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不“慢”
时间:18年夏日
地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这个夏天,注定是一个在我人生中都很有意义的夏天,我怀着好奇,求知,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留英之旅。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能去英国最好的学校之一,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习和深造,这次英国求学之路也是收获颇丰,无论对我的英语还是个人能力,总的来说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让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很多国内看不到的东西。
先大致介绍一下曼彻斯特这个城市吧,曼彻斯特是英格兰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自然是伦敦啦),曼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城市,所以能感觉到很明显工业城市的气息,正在建设的大型工地,随处可见的大摇臂,偶尔抬抬头能看到的大烟囱,都在表明这是个后工业城市。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掀起,对于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大意义也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次革命,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生产力指数级地增长。曼彻斯特最早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后来工厂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以适应大量高质低成本进口商品的挑战,现在主要以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为代表。
图1.曼城随处可见的工地,也是表明这是个新旧交替中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依然在不断完善
在这里,红砖建筑非常的普遍,很典型的英式建筑,所以也诞生了“红砖集团”这种高校联盟,并且这里的红砖建筑真的是历史悠久,北校区的著名的Sackville Street Building听说也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天仍然是曼大学生的主要的教学楼之一。
图2.这个建筑就是Sackville Street Building,最开始建于1895年,曼大的EEE学院的主教学楼。
图
3.曼大最标志性的大门,第一眼看到以为来到了某座城堡一样,但这其实就是校门(咱们中南的校门也不比这个校门差多少,哈哈)
图4.老爷爷是曼彻斯特工业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解的就是有名的图灵机,这个应该是每个程序员必听说的机器了吧,当时上计算机基础的时候老师PPT上肯定放过。当时在听他讲解图灵机的工作原理。
图5.著名的Gay村。曼城是英国的Gay文化最有名的城市之一,和这个国家多民族的情况一样,对同性恋的开放也反映着这个国家的包容性越来越大了。
语言学习篇
出国之前,和雅思挣扎了好久,想着,终于能不用这么努力的学英语了,没想到雅思只是一个英语学习的开始,甚至只是一个初步的检测英语水平的基本考试,其实更难的是真正来到英国所面临整个语言环境的压力的考验。记得刚下飞机,由于听说英国的Uber价格比较合理,我们就直接打个Uber去学校,结果一下来Uber司机的英语就让我感觉仿佛没学过英语一样,司机用很慢的语速,讲了一遍又一遍,我还是一点都听不懂,最后还是让旁边英国人帮忙说话的,因为我们肯定都会那句在小学就学过的Could you do me a favor?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老师上课,我模模糊糊记得,我在开学的一个星期里上过的课都是听天书一样,可能和我们老师是来自西班牙的老师有关系吧,仅有的那几个关键词有时候都很难听出来,所以,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雅思尽量到8左右的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在这边的生活和学习不那么吃力。
图6.这是南校这边的一个草坪,那天天气很好,大家有时候会在课间去草坪上做group discussion
图7.曼大的一个教学楼
当然,只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日常交流是很容易克服的一方面,但是在学习中,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英语的专有名词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建议平时多读一些纯英文的专业书或者多看看自己以后研究方向的专业文献,这个训练会对在英语国家留学的时候帮助特别大。
日常生活篇
初来乍到,就被英国人的英式“礼貌”给震惊了。英国的门基本上都是自动合上那种,所以每次在公共场合,先走的那个人总是会无条件的给后来跟上的人扶门,社会中每个成员都是这种默认的礼貌,整个国家也都自然而然变得礼貌起来了。第二个例子就是无论是否是自己挡住旁边的人,都会很友善的说一声sorry,仿佛这句话类似于中国的借过的意思了,但是有时候的确是自己不小心踩到别人了,但是道歉的还是别人,有时候就感觉实在不好意思。可能这是一种文化差异,但是我们理解的确是素质问题了。还有一个需要说的就是这边的私家车交通礼貌现象,永远是车让人,有时候司机要转弯还特地挺下来让行人先走,很不同于国内司机,好像错的永远是行人,车里的人永远高人一等那种自豪感。在英国快半年了,在电视上,BBC新闻里,几乎很少听到车祸的新闻报道,倒是在中国,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车祸新闻,可能有人会说中国比英国大多了,但是以省为单位来算,英国的车祸发生率也是低于大多数省份的平均水平的,这方面中国确实值得好好研究并期望在不久的未来能改善。国内相对来说大城市素质也会普遍很高,只是大概因为偏远地区各种条件相比大城市落后了一些,所以很难给外国人整体都是高素质国民的感觉,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及其不平衡的国家,先富带动后富的国策也是正在实行中,我们可以给中国多一点时间,相信以后肯定国民素质会整体提高很多。
图8.小蜜蜂是曼城的吉祥物,据说这个小蜜蜂在整个曼城有一百多个地方有,如果有人和全部这些小蜜蜂合影,据说可以拿到一个公益组织寄的实体小蜜蜂玩具,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想法。
刚来英国一个星期,基本都是以英式餐为主,比如英国最有名的英式早餐,三明治,汉堡薯条这些,应该有国内的同学会觉得吃这些东西不是还行吗,但是,前提应该是偶尔吃,想象一下连续一个星期都吃面包或者三明治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些东西是有多好吃了,反而会觉得之前我们吃了二十多年的米饭从未如此香(的确,当我一个星期之后吃到中餐的时候,不夸张地说真的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正因为如此,自然而然的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自己动手做饭,刚开始不熟练,每天都会抽出两到三个小时做饭,每天为吃什么发愁,有时候做得难吃又不得不吃下去,渐渐的,感受到了父母是有多么无私和辛苦,有时候只有当自己被逼到不得不自己来的时候,才会懂二十几年来那种理所应当是那么的不容易,所以,当时想想自己在家挑三拣四,想想在学校食堂的那些日子,就特别感到后悔。每天不用为三餐发愁的日子是那么轻松写意的。
关于英国的物价,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是有所耳闻的,真的来到英国生活的时候才感受到了原来国内的东西真的是很便宜了,比如一瓶小瓶矿泉水在这边卖两镑左右(相当于18元),而且这种水并不是像国内巴黎水,百岁山那种豪华矿泉水,也就类似于娃哈哈那种水平,更不用说果汁和饮料那些了,基本都是国内的四五倍以上。不过这边物价贵的同时,带来的的确是优质的食品和质量,这边的水果基本都是不用洗可以直接吃,蔬菜则是稍微自来水冲一下就可以煮了,不同于国内,担心吃到打了农药的水果,在吃之前就一定要削皮或者反复清洗。个人觉得可能贵的原因就是把加工的成本包含在零售价里面了吧。
图9. 曼城的主场Etihad Stadium,不管喜不喜欢足球,来曼城肯定要去英超豪门Manchester City看一场比赛。
学习篇
来英国,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为主,在这边半年左右,让我渐渐适应了英式教育的体系,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没道理的。
在来之前,我并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官网上关于这个项目的课程具体细节,但是现在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点,特别是在选学校和选专业的时候,因为英国的培养体制和中国大学的体制有很多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关注这个项目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因为我身边很多同学就是没有选好专业,没有仔细研究这些内容,导致来这边上课很迷茫,也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一般来说,听取国际处老师们的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老师们会根据同学的情况推荐一些项目,这个参考价值是很大的。
我在这边的专业是生物信息专业,由于本科是软件工程,所以在这门课上,除了纯生物理论那些,比如基因学,蛋白质组学等等那些,其他有关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的还是很容易能上手的。来这边学习的第一大难点就是听懂老师讲的,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听懂老师上课讲的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生物课上,可能一句话70%的单词都是没听说过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来这边对我最大的挑战也就是英语了,上课没有听懂,就意味着课后要花很多时间去弥补,同时课前把老师上传的PPT预习一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去查好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在维基百科上读懂背景知识,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听起来比较轻松了,这个方法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借鉴经验。
对于这边课程作业方面,相对于国内的三年硕士来说,这边的课程量是很大了,要不是英国规定每周上课不能超过20个小时的课程时间,估计这边课也会和国内一样排得满满的了,对于英语又有障碍的同学,可能花在课外作业上的时间会更多了,比如记得有一次的coursework,参考资料文章很长,词汇也很难看懂,但是第二天和其中一个英国人交流,他直接说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但是我当时好像是一个晚上的时间才看懂大致的内容。
这边的考试和作业任务也是比较大的,国内一般期末考两天就完成了,但是这边的战线比较长,这边一般考试周有两周,这就意味着这两周内,肯定都要为准备考试每天去图书馆占座,英国这边冬天白天一般比较短,所以早上8点能起来的人已经算很早了,但是那两周基本8点半图书馆都是爆满的状态,大家对考试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因为这边的一等学位只有大致2%比例的同学能拿到(不同的专业可能会有不一样,但是比例都是很低)。国内准备考试可能会有老师提前画一下重点,但是这边不一样,不但不会帮忙画重点,而且大家准备期末考试基本都是只给PPT和平时的习题,这些量都是很大的。在考试的时候,会发现比平时的练习要难很多,所以个人感觉,要想考出一个好成绩,的确比国内要难一些。但是其实很多本科和硕士同专业的同学来说,很多也都是国内大学就学过的东西,只要本科好好学,在这边应该也是比较轻松的。
同学篇
在这边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数量应该是所有非英国学生中占比例最大了的,在这边有个好处就是出门在外,基本在任何公共场合都能看到有中国人的身影,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在中国,曼大的电子电气工程和商科的中国人相对比较多,有时候甚至一个班都没多少外国人,这可能也是出国留学的一个怪现象。但是总的来说,这边的国人还是比较友善的,而且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出门在外,都想给外国人留下一个好的中国人的印象。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所以专业的特殊性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不同背景的人,大部分人都是跨专业来读的,对于这边的同学来说,跨专业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并没有像国内的人一样觉得多么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边的人普遍接受的是通识教育,综合素质普遍比国内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好一点,也就是说,这边的人普遍“会的”更多,比如说,有来自纯生物科学的人,觉得光光研究生物理论很难有什么突破,立马转专业来生物信息,有更多和数据打交道的机会。再比如说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同学,了解到才知道他是读完了Medicine PhD,又来这边读生物信息的master,别人的理由也就一个,觉得药学太枯燥无聊了,就打算让自己生活更丰富一点,来这边学一些有挑战的东西。我是很佩服这样他的想法,因为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还有人愿意读完博士觉得想要充实一下去读个硕士的,估计也是少之又少了。这位同学的确也显示出很强的学习能力,不光光在统计相关的课程上有比较好的数学能力,在计算机编程方面也有比较好的表现。不得不佩服别人可能真的是以追求自己价值最大化在读书,这样的格局,的确是比自己高一个等级。还有一位厄瓜多尔来的同学,估计很少有人遇到这种南美国家的人来英国留学的,所以他也算在人群中比较独特的了,但是这位老兄有让我觉得非常感动的一个地方,他应该是我了解的最努力的同学了吧,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做饭和看书,在黑五的时候我问他今年有没有什么要买的,他很淡定地回答 我每天的生活有电脑和食物就足够了,所以我应该不需要买什么其他东西了(That’s it)。突然就觉得他的确是因为热爱学习才出国求学的,不过,我们出国留学的初衷不是应该就是这样吗?在外求学,和国外同学多多沟通其实会发现有很多有趣和差异的地方,不同国家,东方和西方,即使在这个世界全球化进展这么快的今天,也会感觉到有隔阂和难以轻易融入。
总结
首先特别感谢母校能给我这个机会去英国留学,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我也逐渐适应了这边的节奏,同时我感受到了英国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和当地的生活的不同,在学习上我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英国的教育更注重通识教育,学生学的东西会更多,同时能力也更全面,所以这还启发我不光光学好自己专业就行,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技能培养,这样才能在以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与国内的人才竞争还是与国外的人才竞争,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