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二时萌生了去海外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想法,我便着手计划在大三时外出参加交流项目、预先体验并熟悉海外学习和生活。我也开始关注国际交流处提供的多种多样的交流机会,并最终决定大三的春季学期赴美交换。这次的赴美交流毫无疑问是我大学以来自己做出的最大胆的决定。通过学校报备批准、申请、办理签证等一系列流程后,我终于在2019年1月16号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这一次跨国的旅途是兴奋并且疲倦的。因为时间关系,我选择的航班是卡塔尔航空。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异国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从浦东机场出发的各国旅客说着各自的语言,航班乘务员们提供服务时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向旅客们亲切问候。我感受到了现代中国的国际化进程给国家、国民带来的巨大成长。漫长的越洋航班上,我和领座的意大利旅客交流得十分开心。她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充满了羡慕之情,也表达了对中意两国关系更加友好发展的期待。
和秋季学期外出交流的其他学生不同的是,由于美国院校春季学期开学普遍在1月中旬,我在结束了期末考试后就立即投入了新学期的学习。初来乍到,我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充满了期待与忐忑。期待的是体验全部在英文环境下的生活,不安的是对自己在新环境下能否突破舒适区、获得成长心存疑虑。
从机场坐大巴到达学校所在的小城市后,同为中南人的学姐开车送我到寝室注册。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了夜间的小城市和学校健身中心,不禁盼望尽快开始在这里的新生活。学校的寝室环境很好,是标准的美国公寓套间。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卧室和洗手台,另外家电、厨房设备包括烤箱、冰箱、洗碗机一应俱全。我也在寝室见到了和我同期来参加交流项目的两位杰出的能源院学长。有他们和我住在一起是让我最庆幸的事。和他们一起生活的短暂的四个月非常愉快。
第二天一早,我出发去参观学校的教学楼和各类设施,也和几门课程的教授见了面。学校的面积大致和铁道校区差不多,所有的教学楼都在步行距离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位美国教授亲切和蔼的态度,这让我心中的忐忑缓解不少。在普渡的第一节课是机器学习,遗憾的是我没能很快习惯印度裔教授的英语,所以课后结合网络资源自学又花了些功夫。
大约过了一周,我基本熟悉了在普渡的学习和生活,也明显地感受到了中国和美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交通和饮食上。美国教授平时布置的作业更多、更频繁,也会有大大小小的实验和随堂测试。这些差异最直观的体现是学生在课后必须在课程上花费的时间大大增加。生活上,美国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汽车,而且每天自己开车上学的比例很高。关于交通,美国司机们的素质有一点值得表扬。如果在路上看到行人,司机们会在相距很远时就主动减速避让,尤其在有行人通过的十字路口。行人走在路上能够感受到十足的安全。
美国中部北部的冬季很冷,密歇根湖畔很快迎来了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和暴风雪。这是我未曾体验过的极端天气。没过膝盖的大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学校也因为这样的极端天气停课了一阵子。这样的大雪也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美景。黄昏时天空放晴,湛蓝透彻而又深邃。夕阳的颜色很温暖,让人忘记了户外其实是滴水成冰的零下四十度。好在寝室的空调从未停过,和两位学长一起用提前买好的食材亲自动手做美食为这个冬季增加了许多乐趣和十足的韵味。
寒冷的天气里,课程的学习和课后作业依然不能放松。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这门课的实验部分需要用到对我而言全新的编程语言,而且需要结合曾经学习过数字电路的知识才能实现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所涉及的概念十分广泛,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都有我的知识盲区,需要课后自己巩固理解。机器学习对我而言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开始学习时涉及的数学知识较简单,但要从最底层依靠自己实现各类算法依然有一定挑战性。
来到普渡后我参加的的第一个比较特别的活动是印第安纳国会议员在学校的见面会。英语课的教授推荐我们去听听这场见面会以锻炼自己的听力。这场见面会的背景是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修墙法案”未在国会通过引起美国政府停摆,这位议员得有机会来到自己的选区听取选民意见并回答问题。见面会上,本地区的美国人民对自己的医疗保险、就业问题、政府停摆和贸易摩擦等提出了诸多疑问,一部分中国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对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问题的见解。可以看出,美国人民对关乎自己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务的关注和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民生的关注是基本一致的。我在给英语课教授提交的见面会总结中提到,两国如要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条件下共谋发展,必须抛弃成见与保护主义,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审视彼此。教授也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并期待中美未来能展开更多的合作。他还表示他最近一次拜访中国发现目前中国的发展已经比三十年前的中国取得了非凡的进步,我向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了四十年,美国政府和人民也应该坚持自己自由贸易和开放的思想与中国相处”。
时间在哪里都过得飞快。2月初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普渡的中国留学生们在CIVS的主持下办了一场春节晚会。我很荣幸作为晚会的主持人参与到了晚会中。看着台下座无虚席,我相信我和其他参与到晚会中的华人一样,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自己的行动的热情和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自豪感一定在我们心里回荡。两天后,我看到了当地的报社报道了我们举办的春节晚会。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感受到了中南人的先进的组织性和奉献精神。无论在哪里,中南学子都能成为最优秀、最有存在感的集体。
春节过去不久,几门课程都迎来了期中考试。我选择的三门专业课中有两门属于普渡的硕士项目,对还在大三的我而言,期中考试其实充满了挑战。考前一周我即开始了较为全面的复习,从老师提供的讲义、平时布置的作业、随堂测验考过的题目中找出自己陌生或未完整理解的知识点。也积极地和选择了同样课程的学长学姐们讨论交流,并在考前和教授讨论了自己存在疑问的部分。这次期中考试让我准确地了解了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敦促我继续在课程中付出更多努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恶劣天气几乎不见了踪影。全美的高校学生都迎来了春季学习最长的一个假期,即春假。我和两位能源院的学长决定趁着这段时间去纽约见闻和体验“世界的十字路口”。幸运的是,我们还遇到了一位来普渡交流的中南在读博士生学长与我们同行。我们为这次纽约之行规划了四天三夜的行程,计划拜访并参观位于纽约的各大博物馆和联合国纽约总部。作为一名从高中时期开始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模联人”,我对这次行程充满了期待。从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出发并落地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后,我们感受到了“大苹果”扑面而来的国际氛围,尤其是感受到了在纽约的华人影响力。在纽约的法拉盛居住着超过十万名华人,送我们到酒店的华人出租车司机戏称纽约为“美国华人之都”。在曼哈顿街头吃到的味道正宗的小笼包,肉夹馍、川菜似乎将我们带回了国内。我们发现这些人气满满的中餐馆的顾客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美国人,这说明华人在美国开展的商业活动也成功得到了美国客户群体的认可并且正在势如破竹地成长。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拜访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根海姆艺术馆、无畏号航空母舰以及联合国总部。我们参观联合国总部时,恰逢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六十三届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非政府国际组织机构、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妇女权益和地位事务发声。我们在会议休会后遇到了许多来自中国的参会代表,通过交流得知妇女地位委员会本届大会获得的成功和重大意义,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在保证女性权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妇女争取自身权利所取得的巨大进展感到欣喜。随后我们也参观了联合国纽约总部的其他标志性展览,在这个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阶段,联合国的存在和其做出的杰出工作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两国政府与人民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赴美留学生的一员,我衷心盼望着两国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更多合作,而不是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互相竞争。这次纽约之行短暂却收获颇丰,我终于一睹莫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梵高、高更等一系列艺术大家的作品,也终于有机会拜访我憧憬已久的联合国纽约总部。“世界的十字路口”没有让我们失望。
春假结束后的课业难度和复杂程度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和机器学习这两门课。由于平时的实验和作业较多,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课后时间来完成实验和作业,以至于原本计划每天进行的托福练习只能减量进行。课程和托福备考已经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的情况下,我依然坚持定期前往学校的健身中心锻炼。健身后的舒适感和放松感以及小城清新的空气让我能获得更好的睡眠并提高后续的工作效率。
学习之余,我们的项目领导周谦教授也在CIVS成立纪念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派对。前来参加派对的CIVS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带来了自己最擅长制作的美食。我和两位学长室友制作的焖锅十分幸运地被评为一等奖并获得了小奖品。晚餐后,我们和CIVS工作人员及其家人亲切交流,一起打乒乓球、台球。这让我体验了美国最具特色的派对文化。
期末考试临近,学习的氛围开始紧张起来。大四的学长学姐们在准备毕业设计展示与答辩的同时也要准备期末考试,我也有两门课程有团队合作项目需要在课堂上报告项目成果并撰写汇报。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经历完全在英文环境下的学术团队合作项目,但也颇有挑战性。和我同组的同学都是大四的学长学姐,他们在项目里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最终我们齐心协力圆满地完成了项目汇报。这次团队合作经历让我熟悉了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形式,收获了更广阔的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教授的指导也开拓了我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我的兴趣所在。
在美国这座小城留下的美好记忆不止如此,我和两位学长室友还与当地的斯奈德一家人结下了深厚友谊。斯奈德家是春季学期开始时我们通过学校的线上平台联系到的联谊家庭。学校的这个线上平台会安排有联谊意愿的当地家庭和留学生匹配,之后学生可以和当地家庭会一起进行各类活动,帮助促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十分幸运的是斯奈德一家人崇尚音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并在当地的一家教堂担当乐队的核心成员。两位室友学长擅长弹吉他,而我喜欢声乐,因此第一次联谊晚餐后我们合奏了许多美国经典名曲。我和两位学长也演绎了几首经典的现代华语歌曲。通过音乐,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再有文化差异的障碍,且能够其乐融融地互换双方对各自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出乎我意料的是,斯奈德一家人对中国各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有很多认知。他们通过当地的华人和学校提供的文化交流项目学到了不少中国文化的知识。他们年仅九岁的女儿甚至可以熟练地使用筷子。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和斯奈德一家人的文化交流更加顺畅。我们同时也感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仅整个亚洲文明都受到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隔着半个地球的北美也借助赴美的华人们所传播的文化对中国有着相当的了解。我和两位学长临行前相约和斯奈德一家人一同制作一顿地道的中餐,通过中国大江南北不同风味的美食让斯奈德一家人感受“舌尖上的中国”。他们不仅对中餐高度赞赏,他们邀请来一同品尝美食的朋友也感叹中国人对食物的处理健康又美味。尽管现在我们和斯奈德一家人已经相隔万里,但我们相信我们之间的友谊长存。我们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家庭建立友谊,中美两国之间也能消除疑虑与误解,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共创人类新时代的长久和平。
除了日常的课程和实验,学校也经常有各式各样的课外文化活动与体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美国人民的文化和他们真正的生活氛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茶文化主题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了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也促进了其他国家人民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我在这次活动中品尝了日本、韩国、印度、墨西哥的茶和点心。
四个月的美国学习生活很快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普渡西北之行是我第一次奔赴异国踏上求学道路,是弥足珍贵的青春记忆。在这里的见闻刷新了我对世界上其他文化的认知,在这里邂逅的教授、同学们更是我一生中重要的伙伴。无论身在何方,作为当代大学生都必须坚持提升自身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坚持开放包容的思想。作为中南学子的一份子,我十分感谢学校及国际交流处能给与我本次赴美交流的机会。期待明年九月能重返美国,为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更长远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信1604 吴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