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刚刚结束中南的专业农村实习,就辗转来到大名鼎鼎的学术大伯村。中途经历飞机被取消,临时紧急买机票从广州赶到北京,好不容易才顺利到达SFO,接近晚上九点,天仍然蒙蒙亮,夕阳的余晖扫去一身的疲惫,半年的伯村求学之旅就开始啦。
第一印象
为了治安考虑,我和合租两个小伙伴都决定了住在北边,阳台刚好可以看见学校的钟楼,楼顶的小天台远远能看见旧金山的几座标志性建筑。每天早上被加州从不缺席的阳光叫醒,改掉了多年睡懒觉的习惯。
第二天一早,和室友们就一起去置办了一些家具,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学期的短期交换学生,大家都还有点迷迷糊糊。第一次在餐厅感受到美国巨大的投食分量之后,害怕如同前辈分享那样一来美国胖十斤的经验教训,果断解锁了每周拖着行李箱去Berkeley Bowl和Safeway买菜做饭的生活。加州果然华人超级多,到处都能找到亚洲餐厅和奶茶店。而且因为伯克利人口密度比较大,商店分布也很密集。所以生活相对于美国其他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买车、短期学习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对美国的流浪汉早有准备,但没想到会几乎每个街区都有好几个,麦当劳门口更是聚集地。每天晚上下课经过麦当劳,都能看见流浪汉们开开心心的表演乐器、唱歌跳舞。
选课
刚刚安顿好伯克利的生活,就迎来了紧张的学习。BGA这个项目一个学期可以选12个学分,也就是大概三门课,因为项目的原因,我们还必须另外选一门Berkeley extension的课。因为不太想学语言类的课程,所以我选了在三番校区的课。又因为没人一起拼车,所以每周三的晚上就要惊恐地约住在Oakland的课友坐Bart往返三番与伯克利。
可选的课程都可以在伯克利的系统中找。选课的过程有一点复杂,需要自己填写一些选这门课的申请理由,我总共申请选了10多门课,大概幸运地录了七八门,最后选择了和学校课程设计比较匹配的三门课,而且这三门课都在周二周四的上午和中午。这样每周自己能够安排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这三门外加一门extension的课,就让这个学期累得不行。
学习
我本学期总共选了四门课,三门是在伯克利的主校区,一开始觉得每周的课时时间还挺短的,也没有额外的discussion,应该课业也能够很好地完成,结果第一天听课,看到syllabus满满当当的readings,几乎眼前一黑。当中仅仅一门课每周就有至少四本都八本的经典节选要看,每一本至少在50到100页之间,导致大部分时间我每天都在昏天黑地看iPad和整理笔记当中度过。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学生,大三这一个学期我读了比前两年都要多的书。
但是直到第一次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伯克利的学生反而不太完整地看readings,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多是去找实习、做自己的项目、做社团的活动。而且美国的学生读研究生的态度好像和我们也不太一样,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必要进行这样一个成长才会去读研究生。
在伯克利的课程中,作业基本上都是以文稿的形式呈现,没有期末考试,我只有一门特别难的课中途有三次期中考试。但即使这样学习的压力仍然很重,每次又到快交论文的前几天,整个人就非常焦虑,又因为整个学期都充满了midterm所以几乎每天都超级焦虑。后来和其他过来交流的伙伴们讨论,发现大家都是这样,甚至还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如果加州的天气不是每天都这么阳光,从图书馆里看向窗外时,不是时时刻刻明朗的天气扫去很多阴霾,真的很难顶住以压分闻名的伯克利的课业考验。
课程的挑战,除了readings和作业几乎24小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伯克利教授讲课的深度也很难明白,而且西方社会学视角与在国内学习的视角确实有很大不同。我上的一门叫做经济社会学的课,教授竟然完全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谈社会与经济,这对我一个没有任何西方宗教基础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完成大量的readings还要补充很多背景知识。还有一门教育相关的课程,因为完全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没有任何了解,而且这门课课程一开始就不间断的有当堂测试,所以压力也很大。
我们的作业主要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但是我发现在美国学生写的论文和我们写的论文完全不一样。首先他们不太讲格式问题,整篇论文更像一篇文章,不像分点分步的看起来更有逻辑性的报告。所以,之前在中南养成习惯的学术写作风格需要进行调整。我问了一个在伯克利读书的小组作业成员,她很友好地给我发了一篇高分论文,这篇论文成为我之后的参考,而且我把这篇论文的格式和我自己习惯的方式做了一些综合和调整。我自己觉得他们的写作风格不太好突出重点,所以进行改进之后,呈现的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很重要的事去学习和模仿一些优秀的范例,能帮助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伯克利教学还有一点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本科阶段的学习大部分都是以非常扎实基础的理论为主。而在中南学习的时候,我们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结合时事话题或我们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做小组课题汇报。我认为两种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前者则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最纯粹和基础的理论上;后者则需要我们在对理论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带着实践和应用的目的学习。前者每个学期虽然课程量少,但是学业任务并不轻,课时数量比较适中,适合精细的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领域进行学习;后者每个学期的课程都不少学业任务也不轻,但相对课时数量也比较多,虽然自行学习的时间少了,但是能接触到很多领域。
经历了这一个学期的磨练,最后的结果也还不错,而且积累下来的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专业学习有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提高。
有意思的习俗
伯克利最有名的传统,可能是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季的裸奔活动。这个活动从学校主图书馆开始,所有想参加的人都可以在晚上九点裸体加入裸奔队伍,释放魔鬼考试周的压力。因为伯克利的学生本来数量就比较多,所以每年的这个裸奔活动都很壮观。很多伯克利的新生和交换生都很期待亲眼见证这一个有趣的习俗。问到一些伯克利的学生,他们也常将在大学四年之内参加一次裸奔活动,作为一个打卡目标。
伯克利作为美国最好的一所公立大学,同时也是一所以激进著称的学校,校园里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游行活动;社会学的办公楼里,墙上贴满了观点辩论会的邀请;马丁路德金曾经发表演讲的南门,每天都有拿着牌子抗议的学生。大家更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针砭时弊,直面问题。
伯克利考试季,还会有几只羊驼到两个主图书馆之间的草坪观光。
2019年秋季学期,还幸运地赶上了big game,已经九连冠的斯坦福已经赫然挂上了“打败博伯克利”的巨型标语。伯克利能在没人看好的情况下逆风翻盘吗?斯坦福要蝉联10连冠了吗?斧子能回到伯克利吗?伯克利还真赢了。后来问斯坦福读书的伙伴,说他们今年的橄榄球队内部出了点问题,伯克利才“侥幸”胜利。
生活
伯克利的基础设施很不错,每天抽时间去健身房运动、上大班课,运动完再在健身房对面买一杯大杯双份波霸的奶茶去图书馆肝(图书馆还有专门睡觉的地方)。校园里到处都有cafe解决温饱,南门和西门超级多好吃的中餐馆,湘菜馆对湖南胃太友好了。结束一天的生活,从南门走回家可以看见远远的海湾,在夕阳里特别美。
虽然伯克利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占据,但是通过campus tour、新生聚会、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学校和社团活动,社交生活也非常丰富。来到这边之后,保持谦虚和友好,结识了很多各个方面都特别优秀的朋友。直到现在仍然和很多伙伴保持着联系。湾区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经常有很多巡演活动。在这里第一次见到自己最喜欢的演员爱德华诺顿,去了最喜欢的CAS和the 1975的演唱会。
同时,湾区的风光真的太讨人喜爱了,每周和小姐妹们打车或者Bart到旧金山或者南湾的一些城市,带上iPad和电脑,打卡的一些新餐厅和景点,吃喝拍照读书和赶论文,周末怂恿会开车的伙伴去海滩晒太阳、登山、滑雪,相机不知道进了几次沙子和防晒霜。写完最后一篇期末论文,火速自驾到LA休养生息。加州真的太适合生活了。
心得
首先,这样次的交流学习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进行半年的学习和生活,对另一种文化、教育的模式、生活方式进行浸入式体验,是一次很有价值的难得经历。其次,这次的交流学习对我的学术成长有了很大提升,在世界最高学府与他们的学生共同学习,切身地体验这种教育。再者,我对社会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阅读了很多英文的文献和专著,原汁原味地体会大师作品。最后,这次交流学习认识了很多很厉害的人,收获了宝贵的友谊,一些伙伴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向伯克利这样的优秀学校,取得了很好的申请成绩。他们经验和例子也给我带来了参考和激励。
tips
最后以过来人的经验,为大家提几点有用的建议。
首先,如果是来伯克利进行交流,一定要添加UCB万事屋的微信好友,这样可以加入很多很多伯克利相关的租房群、二手群、交换生群、生活群等。上课如果身边有中国的小伙伴同一堂课,可以添加一下微信。因为美国的课堂不像我们以班为单位、有组织性,所以同一堂课的伙伴们一起交流,有时候教授发的通知没有太了解都可以一起讨论、分享材料,互相帮助。同理,去其他学校交换的同学们也要在贴吧论坛等平台上留意一下相关的微信群,会在无形当中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很多便利。
其次,因为课堂不是固定的,所以一定要多留意canvass和邮箱里的信息,千万千万要注意ddl。如果想要推荐信,可以多去教授的office hour。
第三,一定要认真阅读学校提供的材料,有问题及时发邮件询问,以便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时,能够更好准备。此外,如果课程结束后想在grace period期间在美国多留一段时间,可以发邮件确认医保时效的时间,超时了自己最好自行购买比较好的医疗保险,因为美国医疗非常昂贵,而且很多国内的常规药都是处方药都需要医生开处方。除了ER,看医生都需要预约,而且周末、晚上基本上都不开门,所以有什么急事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