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感想——伯克利创新领导力项目
期末考试刚结束,我就独自收拾好行囊,准备奔赴大洋的另一片土地体验不一样的课程教育,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虽然之前并没有很多独自出国的经验,好在一切都很顺利。
刚下飞机,已经是旧金山的晚上了,项目负责老师把我们聚集在一起,大巴车将我们这些怀着对未来几周学习生活等的无限好奇的年轻人送回酒店好好休息,准备好迎接第二天的清晨。
游学经历有趣又丰富,游玩了不少地方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先从学开始讲起吧。
我们的课程是国际领导力与创新,第一周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着领导力来展开,而第二周的后半部分则是以创新,设计思想方面为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校的,最开始虽然不算熟悉,还有些拘谨,但很快我们就打成一片。
教室在international house的大礼堂里,四周挂着异国风情的装饰,头顶上的玻璃吊灯高高的悬挂着,教室的后面还有着老师贴心准备的咖啡,茶等等。同学们的座位不是一排一列那样整整齐齐安排好的,而是几个大桌子散布在前面,旁边有几个小凳子,非常典型的小组讨论的模式。
刚开始上课,老师们就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之后我们又起立围成了一个大圈,每一个人都要站出来向所有人介绍自己,再说出自己的爱好,如果有人和他爱好相似,就可以和他再围成小圈,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也能传递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信念。
在课上,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这些模拟游戏中也学了不少理论和模型,比如说棉花糖挑战,冰山模型,建造理想国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个。
Greenlining和Redlining.这个模型说的是在遇到陌生的事物,进入不熟悉的环境时,人们的行为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紧张,焦虑甚至会有不配合的行为,另一种则是尊重,理解差异与代沟,在我们刚来到美国的时候,的确感受到了不少的文化差异,从最显而易见的语言沟通的不方便,支付方式的差别,到细微的交通系统指示灯的不同,实实在在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但是比起讨厌,抵触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从内心改变,用学习的姿态,去一点点地了解背后的道理和逻辑,学会去尊重这些差异,也慢慢地去适应它们。
冰山模型也是我个人认为非常有用的,它以一个冰山的模样形象地表述出了在海平面的上方,是我们平时都能看见的文化差别,例如着装,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但实际上这些显而易见的差异是由海平面下的更庞大的东西造成的,比如历史,信仰,价值观等等。在我们体验到文化冲击的时候,可以深入地去想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冲击,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不适应,理由可能有哪些等等,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在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理智地认为,不一样的东西就是错误的,但实际上,没有对错,只有差异而已。
在课上也有很多需要亲自动手的模拟活动,比如我们做的一个关于角色扮演拼乐高的活动。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领导,他们的任务是带领小组成员用乐高拼出需要的造型,而实际上,小组成员都秘密地扮演着一种类型的成员性格,在真实操作的时候给出不同的需求,而小组领导则是要从成员们的言语行为中找出能够激励他们的方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拼好模型。成员的性格类型一共分为四种,一种是友谊,他们会希望得到人性化的关怀,一种是服从,他们只想要拿到确切的指示和步骤,不想提供什么想法和思考,第三种是民主型的,他们更愿意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最后的则是前景类型的,他们会希望有更好的前景,宏大的蓝图等等。其实这就是我们后面学习的几种领导类型,作为领导力的一部分,沟通了解其实是很重要的,而为了更好地与不同类型的人们沟通,我们也应该了解这其中的沟通技巧。
在第二周的后半部分,我们来到了哈斯商学院的创新实验室,体验到了design thinking的奇妙之处。由老教授引导着我们从最开始来到异国他乡时令自己感觉不便的地方入手,再到了解其中的根源,在提出了的众多解决方案中找出一个,最后用模型来表达。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体会颇多。
一是在整个系列课程中,我对于讨论,思考发言的参与度和活跃性都提高了。课堂上提供的便利贴和马克笔实际上限制了我们书写时的长篇大论,只能用只言片语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但同时也非常适合在灵感乍现的时候记录下来,而不至于要组织语言而导致最后无话可说。当我们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想法都贴上单独区域内的白板墙上时,看着满满当当花花绿绿的便利贴和分类总结的陈述,我的成就感与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满足。
再说到制作与讲解模型,我感受最深的其实是关于讲故事的技巧这一方面。故事讲究一波三折,而讲述故事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在不同的时候用上起承转合,让读者在聆听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有在产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气质性格,不仅仅只是应用这些产品,同时也要让他们拥有认同感。
实际上,我对于这一方面的体验在之前几乎为零,但是经过这一次游学,我发掘出了非常不一样的自己。在此之前,我没有发现自己其实对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有着很多奇思妙想,也不曾发觉自己在分门别类,寻找联系和规律之间有着很不错的表现,也知道了不要太早太轻易地下结论,对于自己的成果要有信心。我甚至跳出了舒适区,在做调研的时候到公园里与无家可归的人们有了不少交流,还拿到了写有他们乐队名字的便利贴,的的确确是在国内无法想象的经历。
在游玩方面可就有很多要说的了。
先说说校园吧,建筑的风格各异,但融合在一起也毫不突兀,我曾经特意去拜访过东亚图书馆,座位旁的玻璃落地窗前就是绿意盎然的草坪,风景迷人又安静。藏书有很多,还有不少的杂志供学生们查阅。就在图书馆旁边的钟楼也非常值得一游。登上去,几乎可以俯瞰整个校园甚至整座城市,在明媚的阳光,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在旧金山我们也逛了不少地方,金门大桥可以算是在电影里被毁坏次数最多的建筑之一了,真正一见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它的宏伟壮丽。艺术宫美得如仙境,本不应在人间存在,但市民们的请愿让这一仙境永存。九曲花街弯弯绕绕,站在最高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落日余晖下城市跳动的脉搏与呼吸。渔人码头里海豹露着肚皮晒太阳,时不时叫喊一声找找存在感,古老游戏厅里甚至还有霍格沃兹的分院帽为你排忧解难,联合广场里数不尽的摩天大楼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而隧道之外的唐人街,又有着不一样的熟悉气氛。
也去过斯坦福和硅谷,斯坦福的建筑大多是西班牙风情,医学院的地砖上描叙了每一年的医学进步,走过去,你能感觉到像是踩过时空隧道,触及到了历史的肌肤。Bio-x大楼里理化生各种实验室杂糅在一起,为的是多学科的思想,研究方法碰撞交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硅谷倒不是想象中的高楼大厦平地起,建筑群不是很密集,有些楼甚至也没有自己的名字,但是许许多多互联网的浪潮从此而起,席卷全球。想来也颇为奇妙。
在这之外呢,我还想再来说说吃的。说实话,在这里体验到的美食种类数不胜数,我们几乎尝遍了各式各样,来自不同国家的食物。有生鱼饭,生鱼片和米饭不是像寿司那样泾渭分明,而是搅拌在一起,吃一口不仅能体验到鱼肉脂肪的鲜美也能尝出米饭的香软。
有泰国的冬阴功汤,酸酸甜甜的很开胃。还有越南的米线,清淡而且很可口,非常适合想念家乡美食的时候尝试一番权当补偿。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还去了尝试了墨西哥菜,光是主食就已经琳琅满目了,玉米,塔克,鹰嘴豆,黄米饭,还配了牛肉酱汁,几乎是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餐了。酱料也是数不胜数,颜色各异,不过大多都是辣的,我也没有多去尝试。
在渔人码头尝到了龙虾和蛤蜊汤,分量很足,海鲜还带着一些海水的气息,加了一点柠檬汁之后会显得更加鲜甜。
不得不说,这一次的游学收获远比丰富更多,第一次只身踏入异国他乡,我不仅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体验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游览了风情各异的美景,学习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课程,更是发掘出了自身的潜力与特长,对于世界,对于自己,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化学1603班陆诗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