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11点15分,飞机在韩国仁川机场降落,我的韩国交流之旅拉开了序幕。从十四五岁起,我就一直有着一个愿望,就是到韩国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并深入了解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直到上了大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在国际处报名了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暑期交流项目,最终幸运地获得了这次交流的机会。
韩国外国语大学(HUFS)是韩国国际化程度排名第一的大学,以教授外国语以及外国文化为主,整个学校的外国留学生众多,各国文化交织在一起,正如其标语“Come to HUFS,meet the word”。校园坐落于首尔东部,尽管面积不大,但其教学以及生活设施非常齐全。比如,在宿舍楼里设有洗衣房、小超市,供日常生活所需,同时每层楼都有lounge,给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地方;有三个食堂供学生选择,食物都物美价廉,当然这里也是体验韩国饮食文化的好地方,每一餐都有韩国人最喜欢的泡菜;图书馆四楼的自习室是24小时开放的,即使是暑假也有不少的本校学生留校学习,让我看到了韩国学生对学习也是十分认真。
由于这次暑期项目总体来说是学术加文化体验的综合项目,所以我们既能收获到比较专业的“硬”知识,又能体验到韩国的“软”文化。
学校将开设的课程设定为12-15人的小班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课程的开设大约涉及了四个方面,一是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in north Korea;二是以韩国为基础,研究亚洲的经济、市场、消费者行为等等社会性课程;三是体验韩国文化的课程,比如跆拳道、韩国音乐与艺术、韩国电影、料理等等;第四则是语言学习,包括英语与韩语。为我们授课的老师均是来自于各自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其中大部分是欧美老师,也有一部分韩国老师。与国内很多情况下的授课方式不同的是,这里的课程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既在教室中学习基本知识,又在各自课程的教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进入韩国社会,通过实践来巩固与运用知识。
我此次选择了两门课,首先就是Human Rights in North Korea(HRNK)。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是HRNK的秘书长,他同时也是韩国外国语大学的客座教授。作为朝鲜半岛问题的专家,他经常为CNN、BBC、半岛电视台、美国之音、亚洲自由电台和其他媒体组织做评论员。虽然是西方人,但他能讲一口流利的韩语,并且与许多在首尔的人权组织保持着联系。在了解到这位“老师”的背景后,我不禁感到这个课程,这个话题,或许比我想象的更加严肃,同时我也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它。于是我开始更用心地搜集资料,不仅因为课程是全英文授课,我不得不提前查询一些专业词汇以保证上课能跟上进度,还因为我想通过搜集资料更全方位地了解北韩的人权现状。事实证明,所有这些努力是有效果的。我会在上课时找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很明显可以看到教授也很喜欢在上课中被学生打断。提问越多说明思考越多,并且教授十分有耐心地解答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让人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问题在别人看来太过简单从而觉得丢脸。
课外我们跟随教授去到了京畿道的Hanawon,那里是专门为北韩人建立的教育与医疗中心,帮助他们适应韩国社会并学习工作技能。因为选择这门课而能去到这个地方,我觉得我十分幸运,因为这对于一个对北韩问题有极大兴趣的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机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同时,学校还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北韩人权会议,嘉宾邀请了韩国知名大学的教授,人权组织工作者,关心此话题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各大报社记者。我无比荣幸作为该会议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大家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去到了三八线,站在两国分界的地带DMZ,近距离感受被人为分割的半岛与人民的历史与血泪,更体会到了和平的重要。所有这些课外的体验与实践,让我对这门课的课程内容与它开设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外一门课则是以韩国为基础研究亚洲的消费者行为。这与我在中南的专业课程很大程度上有着联系,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期待着能通过这次学习,增加我的一部分专业知识。这门课的教学方法与教授的授课风格跟之前那门课相比明显不同,不仅有我们中国学生熟悉的随堂测试,用来反映上课前一天对课本内容的预习情况,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堂团队作业,每次团队作业的主题都不同,形式也多种多样。使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教授让我们依据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理解,十五分钟内写一个小剧本讲述其是怎样体现在消费的行为中的,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我很自信地跟小组成员解释这几个字分别的意思之后,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写出了一个简短却有趣的剧本。尽管在表演上还有欠缺,但我们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课堂作业很有意思,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文化对于消费的影响。像这样有趣的课堂活动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授会拿一节课让我们去学校周边的超市里进行小调查等等,所以每一天我都期待着会有什么新的体验等待着我。总之,在这门课上,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有趣的实践,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了起来。
在这四周的课程中,我有了很多感悟,也打破了一些偏见。首先,小班教学对于我来说刚开始感觉比较陌生,因为从小到大习惯了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的课堂。不过我适应得特别快,也很喜欢小班上课的氛围,感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同学们上课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在这里上课与在国内上课的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在这里如果我们想发言,不仅可以随时提出来,而且也不用起身,只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会让发言者更加放松,不会有压力。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内可以借鉴的一个方式,可能可以促使许多比较内向的人也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是值得借鉴的。在国内我们往往是听老师讲或者自己上台做presentation,再无更多形式了,这样对同学们来说比较枯燥无聊,而适当地采用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再次,我以前对于西方同学的固有印象是他们综合能力强,学习能力却不强,但这次跟他们一起上课才知道这完全是我自己的偏见。他们不仅很喜欢上课随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后还认真完成教授布置的任务,其认真程度真的不亚于我们。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消费者行为课上,跟我同组的一个德国女生把前一天要求预习的内容工工整整地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还用荧光笔画出重点,让我很是佩服,也不得不反省自己没有她那么认真。当然这可能也是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态度的体现吧。
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时候话题都会涉及到中国,包括谈论中西方文化时以及亚洲的政治、宗教、经济时,老师有时候会特别请中国同学发表想法,这让我们觉得中国在亚洲的事务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让我们在一群同学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
由于这是第一次处在全英文环境中,两百多名同学分别来自三十几个不同的国家,所有人都要用英语来交流,包括日常交流和课堂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常常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夜到很晚,但如果第二天能得到老师很高评价的反馈,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又想起HRNK的第一节课上,professor让我们自我介绍,本来我是可以坐在座位上自我介绍的,但我主动提出想站到讲台上,面对所有人进行自我介绍,我的一句“I want my voice heard”让老师和在座的同学都吃了一惊,其实也让我自己吃了一惊,我从没想过我会说出这句话,随后便是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尽管与班上其他同学相比,我的英语略显生涩,但并不妨碍我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老师也会包容我们有时候有错误的表达,当有的意思无法顺利说出来时,老师会主动接过话来帮助我们。一个月快结束了,我的口语和听力都有了很大长进,对于英语也更加有信心。
在这个仅仅一个月的交流期间,我积极参与很多个学校在课余为我们安排的活动,主动去增进与世界各地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韩国文化的了解。由于韩国国土面积并不大,大巴坐四五个小时就能从首尔到达最南边,所以学校经常在周末的field trip中组织我们去到首尔以外的地方,在这些远离大都市与成群的游客的地方探访韩国最真实的模样。比如我们在龙仁参观了民俗村,里面充斥着汉字以及古代的各种装饰,让我觉得我仿佛回到了中国。当然,这是由于朝鲜半岛在古代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很深,他们在古代的书面语就是汉字,所以我深深感觉到在韩国参观一些历史文化景点时,相较于韩国人,中国人反而更能理解某些名称的含义,这也让我们没有很强烈地感觉到我们置身于异国。在去韩国最南端的几个城市时,我也观察到,那里的“去汉字化”程度没有首尔那么深,很多地名标识都是直接用汉字写的,甚至都没有韩文。在这么多次的field trip中,我也深深体验到了韩国“睡地板”的文化。每次去到一个地方,我们都是住七八人间,进门之后就只看到宽阔的地板,起初我不知道为什么房间里的地板要这么宽,为什么没有地方放床,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往往拿出床垫枕头和被子铺在地板上,当作一个简易的床。在这些比较接地气的韩国小城市游览时,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韩式餐了。很多时候,我们进入吃饭场所时需要脱鞋,刚开始我还很不习惯这样,但后来看到大家都适应得很好,索性就放下自己的顾虑,开心享受美食。我尝试过炒年糕、石锅拌饭、部队火锅、大酱汤、炸酱面以及传统的韩式早餐等等,这些韩式风格的食物大都是酸酸辣辣的,泡菜更是每一顿必不可少的东西。除了field trip,学校还在校内安排了许多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制作紫菜包饭,制作韩国传统扇子,开设韩式化妆课程,组织movie night等等,都让我觉得十分新奇有趣。当然除了学校安排的活动,我在课余时间还自己去到了首尔很多想去的地方,体验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比如,在乘坐扶梯时,他们通常会自觉地站在右边,左边留给有紧急事情需要快速通过的人;还比如人与人之间交往时,鞠躬是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同时,我深深体会到了韩国交通系统的便利,虽然基础价相比国内来说略贵,但地铁系统与公交巴士系统的衔接让我们觉得十分便利。同时,韩国还很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像食堂提供了餐巾纸、饮水机,各种零食的包装使得我们在食用的时候非常便利等等。这些让我对韩国的印象加分不少。
在上课与field trip中我交到了很多来自各地的朋友,比如我认识了一群来自泰国优秀大学的交换生们,她们平日的课程比我们更繁重但确总是抽出时间去首尔各处走走看看,只要她们在一起,就一直都是欢声笑语,这让我感觉自己也被她们的积极与快乐感染了。她们也教会了我好多泰语,我也教了她们许多中文。还比如我认识了同班的一位韩国男生,虽然他的英语不算太好,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之间交流的趣味性,因为语言重在沟通,而不一定是说得有多好。还有来自西班牙的一位胖胖的女生,她的性格非常可爱,说话十分幽默,大家在一起出去玩时都十分愿意跟她走在一起,然后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在午饭的时候,很多时候大家是随意坐的,所以同桌的可能是之前并不是很熟的人,但这也不妨碍大家的交流,一般问完了国籍和名字之后,就是滔滔不绝的聊各种话题。在与他们闲聊之中,我发现他们大部分人对韩国文化(特别是韩流)极其感兴趣,可以说很多人都是冲着他们喜欢的音乐组合而选择来到韩国交流学习的。好多西方的同学能够读写韩文,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惊讶。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韩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这往往比经济或者科技的强大更加能吸引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在第一天的开学仪式上,这次项目的Manager对我们说,我们这一群人,从世界各个地方来到首尔聚集在一起,我们的言行不仅代表着我们各自的学校,更代表着我们各自的国家。所以我们所有人都以最真诚的心,热情又礼貌地对待身边的人,成为一个十分融洽的集体。同时,manager还承诺我们说我们所有人一定会有一个精彩的夏天,现在我想告诉她,是的!的确是这样。我还记得Mr.说每个人都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到这个世界的许多地方去看看,就像我们这次汇聚在首尔一样,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也能真正认识自己。现在回想起这番话,我觉得感触颇深,同时这也坚定了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会停下脚步去探索这个世界。
如今大家即将离开,看到同在一个教室的老师、同学马上就要回去各自的国家,有可能今后也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好多人拥抱着说再见,我看在眼里心中也有许多不舍。不过好在现在通信如此发达,我们可以随时保持联系,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安慰。回想到第一天来到这里的时候,由于转机的劳累和语言不通带来的困难让我觉得身心疲惫,甚至想立刻逃回家。好在可爱亲切的staff用心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我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也和同班的同学相处很融洽,这些让我每天的生活都丰富精彩了起来。这个夏天,在外大的日子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