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爱着海对面这块宝岛,怀念着曾在宝岛上这段短暂而惬意的生活!
那些我曾期待的
因缘际会,在出发前或深或浅地与一些台湾的同学有过接触。他们无一例外,饱览群书、涉猎广泛、文字激昂、个性独立,对当下的台湾社会有着认真深入的审慎思考,是我的标准之下合格的社会青年。同时,他们也是翻着动漫,飙着酷飒的机车,驻足在街边随处可见的夹娃娃商店,梦想成为海贼王的中二少年。二者和谐可爱地于他们身上共生,这是出发前,对台湾青年的印象。于是期待,自己将要去到的小岛上,尽是这样温柔有趣的人儿啊。不止一次地和朋友讨论过,繁体字端正美观。我也期待着浸润在繁体字的世界里。大约朋友家人最好奇的,台湾人会瞧不起大陆人吗,他们说话真的像电视里那样嗲嗲的吗?至少出发前我遇到的少部分,不是的。他们的所展示出的台湾青年的个人魅力,吸引着我踏上这岛。
除了对人的期待,就只剩下一些小小的对环境的期待吧。期待没有雾霾的清新空气,期待湿润的海风治愈常年干燥的皮肤。期待在一个不同于大陆的教育体系下野蛮生长。
期待找到自己。
「 那便任其自由发展,不刻意干涉,我想看看不同情况下的自己是什么样。仿佛局外人般检视。 」
谢你不曾让我失望
这里有24小时营业的敦南诚品,这里有被列为大一必修课的大学国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也有,看着漫画长大的台湾青年,遍地的被普通台湾民众喜爱的夹娃娃店,纯粹安静的童话世界。一手文学,一手动漫。台湾的普通人,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在他们心里,应该都住着一个不曾长大的孩童,会像孩子一样创造色彩,像孩子一样看待世道人心,像孩子一样游戏。他们深入骨髓的性格里,生长着一种对世界热心以待的善良,一种保有孩童般的目光注视社会的纯真,一种太平洋海风吹拂过的温柔。历经世故却依然选择秉持赤子的纯粹。

早就听说过台湾人的热心,当我真正直接接触的她们的时候,还是会被她们的热心肠给震撼。第一次被陌生人这样温柔地对待。助教老师对交流生选课的重视,学伴为我们安排好旅行。为了照顾我,助教老师把我安排进了自控二乙这个班级里。为了多一些人照顾我,自控二乙的班导师——林育德老师,帮我在班上找了一个学伴,还特地地把我安排进他的实验室,让我可以有安静的书桌学习,接触实验室的学长姐,对我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育德老师不止一次地找我谈话,关心我在台湾的学习与生活,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指导意见。在实验室里,我无意中提到很想念家乡的“艾叶米果”,细心的一帆默默记下了。周一再去,学姐托她的前室友为我带来了“艾叶米果”。班级里,班代关心的话总是要说两次,再三确定我是OK的。其他各科的老师,不仅没有歧视,也没有把我当作他们正常的学生。他们常常记得这个班上有一个大陆来的孩子,有的地方可能普通的同学都知道了,但是这个孩子可能不知道,要叮嘱一句。宾至如归的感觉。日本来的日语老师注意到我是大陆来的,对我也总是很友好很温柔。我说我回去可能上不了line,她说没关系,她有wechat。坦白讲,我是个很冷漠的人,萍水相逢一场,该散的时候就要散了,我们不过是彼此的过客。既然几个月后再也无缘相见,我不预备付出太多的情感。孤僻冷漠如我,竟也被打动到了。育德老师常在line上给我鼓励,告别时他再三说“我们之后不要断了联系”。

和育德老师还有实验室的大家~~~
「 我会记得你们每一个
在我生命留下快乐 」

台中是个晚睡晚起的城市。晚上回得太晚也不用过于担心安全问题。早上起得太早却是要担心早餐问题的。零点之前走在从学校回宿舍的路上,常常会误以为还在9点多钟。食品店招工的广告上,通常写着“2:00”。相应地,若是早晨起的不晚,除了学校门口的早餐蛋饼,那只剩下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和麦当劳可以选择了。有时候上午10点下了课,想要吃个早午饭,回宿舍的路上,店铺都关着门。和朋友约好宿舍附近的一家火锅店,几次去都没开门,因为是从下午4点开始营业。餐饮店多半是从11点半开始营业。
台北又与台中有着较大的不同。周六的0点,台北最繁华的忠孝东路四段,行人已经歇息,和朋友一起穿过,在寂静中,夜深如海的天空,黯然的黄色路灯照向街道上仅有的一对过客。等着巷口的红灯,与路边半隐的小公园不期而遇。
「 陆也是岛,岛也是陆
我们都是大海的产物
当湿润的季风吹过海峡
握一下手吧,再也不松开
在黄土地和海角七号之间 」
台湾岛有着它天然的优势,最爱它靠近太平洋的东海岸,每每在东边看到壮阔的大海,总想起这首诗,我们都是大海的产物。
从排斥到习惯听同学老师们说“你们”“我们”“中国”“台湾”
某一周,我发现自己也放弃了,也开始称呼“中国”而不是“中国大陆”。
那周周二的体育课上老师说“你们内地来的孩子”。
周六的EIA课上老师明明说矽谷(即“硅谷”)到处都是台湾人。我心想,“哦,你们的人”。课后老师和同学一一握手道别,“欢迎一起到矽谷,那边我们的祖国同胞特别多”止不住的感动,哦,祖国同胞,你们我们是我们啊。我不愿去探访历史的渊源,不愿去了解这个敏感的政治话题。因为它太过复杂,做了再多的功课也只能是片面;这也不是我等普罗大众该去探讨的事务。我和我爱的岛,我爱的人,我们是一体的,我们终将握手偕行。
我交换的逢甲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不大,站在校门口就能望到底,很美,在课堂上被窗外美景吸引。行走校园到处可见的是郁郁葱葱的松树以及跳跃其间的小松鼠,还有一片片嫩绿的芳草地。我会记得人言大楼的钢琴,自习过的启垣厅,演出过的小剧场。在人言,我听过太多的演讲,上过对我影响最大的EIA课程。

人言大楼的钢琴和大阶梯是逢甲的标志。新生和毕业生常常在阶梯上合影。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太多优质的资源。
硬件方面,图书馆内还设置有研究小室,供学生及老师申请使用,为其提供相对舒适的研究环境。科航管的自习区将键盘敲敲区单独划分出来,笔记本计算机只能够在键盘敲敲区使用,这样就可以不因敲击键盘的声音而影响到他人。笔记本使用区每张桌子都设有桌面电源和独立台灯,供同学使用。


除了“正课”外,学校开设了自行选修的“微学分课程”、“人文创新社会实践论坛”、“跨讲堂”,外教参与的英语角,“职场必备之英语力讲座”……
微学分课程,和队友“访夜市 学写作”(学校在逢甲夜市里面),学美食摄影,学习欣赏美食,写稿件;烫蔬菜,了解有机食物;在4个小时学会拉小提琴;彩妆老师教我们化职场面试妆……
跨讲堂的讲座,我了解到人类学这门有趣的社会科学,认真地开始在演讲上提问,接触到特立独行的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唐凤政委……
每周一中午必去的“人文创新社会实践论坛”,一边听着讲座一边蹭饭。我听到LGBTQIA,我听到环境保护。以SDG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世界观。
空闲时必去的英语角,了解文化差异,磕磕巴巴地用英语与同学交流,有人认真听我说话,帮我纠正错误,我们彼此分享对于世界的看法,我透过他们看到新西兰社会、看到美国社会。
收获最大的必须是EIA(European Innovation Academy)辅助课程了。每周六连续6小时的课程,一点不觉得累。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给我们上课的每位老师都是学校领导精心请来的业界精英。前两周是全英文的关于创新。我第一次深入地接触“创新”这个词,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些想法确实挺怪异的,但也是这节课教会我,尊重别人的想法。你不会因为你说的话被judge。没有人需要操心这个。在这堂课上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认识了同样喜爱辩论的子婷。每节课大家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做报告。有一次做pre的时候,我又在不自主地紧张了,所有人都在安慰我鼓励我。课堂上,同学之间通过讨论能够激荡出更多思考的火花,小组报告之时,和台湾同学一起完成作业让我们共同体会到团队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温暖,也感受到他们思考的不同。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老师他讲课的时候提到,如果你们是我的同龄人,这些东西我绝不教给你们,可是你们是台湾的下一代啊。包括很多老师的授课,都让我觉得他们重视面前的这些20来岁的青年,把拼了半辈子的知识经验传授,台湾要交给你们了,我要把我的生存资本传承给你们,未来给你们了。并且让我感受到这个岛,是一个整体。参加EIA而改变生活轨迹成功留学欧洲的学生回校分享,说是不打算毕业就回台湾。院长再三叮嘱“去外面了你就不能那么早回来,你要学会了东西带回来啊。”
“EIA辅助课程”的课程设置


PLANNING BETTER FUTURES 的资料
虽然没有环岛将台湾"走遍",但是在课余时间还是饱览了台湾部分秀美的风光,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行走在外,交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陆,火车站汽车站一般都会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也是犯罪事件的高发区。所以很自然的,每次经过火车站或汽车站我们都会加快脚步,想要快点逃离。不得不承认台湾车站的洗手间是相对干净的。台湾行政机构"青辅会"每年寒暑假会推出提供资金鼓励学生出游认识世界的"壮游计划",学生可以三五人组成团队提交申请,如:骑单车追寻作家的足迹等等。
最大的感触之一是“人性化”。小小的对人的关怀,他们认真在做。
进校第一天老师就介绍了图书馆三楼的沙发区,“你看到有同学坐在沙发上休息,你不要笑话他,说他怎么不读书。学累了去沙发上休息会,无可厚非嘛。”(休息的欲望被允许,被理解,被尊重。)图书馆一楼的Apple区,起初我只觉得好酷哦,学校居然买那么多苹果电脑供学生免费使用。尔后听老师说“你们不要对着手机那个小屏幕看影片嘛,对眼睛不好,图书馆不是有大屏幕的APPLE吗”。设置在人言大楼和快速公车站的专供手机充电使用的USB接口,图书馆电脑旁贴心的打字说明。
台湾的热水机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还有“连续出水”的按钮,只要拿个杯子,完全无需担忧水的问题。而我记得求学时,背了一水杯的水对于一天的饮水量来说根本不够。大陆的热水机只有热水,每天都需要额外买水,花销是一方面,塑料瓶对于环境的破坏是更需要考虑的。不论是在逢甲我小小的校园里,还是在最繁华的都市台北,我都可以拎着大箱子畅通无阻。所有的公共建筑都有轮椅专用过道。地铁明确写着“老弱病残孕及携带大件行李者”,让我第一次感到拖着大件行李被尊重,而不是受到不舒服的待遇。公车的座椅全是沙发,奔波劳累者可藉此得到休息。公车所有的座位上装有下车铃,为不便者提供便利。虽然有人说这个设置很鸡肋,但我相信会有不方便去按那个唯一的下车铃的人,他们把这小小的不便全部消除。垃圾要分类,但是每个垃圾桶上都有示例,即使没有了解过垃圾分类,也不太容易出错。
我会带着这些,不回头地走下去
我是个不爱回忆的人。回忆于我,是把好不容易经由时间抚平的激烈情感再重新体会一边,很难受的,即使当时我是快乐的。
而我,有什么资格评论呢,我卑微地仰望着的岛。在一切伟大的事物面前,人总是感到自身的渺小。我爱的岛和岛上我爱的人,愿你们理解,这全篇尽是我诺诺怯怯敲上小心翼翼的爱。
「 每一天都在不舍。
终将,我会删掉line,离开这里我待过的班级待过的校园,然后消失,和这些同伴不再有交集
一个人走入人潮里,不见了。 」——2018.3.6
「 午饭后和倩倩从宿舍附近的巷子里走回,
小巷最爱给人惊喜,
安静的咖啡屋不失为好的自习场所,
旧书店
闹市里隐匿着乡间的安宁,想到赫本在荷兰的花园 」——2018.3.9
「 “大家为什么要放天灯”(在“十分”“平溪”闲逛,大家对于放天灯这个虚无的形式主义的产物乐此不疲,很是不能理解)
“为了祈福”
“可这些真的有人信吗,我看很多人不过是凑热闹罢了”
“有的,也会有虔诚的人们他们认真的祈愿。其实不是放天灯,是看你和谁放。”
“嗯,对。我今天看到有一大家子一起放天灯,就好羡慕哦。” 」——2018.3.17




那天的之后我开始偷窥大家在天灯上写下愿望。感到小小的快乐。
「台湾人喜欢说“幹”,这个字真的很好用,可以在各种场景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又不会很脏。」
「视野的扩大是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2018.5.2于EIA课后
「在EIA的课程和周一的讲座上有过面缘的学姊,
一直以为会是很冷漠的人
直到今天中午在蹭饭的会上,她来与我搭话,交谈中她笑着,完全没有远远看过去时嘴向下不愿与人接触的冷漠感。
在这里的校园,和只是有过面缘的同学自然熟悉地打招呼。
想起在中南,宿舍里,来往升华和新校的马路上人总是多,走着走着,想把自己隐形起来。发现有朋友在前面,也只是放慢脚步
想起高二的时候,为了不与人潮遇见,放学后故意在教室拖着不肯出门。 」——2018.05.18
「 好可爱的公车师傅啊
已经离站了,但还是伸手招一下。师傅用手指了指前面 朝我笑着。
趁着还在等红绿灯 我跑到公车前方的一个“P”处 想着是这吧
又挥挥手
师傅继续用手指了指前方
我还没跑及,师傅停下车等我了。
(并不在站点)
上车坐下 前排的阿妈特意转过来和我说 这个师傅真是好人
刚刚那站,下车的乘客都自发地“谢谢师傅” 」——2018.04.04于高雄
「 I started to join school activities proactively and met good friends.They help me to know that the world still has its friendly appearance. 」
不如用照片记录

我会一直记得有关这门课的所有,谢谢我足够有幸能够参与你们,谢谢淑慧老师毫不吝啬让我也能够接触到这份资源

到台30天。难过的时候喜欢坐在图书馆三楼的沙发区,看太阳落下去,像我的忧伤一样。

第一次参加英语角偶遇的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