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学习生活报告
吕沁莹
从广州的黄昏到悉尼的清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终于踏上了南半球一片陌生的土地。长时间的飞行无疑是令人疲惫的,飞机降落之际透过窗口看到悉尼,便瞬间困意全无。对悉尼的第一印象:天灰蒙蒙的。不由让人担忧空气质量,但随着接下来两周的体验,才知全是杞人忧天。出发前通过校方的安全指导得知澳大利亚的海关比较严格,当时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海关,不想仅仅出示了护照和入境卡便顺利过关了,签证都没看,可能是中澳关系友好吧。在机场里看到了来自不同地区人的面孔,亚洲人尤其多。本以为是个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却不想每走几步路就能听到中文,朋友说:悉尼像极了慢节奏的北京三里屯。换个角度想想,这样在悉尼的华人也不至太过思乡。和即将同行两周的伙伴们汇合,我们一同前往公寓。
一声你好,在去往公寓的路途中便和同坐的同伴们聊得热火朝天。同行的人就读于大学的各个阶段,研二、保研、大三......来自不同学校各个年龄段的人聚在一起,我们谈天说地,从政治谈到八卦五行。想到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便又兴奋了不少。愉悦的时光流逝总是匆匆,不一会公寓就映入大伙儿眼帘。公寓内设施应有尽有,厨房、健身房、游戏室...惊叹于澳洲学生的住宿环境之余,我和舍友早激动地规划当晚的旅游路线了。当晚,我们步行至达令港,旋转速度时快时慢的摩天轮、街头表演者翻唱的是Ariana的新歌...十几天过去了,如若不是写下此片报告,我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我对悉尼的印象竟这样深刻。回到公寓,难以成眠,忙着猜想这城市的人和令人向往的悉尼大学去了。
第二天来到悉尼大学的课堂,来自墨西哥的老师一出现就设定好了课堂的风格:开放自由、诙谐活泼。接下去的两星期,每天对于我来说都十分的新鲜,聊下去怕是会如江水滔滔不绝了。
悉尼是现代化大都市和乡村悠闲生活的结合,我认为和谐二字,是用来形容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最好的词汇。和谐几乎涵盖了这里的方方面面:人与人、工作与生活、现代与历史...身在异国他乡,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很感动,悉尼的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友善拥抱了我。每个人都兢兢业业,扮演着这个社会上属于他们的角色,无论买商品与否临走前,商店的服务者总会满眼笑意地对我说:thank you have a nice day!尽管是路上的行人,对上眼,也会冲我微笑。我在悉尼的这两周,肤色和种族从来构不成障碍。平等,似乎流淌在大部分悉尼人的血脉里。各人种的和谐在澳大利亚国庆节那天体现得淋漓尽致,”today is for everyone”的标语在街道上随处可见,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见人就发澳大利亚的国旗,那天的街道热闹非常,我很快融入欢声笑语不断的人流中,从早走到晚、从南悉尼到北悉尼,不觉疲惫。说到澳大利亚的国旗,我不得不赞叹这个年轻却有担当的国家。悉尼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几乎每个街区都有红黑黄三色旗,据悉尼大学的老师介绍,那是澳洲本土土著的标志,尽管外来人将那里发展了起来,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这片土地本不属于他们。国庆节当天还有土著的表演。除了澳洲人对历史的尊重,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深深打动着我。当国庆节致敬澳大利亚礼炮响起,我看到有些行人自觉放下手中的是事,对着悉尼海港大桥的方向笔直地站着。街头的很多原创音乐据说都包含着澳大利亚的元素。这份爱国也体现在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中。一次上课的途中,一位杵着拐杖的老妇人在公交车上迟缓地走着,公交车司机便对着人群说:请让一让。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我想我会铭记许久。
我们的课程安排十分合理,上午有四小时的课程,余下的时间都可用来探索和发现这座城市。老师也不给我们安排过多的作业,几乎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她说她希望我们在悉尼过得开心。老师Rebecca说澳洲人总能把工作和生活平衡好,悉尼大学的老师们到了某个约定的时间无论如何都会抛下工作,同事间喝点小酒,在办公室里聚餐也很常见。我们所住的公寓前台人员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忘了带房卡找前台寻求帮助时,那位女士第一句话就是:我已经下班了。尽管如此,最后她还是帮助了我。在中国多少人寻求的平衡,在悉尼竟是这样随处可见。在中国急躁惯了,突然一下闲下来竟不会无所适从。可能悉尼的空气中有让人放松的功效吧。如果不出意外,大抵是可以从一座城的建筑读出一座城的文化的。因为每天都要去上课的缘故,对于达令港,中央车站我们轻车熟路,再到后来,看到某些建筑群就能知道我们的大致位置。这除了时间还有各个区域风格不一的功劳。岩石区正如其名,成片的楼房以石头堆砌,暖黄的色调给岩石区平添古希腊中世纪的风味。从乘客码头穿过第一舰队公园直到岩石区,就像从人流如织的都市到了休闲的乡野最后直接穿越到从前。岩石区除了建筑的材料是岩石以外,街道也是高低起伏,浏览岩石区就要做好随时上下坡的准备。那每周六还有市集,狭窄的街道上整齐的排列着各式小摊:小吃、饰品、宝石...达令港一带却是决然不同的风格。浪漫的摩天轮,各式游轮,成片的餐厅。夜晚更为繁华,远远看过去就是一片闪烁的霓虹。那里有才华横溢的人在街头将他们的原创弹唱、表演惊险刺激的魔术...同伴调侃道:那里充满了资本主义的味道。市中心应该是悉尼无论何时都最热闹的地方,购物天堂一说毫不过分。各种奢侈品牌店气势恢宏的大门,好几个大商场连成一片,这人和店面一多,谷歌地图都失灵了。这座城各方面好像也都和谐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悉尼的景点和游玩项目数不胜数。神奇动物在哪里?大概是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吧。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南半球独有的物种,鸭嘴兽、小企鹅、鸸鹋...除了这些独有的物种,街道上的鸽子和海鸥也十分神奇,何以如此,它们不怕行人,甚至和游人抢食,好不可爱。邦带海滩美不胜收,每年慕名前往澳洲冲浪的游人不断,光是在岸上看都可以感受到冲浪的刺激。蓝山峰峦嵩翠,山雾缭绕还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当然最好的山景,还是只能在中华一赏。
悉尼之旅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及收益最大的也是学习。在Rebecca的课堂上,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同学的想法都被考虑并成为答案的一部分。每次的小组讨论,大家都十分积极。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Rebecca的引导下,我体验了用英文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组员辩论、绞尽脑汁解释尚未掌握的单词...也可能归功于用外语发言,说错了大可怪罪在非母语这个事实上。学习的吸收是潜移默化的,如果非要说我学会了什么,可以言说的,我想是勇气和自信。外在的表现自然是英语表达更流畅。关于课堂气氛,除了Rebecca的引导,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起了积极影响。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各大高校,老师的作用只是提出问题,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们自己思考和讨论出来的。对我来说这次悉尼游学之旅还收获了内心的豁达宽容与眼界思维的开阔,尊重事实和科学的态度并学会对事物和知识信息的辨别能力,曾经的我看待事物时总或多或少夹杂着片面狭隘的情绪,游学期间,我总能感受到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尊重事实的客观性,不抱怨,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观念。给我们授课的有两个老师,在另一个老师Erika教授的内容更具专业性,短短一个小时的课程,Erika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网站以助我们讨论。在Erika的课堂上我们了解了许多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其中角色扮演的环节令人难忘,大家分别扮演某一商业领域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唇枪舌剑激烈地游说反驳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思想的碰撞让人受益匪浅。
这次飞往澳大利亚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去往南半球。虽说已经学习了几乎十年英语,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毕竟第一次到那个陌生的环境,心里还是充满了紧张与期待。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两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在组员的合作下通过了最后的课题展示并拿到了结业证书。回顾这两周的生活,可谓是感触万千。在异国他乡游学两周的经历教会了我很多也让我变得更加优秀,积累了各种生活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对真正的悉尼有了一个更为准确,全面,具体的认知。我相信这些收获将会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