教学实验楼,P3为学校的其中一个食堂,P5为学校的大门,P7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萨瑟塔,每次找不到路的时候就往塔的方向走就能知道方向了)
教学楼主要去了上课所需要去的生命科学楼和一栋用来教授计算机和数学相关课程的楼,还参观过一座图书馆。在生命科学楼中有他们自己的阅读室,里面有很多相关书籍供学生借阅,还有一些科普性的展出,比如古老的一些显微镜还有仿真的化石,植物的科普来内饰这幢建筑。图书馆则让人有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和国内的图书馆不一样,令人觉得不像是个图书馆,有一种很浓厚的古典的气息,看着它的房顶,有着像是教堂一般的内饰和纹路,学生们安静地在里面学习,赶due,氛围十分好,里面还有一个小型的展览呼吁人们保护红杉(只有在中国和美国能够生存的树,以前曾遭受大量砍伐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虽然这所学校看上去很严谨,朴素,但是她却是自由言论运动的发源地:1964年9月24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仅22岁的哲学系学生马里奥•萨维奥和阿特•戈登堡等发起并领导了校园“言论自由”运动,抗议学校当局禁止在校园内谈论民权运动和发表反越战言论。10月1日到2日,加州政府出动国民警卫队前来制止,学生与警察对峙长达32小时,一些学生运动领袖被逮捕, 反文化运动的序幕由此而拉开,以后逐渐蔓延到美国其他所院校及学校以外的地方。1968年,该运动因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越战的不断升级而达到高潮。该运动也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以上内容摘自网络)在学校也有一家咖啡厅叫做"free speech cafe"来纪念这一次的运动和运动的领导者,在咖啡厅外还有几个橱窗展览很多国家的最新的报纸(包括我国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每日更换,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时事,听到这个运动的历史后,我也是非常的有感触,因为我们真的太需要独立思考和能够自由地讲出自己的想法了。教授我加州文化课程的老师也说,伯克利这座城市是一座非常包容,自由,开放的城市,而这所大学也是所有大学中最包容,最自由的大学之一,无论什么肤色,无论什么背景,无论什么性别,无论是否残疾,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会欢迎和尊重。在期间经常有学者,组织者来学校里演讲,传播他们的想法,我就参加了一场LGBTQ的演讲,她们讲述了她们自己的经历,包括怎么发现自己的性取向不是异性恋,怎么处理关系,之后还有答疑,让我又懂得了很多关于LGBTQ的新知识。比如对她们的称呼需要注意,有些人比起称呼他们he or she,更愿意称呼他们they。虽然有些时候确实会对这种称呼上的改变有些麻烦和困惑但是为了尊重他人我们有义务这么做。他们这些演讲看似很简单仅仅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却也是LGBTQ运动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每一小步都很重要,都在推动着这个世界对LGBTQ文化的包容和尊重。还有我们非常巧地碰到了在伯克利举行了一场主题为“STOP THE HATE”的游行反对歧视仇恨,反对种族主义,就近日在bart station里发生的一起种族主义随机故意杀人事件发出自己反对的声音。虽然我没有前去,但是根据小伙伴的说话规模还是很大的,他们举起口号牌,喊着口号,宣扬自己的观点和愤怒。还有一次巡回音乐会,刚好也巡回到了伯克利,他们的主题是反对特朗普的激进观点,宣扬红色文化,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太过冷血,需要有些社会主义来让美国这个大环境更加的通人性而不是一切向“钱”看。这些活动都非常有意义。
四、学在伯克利
我在伯克利上了为期三周的课程,选的课为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矛盾解决技巧)和California Culture(加州文化)。虽然三周的学习十分短暂,但却受益匪浅。与国内的听课看PPT——做笔记——做作业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这里更加的注重课堂的参与和老师的互动。
尤其是在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这门课上非常突出。这门课是小班教学,整个班一共19位同学,在一间比较小的教室中进行。教室中的椅子是一种非常容易移动的,方便我们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开始上课时老师会选定一个主题让我们找班里的一个同学进行短暂的聊天或者做一些小游戏,她鼓励我们寻找新的伙伴去聊天,这样就能快速让全班同学都熟悉起来并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之后她就开始引导出今天要讲的内容,而绝大多数的时间是交给我们的,有时会一整个班一起讨论,只要你有话要说,你就可以大胆地说出来,有时是三三两两组成小组讨论,每次老师也是尽量给我们安排和不熟悉的同学结队。并且每次上完课之后都要写一次反馈,要写出这次课你印象最深的或者最享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你觉得我们的课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或者想要体验的模式?然后老师会看完大家的反馈,隔天给每一个人做出回复。这就形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良性循环,而且就我自己来说,她确实会听取学生的建议,让这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所以到了最后我们整个班级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有着很深的感情,也都非常喜爱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最后老师还将我们的反馈单发了下来,上面有老师给我们的祝福和对我们每一个人个人的印象,可以说是非常有心了。
对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因为矛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必定会出现矛盾,而在我们自己的亚洲的文化中似乎会对产生矛盾而感到羞耻,觉得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需要和和睦睦的才是好的,所以“忍”很重要,但是我自己并不这么觉得,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忍耐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并且在上完这门课后更加觉得不应该忽视矛盾的存在,反倒要学会去解决矛盾,而我自己也非常希望能够学习这些方法来帮助我今后的生活,有机会还能够去帮助别人解决矛盾。所以我参加了这门课程。课程中介绍到:人们有五种应对矛盾的方式:avoid, accommodate, compromise, collaborate, compete。没有一种是不好的方式,只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对。之后又交我们如何分析矛盾,我们可以在矛盾双方找到矛盾表面的position,但是我们更需要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当事人的需求,情感。最著名的是一个矛盾冰山图,产生的矛盾只是露出来的那一小部分,但隐藏在这之下的却有很多东西,精神上的追求(成就),精神上的需求(自尊,爱),生理上的需求(温饱)等等。而如何才能分析出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整个课程的重点就是这里,我们在此做了很长时间段的训练,这就需要active listening,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个单词,但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它是一种用于咨询,培训和解决冲突的交流技术,它要求听众完全集中注意力,理解,回应,然后记住所说的内容。我们不能在交谈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说我觉得你说的对,也不能在交谈中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我觉得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相反,我们需要在交谈过程中从当事人比较杂乱地陈述的事情中(可能情绪激动,或者带有情感偏向性的言论)提取出事实,让当事人理清这个事情的事实是什么,不要带有偏见地去想。然后我们要提问当事人的感受,让当事双方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感受,并且找寻出来到底什么是他们真正在乎的。这就是active listening的作用。之后我们还进行了案例的模拟,两个人作为当事双方,两到三人作为调解员进行调节,并让当事双方达成一个和解的申明书。我觉得通过自己去实践,去角色扮演更加能熟悉整个流程和active listening的难度,对整个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概念。所以我觉得能够参加这门课真的非常幸运,我非常享受整个过程。我觉得我们大学的课堂也需要尝试去改变一些教育的模式,让我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而对于加州文化这门课,更多的学习是在课外完成的,学时也比较少,一共只上了六节课,但是老师每个星期都有一次选择性的外出旅行,在课堂上也出行过一次,我由此去了学校旁边的艺术展览馆,旧金山的一座mission,奥克兰加州博物馆。这让我对加州的历史和了解更加的深刻了。艺术展览馆的讲解阿姨为我们热情细致地讲解了很多件艺术品的由来,虽然有些我无法理解他们的艺术,但是也还是非常惊叹的。在旧金山的那座mission,是一座经历了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仍然完好的一座mission。主任为我们详细的旧金山,甚至是加州的由来,有些内容连我们的老师也不曾知晓,让我们也大开眼界。而在奥克兰的加州博物馆则非常系统地展示了加州的历史,从原住民,到西班牙殖民再到淘金热使大量的人移民到加州再一直到现在。博物馆也是非常的有趣,不仅仅只是让你看看走过场,反倒有很多的互动,这样更加的生动形象。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到现在的最后一幕,他们用了一个视频展示,里面是很多很多不同肤色,不同长相,不同年纪的人们,他们虽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们共同地生活在加利福尼亚这片土地上,非常的幸福,让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包容感,一种被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欢迎的感觉。而旁边则展示着在加州诞生的伟大的发明,让我深切地觉得这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并且奇迹还在继续。。。。。。
总之,这次的UCBSS项目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多。一直都非常想去美国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社会和教育,这次便实现了我的这一个梦想。我也非常的开心我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们也选择了我。这是一片很美的土地,也具有着很深厚的自由包容的文化,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和感触,以前对于加州还没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觉得这里确实是一片非常神奇的土地。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老师相对较慢语速的上课基本上完全没有问题,对于正常的语速可能也能听懂八成,自己的口语也是有了提高,开始的时候还不太能说,后面简单的对话也没有什么问题了。最后,这一次的经历真的令我一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