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去接触加拿大的学习氛围,之前从来没有这么久的在海外像这样的学习生活过,而且UBC这个学校让我觉得真的设施非常完备,处处为人设计,而我又是学习环境设计,选择这个学习项目正好与我的专业相吻合,景观设计是为人为自然做设计,如若让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制约则是更好不过的,在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我深有体会,把自己放入这个自然中,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美妙之处,如若只是空口说白话,必将是做出来的东西不会被人真正为人所用。
刚来到UBC,以为自己置身于森林公园中,干净的街道,绿油油的草坪,挺拔的松树上还有松鼠在追逐嬉戏,还有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印第安建筑学院,和爬满爬山虎的城堡……一切都像是梦境一样。着这里,人和动物可以非常和谐的相处,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乌鸦,海鸥,松鼠,浣熊昆虫,在这里没有人会伤害它们。但我看到了乌鸦 欺负浣熊夫妇的一幕,非常有趣。校园里开满了各种美丽而奇异的小花,在靠海的校园还有一片玫瑰园,校园的旁边就是一片浓密的树林,里面有各类动植物,在校园里,没有保护花草的标牌,没有禁止随地扔垃圾的标语,但是在当地人的意识里,没有刻意的去保护环境,只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在UBC短途交流中,学习不仅认识了许多加拿大当地的朋友,也交到了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朋友,有来自日本的、韩国的、还有香港台湾朋友,虽然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我们之间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会永远记得那段和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日本的学生,一开始,由于历史问题,我对日本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特别善良、热情、友好,再后来,因为我们要一起为毕业典礼上的舞蹈表演排练。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例如每一个日本的女孩都有一份自己的兼职,他们从不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生在日本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做饭,噢,忘记说了,在加拿大的大学,寝室里每个楼层都会有一个公共厨房,里面微波炉、等厨具应有尽有,还有冰箱,就像在家里一样,虽然是几个人公用一个冰箱,但是很少发生食物不见的情况。在这里,一起来的朋友们教我做饭,我还学会了做汉堡肉跟牛肉丸面,做好了,坐在海景房里欣赏落日,还在公共厨房一起学习做作业。现在想想那段日子,仿佛还是发生在昨天。
我上的课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景观设计,后半部分是类似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我跟同学都一致认为选择这个项目的这个课程真的很划算,因为可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每天上午有老师跟你介绍下午要去的地方,也会有相关专业知识来滋养,下午真实将身心投入进空间跟场景,对于我的原专业也非常贴切并且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觉得很能让学生们接受,一味的课堂教育没有亲身经历来得直接,把自己当成使用者才知道真正好的设计是如何被人们所需要的。但毕竟温哥华跟国内国情气候,居民休闲娱乐的方式都不同,同样的设计照搬过去其实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比如温哥华的夏天阳光是馈赠,被所有人喜欢,大家都愿意带上毯子走到沙滩上把身体重重的压在沙子里,好像睡熟了一般,而我跟我的小伙伴只是走到海边的海水再回来就把脚烫出了泡,所以这样的沙滩这样的设施在国内既没有条件有也不会深受喜爱,中国人也不爱在晃眼的太阳下捧着纸质书,这都是区别。所以有的设计不适合放在国内。
每每睡前闭上眼睛,都可以回想起史丹利公园骑车的那天,那天阳光明媚,重要的是仿佛拾贝一般,把回忆,知识,跟快乐都打入记忆的大门,每当回想都是焕然一新,绕湖的自行车道是那里的一大特色,轻松安全,有地下地标大家都遵循规律在骑行,有阴有明,有快有慢,正如温哥华的节奏一般,有行色匆匆的人也有悠闲自在的鸟,这儿的鸟•松鼠•浣熊这些动物,仿佛都有灵性一般,行为举止都像个半大的孩子,听说还有不少同学被这边的乌鸦,海鸥捉弄呢。小松鼠也是完全不怕生的跟学生,游客讨食物吃,会在学生的座椅跟餐桌上跳来跳去。动物与动物之间仿佛也是有灵性一般,会互相玩耍,相互逗乐。
这里的教育,不仅注重成绩,更注意素质的培养,老师都是平易近人,课堂气氛很轻松,英文口语也不是特别好的我也不会特别紧张。我也很感谢中南大学的钟老师,她的教育方式是真的有在为人为自然做设计,与国外的教育方式很相像,但我认为国外的公共设施已经非常的完善,在这里成长的孩子必然比我们会做设计,因为玩过所以知道该怎么玩,不同的教育背景下生长出不同的孩子们,但我觉得加拿大有加拿大的教育风格跟成长环境,中国则也有中国的教育环境,无论好坏,只责区别,最终风格希望也是不同的,外网风虽好,但没有风格只知道一味抄袭是不可取的,通过两国的比较我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跟人文情怀,地域差别明显,每个场地都应该有不同的设计风格跟地区需要,根据历史跟将来来设计微妙的变化,不以牺牲自然来寻求利益,我们也终将会有一天被别人学习,被使用者称赞。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着多元文化的影子,也有不同人种生活在这里,温哥华的建筑类型跟景观风格跟欧洲感觉不似,像是去了美国田园风,建筑多为独栋,跟地广人稀也有一定的关系,公共交通发达,每一段站点相隔很近,几乎去哪都有公共交通,但价格相比较国内,也是高了许多,加拿大的公交车,在每每停车时前部车头都会下沉,方便行人上下车,如果有残疾人轮椅不便也会有一个斜道伸出让轮椅通过,上车之后会有专门给残疾人的空间,非常安全跟舒适,这边自行车也被使用频率高,不便使用的时候公交车头前部可以存放大约两辆自行车,非常人性化了。温哥华对垃圾分类很严格,每周二是社区固定收垃圾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把垃圾推到门口路边,会有垃圾车来收走。不同的公园也有不同的风格,比如史丹利公园,有湖有泳池有草坪有自行车道,是面向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公园,是为人而设计的,而Surrey bend regional park则是一个为了自然设计的公园,它的特征是原生态低干预,曾经这里是伐木场,现在工厂倒闭了,为了保护生态园区,游乐设施多以木头为主,就地取材,非常生态原始。
某一天的傍晚,我们去wreck beach看了夕阳,太令人心静了,当时想如果可以,我希望每天都来到这里看夕阳,但因为课程原因,后来一直没有机会实现,都太累了,或者后来有短途旅行没有机会,不过美好的东西还是酿在记忆里更为有味。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看了棒球比赛,那种竞技精神让身处在其中的我非常激动,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会捧着汉堡薯条啤酒可乐,欢呼时会站起来击掌,跟吉祥物一起欢呼,跳舞分享胜利的喜悦,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棒球的热爱是完全不分年龄阶段的。每每进球都引的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欢呼,虽然我们大都不是很了解棒球规则。
维多利亚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与欧洲的风格有所相同。古老的政府大楼跟传统的娱乐方式跟交通形式都被适当的保留下来,比如马车跟划龙舟,都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可以发现跟温哥华的风格不同,这里明显能感觉到历史遗留的痕迹,更加传统,仔细寻来是更加有趣的,但因为只是短途旅游没有好好感受其中文化的温热。
加拿大从人类进化历史比较短,所以比较重视已有历史的传承跟发扬,特别是住在UBC,在校园中常常可以看到相应的文化标识跟图腾,在加拿大西部也有许多(印第安土著)图腾作品。印第安人认为每种氏族都跟每种动物有关系,将这些动物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禁杀禁食。要将其作为神灵供奉。这图腾柱叙说了林中蚊子的起源。从前有个巨人,他摧毁建筑,掠食牲畜,吓坏了林中的各部落。于是乎,各部落,把他杀了。人们看着他巨大的尸体不知可作何用,于是就把他的躯体烧了。结果烧着后就来了一大群蚊子,以吸干各祖的血,来为巨人复仇。
最后总结一下这段时间对加拿大的印象吧。
一、 自然环境:
在加拿大期间,我们游览了许多自然景观,包括世界闻名的rocky mountains victory banff national park .总体感受就是几个词:“原始”、“无污染”。在国内许多自然景观一旦被发现,总会大加人工加工,让那本来美丽的面貌大隐隐于人工修饰之下。在加拿大,几乎保留了自然景观的原汁原味,让人们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在banff national park,只有一些小艇带领人们游览,也只有一些融入自然的木质楼梯。完全没有国内的各种商业项目。加拿大的天是真正天蓝色的,水是碧绿色的那白云飘飘的景象在国内几乎见不到。那里随处可见真正的草地,放眼一片绿茵茵;在国内,少有草地,即使有一小块,也是人工制造的草皮。在加拿大,随处可见野生的各种鸟类,禽类,还有小松鼠;近几年,在国内这几年,高楼多了,麻雀都少了,无法可比。如此说来,我真正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如果中国每个公民都能做到不伤害环境,为环境做一份贡献,十四亿人将会有多大的一份力量,中国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二、人文环境:
在加拿大,人们都很讲文明。很少听到喇叭声,也很少见随地吐痰的加拿大人,也很少见人横穿马路。要穿过马路,斑马线距离入口有一段距离,大约需要绕行100多米,但当地人都会选择绕行,每每路过斑马线,路过的车辆都会停下,不管有没有过马路的意思,我记得有一次路过停了下来,并没有想要过马路,但车主却停了下来,我不得不过,往前走了些又过了回去。我透过车窗看了看停在位的车主,那是一位慈祥的奶奶,我看到她正在冲着我笑,并用手势示意我继续通行,对面的车主也一样。我顿时体会到了加拿大人的友好与文明。
三、 社会环境:
在UBC的宿舍里因为使用微波炉不当, 引发了烟雾报警器,紧接着没几分钟消防车跟消防员就来了。让人觉得非常安心。但听说价格也非常高昂据说。
在UBC有很多得奖的建筑跟空间,比如游泳馆跟寝室公共空间,寝室公共空间非常有设计感,光线跟空间感都非常好,适合学生跟情侣一起学习聊天。还有必须要提及的是游泳馆的设施非常好,“这个新的水上中心如何能高效地训练奥运选手,为其社区服务,并提高学生的体验。如何成为可以提供初级游泳课程,又同时进行上达1000人的游泳项目"2012年,UBC 大学为伦敦奥运会输送了比加拿大任何地方都多的运动员,并拥有这个国家最成功的游泳队。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捐赠土地扩张和蓬勃发展的校园社区,造就了这块土地上增长最快的青年和家庭人口。新的水上中心被要求满足这两种群体的需求;一个高性能的培训/比赛场地和社区水上中心容纳在一个设施内,同时参与公共领域,为校园生活和学生体验做出贡献。由于精英水平的训练和日常社区使用的比赛的要求,形成了一个双向的游泳池大厅,被一个“Y”形的柱子和连续的天窗隔开。在剖面上,半透明的屏幕在两个空间之间形成一道明亮的屏障,将充足的阳光反射到“休闲”的一侧,同时为“竞赛”的一面提供有控制的和平衡的光线。通过从中央的长凳结构上传送的气流,冲刷氯污染的空气,并返回到周边池沟的上边缘。该系统是与校内研究合作发展的,旨在提供特殊的游泳馆空气质量,并缓解游泳者哮喘的问题。剖面的分隔设计使光线深入到游泳馆的中心,在那里它被反射或扩散以提供所需的自然光照条件。在三个高度上连续的热熔玻璃带,以及用于分区照明控制的传感器也对自然光的水平做出回应。这么好的设施对学生是免费的,因为我们是游学项目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卡免费进出,让我觉得非常有归属感,也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拥有这个机会。
UBC里面有很多场馆,比如艺术馆自然场馆跟印第安博物馆,有大量的藏物,如果每日夜熏陶一定对学业会有帮助,而且听说印第安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建的,对文物跟环境的熏陶都是有好处的。
加拿大在社会福利上真的很不错,希望中国也可以做得一样好,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努力,我们也可以想加拿大一样美,一样棒!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去了,坐着回国的飞机上,看着温哥华的天空,还有很多感想总觉得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一次旅行,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他并不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他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读过之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这次游学,留在我记忆中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温哥华城市风光,更是我学到的东西。我会努力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不管是在国内的也好,还是在国外的也罢,然而,以后的日子,当我再一次踏上前往远方的旅途时,等待我的将不再是未知的恐惧,而是享受挑战和实现梦想的喜悦!也感谢一路陪伴我的同学跟帮助我的恩师,有你们一路的陪伴我觉得非常安心,再次感谢学校可以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可以拥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带走收获,留下记忆,再见了,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