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有留学打算的大三党,加州大学伯克利的短期课程项目称得上是梦开始的旅程。
虽然参加项目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去美国甚至是首次出国,但美国总给人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就像是好莱坞电影的画面和美剧中的场景来到了眼前,你会惊讶,但不会感到陌生。这个国度的文化影响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美国GDP最出众的州之一,加利福尼亚可谓是自由国度中的自由乐土。首先,你会感受到人们不疾不徐的生活节奏:休息室里谈笑风生的同学们,演奏路边钢琴自得其乐的大叔,无论红绿灯都坚持让你先穿过马路的司机,以及素未谋面却向你微笑挥手致意的陌生人。他们的生活像是节拍器,不慌不忙的恪守着某种规则。午后的伯克利街头,流浪汉吹着萨克斯,就连空气都变得粘稠而慵懒,只有你背着国际交流项目定制的蓝色挎包,为了下午的presentation而四处奔走,你才会渐渐理解美国人忙里偷闲的艺术。
比起生活节奏,礼貌的交谈方式更像是一种好习惯。Excuse me和sorry挂在所有美国人的嘴边,而would you mind则是用不烂的开头。仅仅是一些礼貌甚至是客套敷衍的口头禅,却能有效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中国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说“不是的,是这样……”来回应其他人的发言。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对其他人的意见稍作修正甚至是完全赞同,但一个小小的否定词往往把气氛拉到冰点。而美国人常说的是“Yes,but……”甚至“Yes,and……”,哪怕后面的看法和其他人大相径庭。这样的说法却让人很容易接受,更有效率地完成交流。
至于消费方面,许多同学只看到了美国明显高于国内的消费水平,却忽略了消费水平差异背后的消费观念和产品理念。饮食、服装、医药、生活用品还是奢侈品甚至是枪支,美国的产品都是价格高昂但质量可靠,给使用者一种安全感。我们只需要担心购买这件产品会不会掏空腰包,而完全不需担心购买后的质量问题。我以前认为,国内的“山寨”文化,存在即是合理,人们通过购买价廉的产品而取得了产品中自己所需的那一部分价值。看似无可厚非,但这极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推陈出新的速度。就像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诺华公司高价售药为观众所不齿,而仿制药物降低成本救人的行为则受人敬重。试想若是所有人都去仿制现有药物,制药企业在高额的研发成本面前畏首畏尾,新药问世将会举步维艰。面对尚未解决的疾病,人们将无药可用,最终无路可走。
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你将接受到的第二次冲击。加大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最后一周参观的UCLA,校园都像是宫殿、教堂、塔楼、花园集于一体的乐土。若是游客或是我们这样初涉美国校园的外国学生,很容易倾心其中,而本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反而因为繁忙的课业而跻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楼,无心欣赏校园的美景。在课堂上,自由轻松的教学风格也让人耳目一新。如果小学生上课双手交叉于胸前的规定只是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那不允许打断老师的规定则是严重限制了师生交流和教学思路的创新。开课第一天的entrepreneurship就让人耳目一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需要跟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上午的assignment,下午再跟大家分享。每一节课都更像是一个讲座,甚至像是新闻发布会的提问环节。“老师”有的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上市公司的CEO和爽朗的黑人小哥,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听起来那么值得挖掘。
除了完成伯克利的课程之外,旧金山和洛杉矶的参观也是众彩纷呈。在de Young艺术馆感受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在艺术宫、金门大桥和市政厅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环球影城玩的不亦乐乎,当然也在奥特莱斯和Santa Monica逛街累断了腿。每一次购物,每一次点餐都是挑战,自我感觉无误的英语让美国人会错了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是我第一次去美国,没有哪个国家能比美国更让我们感觉熟悉,学校,家里,报纸,电视,网络,美国这个让我们如此熟悉的国家似乎早已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