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从SJU交换回国已三月有余,五个月的交换生活说长不长,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深入感受纽约这座绚丽都市一直是我的遗憾,但说短也不短,认识了世界各地聪明有趣的同学,待人亲切温暖的法学院老师和职工,在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洛杉矶和波多黎各留下我的足迹,当这一切由正在经历的进行时转变为带着一层回忆滤镜的过去式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一段神奇的交换之旅为我的人生带来多么丰富的意义。
SJU,St John’s University, 圣约翰大学,是一所纽约州的天主教会大学,在纽约市有三个校区,商学院和语言学院位于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医药学院位于罗斯福岛,而我就读的法学院也即主校区位于纽约市郊的皇后区。刚入校时和我想象中的纽约差距过大导致还有掩饰不住的失落感,皇后区被我们戏称为纽约的城乡结合部,事实上学校周边的环境真的和中国的一个乡镇没什么区别,低矮的房屋,稀少的人烟,我每日从家往返学校的路上几乎都碰不到什么人影。东海岸的冬季天总是黑的很早,因此晚上回家时还点心有戚戚然。


英美法系的法学教育没有本科,硕士起步为JD(Juris Doctor)和LLM(Master of Law),JD三年制,一般以本土学生居多,课程系统全面,倾向国内法;LLM一年到两年制不等,一般以国际学生为主,课程侧重国际法和商法。在SJU交换的这一个学期让我亲身感受到国外法学生的学习压力,几乎每一堂课都会布置课后作业,而每一周的课程密度也很高,这意味着周一布置的作业最晚周三之前就要提交,没有作业的课程教授则会布置阅读任务,以我选修的环境法和国际商法为例,每节课后的阅读页数都在50页左右,而这些阅读必须完成,否则会无法跟进教授的授课进度。也正因法学院的学习压力和强度非其他院系所比拟,法学院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和食堂以提供给学生们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同学之间常说到了期末图书馆会人满为患,在SJ法学院不用等到期末,平时就人满为患,还记得教我们法律写作的Steven教授在第一堂课就跟我们开的玩笑:“Law students don’t have weekends”,后来发现这不是玩笑,是现实,毕竟法学生要写的作业和要读的书确实是太多了。



纵然学习带来了“痛”,但学院更多的是带给我开阔眼界的快乐和为学生贴心周到服务的温暖。对于外国留学生和交换生,法学院提供了很丰富的实践活动,在Steven教授的带领下我去参观了纽约州高院(New York Supreme Court)和纽约市警察局,拜访了现任的高院法官还旁听了两场审判,消除了我心中一直以来的一些误解,即使是世界上公认的司法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美国的法院也面临着严重的案多人少的问题,法官的工作压力同国内法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依然在探讨和学习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高院法官说他们也去过北京同最高法的法官们交流,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在警察局的参观活动中我了解了美国警察的历史,美国警察的考核任职也是非常苛刻,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还偶遇一间阶梯教室中警察在上刑法课。除了丰富的课余活动,法学院对于学生的照顾也是非常暖心,每一个学期院长Simons和副院长Sally都会分别邀请外国留学生去家中吃饭,我有幸参加了院长家的聚会,感受到美式社交文化,大家端着餐品或是酒杯,三三两两的闲聊,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增进感情。期末考试期间,法学院会给图书馆辛苦复习的同学准备免费的饮品和点心,甚至还有按摩师服务,我在图书馆复习时还有管理员阿姨给大家发放糖果和巧克力补充能量,这些细微的关怀真的让我觉得很贴心很温暖。
老实讲来美国之前谁又想到我能进入NYPD的大楼呢?谁又想到我能参观纽约州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顺便给老爸带回去一卷牛皮纸复印版的1787《美国宪法》呢?对于这段难能可贵的经历我始终抱着感激的心情,感谢倾情助力我梦想的爸妈和家人,感谢积极支持我的导师和师门兄妹,感谢母校中南对学生出国交流给予的资金支持和关怀,感谢国际处和研究生院以及法学院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没有你们的参与我很难拥有这样一段丰盈人生甚至改变人生的际遇。有一句话一度在互联网上成为金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感谢CSU感谢SJU给我打开世界的一扇天窗,往后生命中出现的每一缕光,我都会拼尽全力去追逐。



By 法学院研三 周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