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时间感觉就像指缝间留过的水,温柔但又猝不及防。从6月底回程到现在,也有半个月的时光了。现在回想起来,美国访学之行还是像一场梦境一样。只不过这场梦境之后,美国由窗外加州火热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充耳的英文变成了地图上隔着Pacific Ocean的一个遥远大陆。现在还是有点适应不了国内的生活,总是在打喷嚏时期待周围人的“God bless you”, 总是会期待每天都能听到的”have a nice day” ,总是会怀念国外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总是会怀念国外宿舍软软的床和24小时不间断的热水。在很多个时刻,突然很想感激之前那个为了拿到申请资格花一个暑假学习托福练习听力的自己,在焦虑不安瑟瑟发抖等待面签的自己,对着全英资料一筹莫展还能咬牙坚持的自己,耐心地填完一堆表格与准备好一叠申请材料的自己。

访学是一个放松身心、调整心态的过程
在UCR念书时,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踩学校的草坪。在中国踩草坪基本是禁止的,并且一旦踩了都会被成为“没素质”,所以初到美国时看到一个个美国人不走水泥路而是直接踩着草坪时,着实很惊讶,于是我也开始尝试着走草坪。而且在长沙的时候从来不敢说草坪是绿油油的,但在UCR的话还真是,确切的来说,可能加州都是这样。草坪不仅干净,而且软绵绵的,踩上去就像踩一床刚刚在阳光下晒过的、柔软而蓬松的棉被。学校里树也很多,绿化做得特别好,加州又是出了名的阳光强烈,所以上下课的路上我总喜欢找大树下的阴凉来走。树栽得并不密,但胜在很高,树底下有袅袅的花香,淡淡的,似无似有的,非常怡人的花香。每次由于火辣的太阳而感到烦躁时,看到一副副美丽的蓝天白云绿草图,闻到清新的花香,心情也就明朗了起来。
加州的天空也好看。这样的天才算是天呀,又高又阔,婴儿蓝。有时候万里无云,有时候云又像奶盖茶的奶盖一样厚实。有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将此诗中的黑云换成白云,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有云的加州是个被棉花团子包裹着的城市,又软又甜。每次望向天空时,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来,无滤镜的天空真的也能那么美。

每天走在这样的风景中,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想将所有美好收入囊中的女匪,在柔曼的夕阳中化作一尾夕阳的霞红。
访学是一个感受文化碰撞的过程
在UCR的校园里,完全不会因为你的独特而受到瞩目。各种颜色的头发,各种造型的学生,滑板、单车、轮滑,想怎么样的穿着、发型上学完全由自己决定,完全不用担心周围人的眼光,也不用顾及什么。一个词,自由。走着走着席地而坐,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大家将书包撂在草地上,盘腿坐下来,或者干脆躺下。这也是我初到美国时最不解的事,教室里的桌子不配带抽屉,所有人直接把书包放在地上,当时我是觉得很不习惯的,难道美国人都不怕脏的吗?后来我懂了,美国的地面的确很干净,从前穿着新买的白鞋在中国的街上走,没过两天就脏了,而在美国得到一个礼拜才觉得脏。这也不足为奇,因为毕竟美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跟中国的密密麻麻的人口截然不同。而且来了美国以后才发现其实很多在国内经常用的英语表达以及就连老师教的交际用语都不地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中英语老师教我们回复“how are you”这种问题应该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 然而来了外国,发现其实美国人并不是这样回答的,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Good“或者”Not bad”。而且“厕所”这个词并不是“toilet”而是“restroom”,最开始我看到牌子上“restroom”这个单词旁边印刷的图案竟然是厕所标志,感到很吃惊,因为从字面上理解“restroom”像是休息室的意思。此时让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说得一口流利并且地道的英语必须得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呀!

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漏下,将青草的香气和所有的梦想蒸腾起来,活力就像风一样灌满袖口,从未像此刻一样热爱生活,希望更长久地,更好地活下去,变成更好的人,也希望时间再慢一点,慢点。放学后喜欢和小伙伴去买星冰乐,然后一路笑笑闹闹走回家。或者去yogurt land吃一杯洒满碎麦片、各种果仁儿和小熊软糖的冻酸奶,能从周一一直甜一个礼拜。

访学也是一个十分锻炼生存能力的过程
因为国外的食物实在太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了,每次点的西餐都会因为口味不佳而剩很多,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重要性了。于是我和小伙伴抱团把厨房好好地利用起来。开始去超市的时候连单词都认不全,和朋友站在一排排蔬菜和水果前面面相觑;背着书包拿着充电宝,手忙脚乱得对着有道词典一个一个查;超市离住处还有些距离,每次都需要打Uber或者Lyft, 每次的车费换成人民币以后都特别心疼,动辄一张毛爷爷就没了,而且每次归来宛如一次负重行军,需要跑几趟才能将食物成功搬回宿舍;也不是精于整理的人,常常丢三落四,在找东西的路上马不停蹄,越挫越勇。

不过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我们将一开始战战兢兢兵荒马乱的生活,过成了有滋有味风度翩翩的小日子。每天很有规律地七点钟起床,嘴里叼着牙刷满嘴的泡沫跑去煮水。好玩之处在于,国外没有喝热水的习惯,每次去餐馆,服务员上的水一定是加冰的,这让爱喝热水的我十分不习惯,所以只能自己买个热水壶来烧水再把热水倒进保温杯里。煮水毕,洗漱也差不多完成了。五颜六色的麦片哗啦啦泡在牛奶中,泡个五分钟,等冰凉的牛奶变得温和来的时候,麦片也柔软得恰到好处了。烤的酥脆的面包一定要涂上厚厚的榛子巧克力酱,这样一天就有了一个超级甜蜜的开始。美好的一天就是这么开始的。从住处到学校要经过很长的一段路,其间穿花绕树,处处都是风景,把眼睛当成最好的相机。闲暇时,坐在窗前,端着一杯咖啡和同伴说笑。入夜后,头顶着浩瀚的星辰大海,星辉默默披散在我的肩头。总之,不论是傍晚层叠的漫天霞光还是清晨初升的朝阳,因为心情不同,都很美。

每一天都是新开始,每一天都有新期待。一个一直消极怠工的人,也突然对明天有了抑制不住的期许;一个随意挥霍时光的人,在某一刻顿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样的珍贵;一个得过且过的人开始变得有计划,开始将TO DO LIST用小图钉钉在写字台前的软木留言板上,在日历上画橙色的对勾,并在每一项小目标完成之后,想更用力地拥抱和亲吻这个日益丰盛的自己。
在中南的时候,周末最多就是宅宿舍看剧或者睡觉,更别提出去旅游了。但是来了美国我发现周五下午的停车场都是空的,后来一问来美国有一段时间的朋友,才了解到美国人对周末的概念很明确,认为周末就是用于trip或者hiking,很少宅在家里。当时我心想:美国人真的很热爱生活啊。于是开学两个礼拜后我也决定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出去走走,于是从来没住过民宿的我变得能熟练用Airbnb为自己和同伴选择有品位又经济的民宿,并且安排好一切游玩地点,这对于之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我是想都不敢想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着我在慢慢变独立,慢慢成长着。
来美国前我一直担心我的口语不好而让外国人见笑,直到我把我的担心告诉了指导老师,老师很耐心地告诉我口语越不好,就越需要练习,外国人会理解国际学生更别说笑话国际学生这回事儿了,不多加练习就永远没有提高。于是在课堂上,我在想要表达的时候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老师赞许的眼光,在做lab时与partner有意见不合或者发现他的错误时大胆地跟他argue而不是选择当个缩头乌龟,在餐厅吃饭时敢于回答服务员的问候并且主动与他们交流,慢慢地,我不再惧怕开口说英文而是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不再怕因为外国人没听懂我时说的“sorry“,口语的确提高了不少。
每一次熬夜预习下一节课的文章和PPT的时候,垂头丧气之后再握紧拳头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总和CS120B过不去,代码总是不能快速地滴出bug,也因为没有足够好的英语基础而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professor讲的内容,也因为很少自己动手连电路板以及焊接而刚拿到器件时一脸懵逼,甚至痛苦得想要回国重修。还有,EE003全是概念性的知识,一堆密密麻麻的英文看得人眼花缭乱,只求看懂题目。直到拿到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时,非常非常想感谢,在多少个想要放弃的夜晚,有多少个想要倒头就睡的时刻,有多少个迷茫又不知所措的瞬间,但咬牙坚持下去的自己。努力,就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没有相应的回报,就是努力的程度远远不够。
有幸在旅程中参加过童话一样色彩斑斓的婚礼,听过十七哩湾的浪花拍打礁石沉吟,在无人而空旷的电影放映厅里面看一部非常喜欢的老电影。万籁俱寂的时候,大洋的彼岸仿佛一直在召唤我,纵使三个月的时光稍纵即逝,但我知道,牢不可破的关系已经建立在了我们彼此之间,纵时光荏苒,记忆也许会褪色,但它将永远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辉,熠熠在我的心头。
世界那么大,虽然看过了壮阔的落日和旖旎的朝阳,虽然看过了滂沱的瀑布和巍峨的山峦,虽然也算是跨过了大洲大洋,是一个飞跃了半个星球的人,可世界之外还有世界,而我们正年轻,正是出去看看的好时候,这也算是这二十年来我为数不多的野心勃勃了。
可人生苦短,贪看风景向往更高处又有什么罪过呢?
平时大手大脚的人开始学会省吃俭用
在中国的时候,我一般是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从来都不会记账,因为学校里的餐饮以及生活用品都比较便宜,而且家长给与的生活费也比较充足,所以在花钱上总是大手大脚。衣柜里已经塞满了衣服,鞋架上也摆满了鞋子,书桌上也是瓶瓶罐罐的化妆品,有些东西甚至用都没用过就闲置了。吃的食物也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从来不会心疼钱,吃了几口发现不好吃就扔掉。从未想过像我这么大大咧咧的人到了美国,一切就都改变了。到了美国后发现一切东西都是那么贵,换成人民币后不敢想象,一瓶在中国只值2元钱的矿泉水在美国就是2刀,换算过来也就是接近15元一瓶。吃一顿量普通的饭,人均150元已经不足为奇,但这在国内已经能吃到高级餐厅里的食物了。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也是如此。一根价值几毛钱的铅笔都要卖到好几元钱,一些在国内价值几十元的电子器件能卖到了200刀,也就是一千多人民币。所有的所有,我都觉得很昂贵,所以花着每一分钱都要记在手机上的记账app里,买每件东西时都要先盘算一下值不值得买、需不需要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的大手大脚。即便这样,除了学费,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达到了一两万人民币,这是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我忍不住把我这个小烦恼告诉了已经来美国长达一年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说刚开始来美国时自己也是这样,并建议我不要把美刀算成人民币来花,而是直接用美元来衡量就会发现心里好受很多。但是还是不得不感叹资本主义国家与国内的区别:实验室设备齐全并且都是崭新的,随处的直饮水,上课不是带纸质书本而是只需要一个笔记本电脑,繁多的休息室与自习室所以从来不用担心早起占座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更精致地生活。我发现整天买买买并不能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而是会降低,因为买东西多了,不仅难打理而且让房间变得很脏乱,让人看着心情就不会舒服。来了美国以后,我基本就没有再买过衣服和鞋子,所以衣柜变得整整齐齐,而不是这里一堆那里一堆,每次打开摆放整齐的衣柜,幸福感噌噌噌。并且,书桌上也不再是瓶瓶罐罐,而是摆放整齐的书籍,太让人赏心悦目。每次在书桌上复习完课程后,打开窗,扑鼻而来就是绿叶芳草的味道,看到湛蓝的天,洁白无暇的云,本来刚复习完很疲惫的我都会感觉放松了许多,立马又有饱满的精神去继续为我的课程而奋斗着。

喜欢这样“执着于一件事”的自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CS120B这门课了,对应国内的“嵌入式系统”,是任务最重也是内容最难的一门课。每周都有2次lab和2次lecture,每次的lab都会布置新的任务,并且没有老师讲解,全靠自己理解并且查阅资料来写出代码,只有teaching assistant坐在讲台上解答疑难。Lab一次比一次难,并且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老师布置了一个final project,记得那个月我不仅要顾及finals的复习,还要为project熬夜,一天最多只能睡六七个小时。为了project我不仅花了将近200美元买所需要的器件,还交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进行编程培训的网课。整天就处于不断调试代码、改bug的阶段,周末也休息不了,有时候bug改不出来还会很急躁地揉头发,感觉自己需要用“霸王生发水“了。不过庆幸的是,最终还是在deadline之前完成了project的所有要求内容:给teaching assistant展示我的成果、上传youtube视频、上传所有代码以及图片。现在想起那段经历,心底是佩服自己并觉得很自豪的。不是程序员真的不能体会到bug被改出来后的喜悦感与骄傲感。Project成功的那一刹那我差点就尖叫出来了,一秒就从座位上蹦起来,还开心地发了朋友圈。毫不夸张地说脸色那段时间都是蜡黄的并且整天头发都没怎么打理、乱糟糟的,脸上和背上还爆了很多痘痘,大姨妈也没有如期而至,大概是因为熬夜加上课程压力大而导致的内分泌失调。

在内心深处,我深知,这段游学历程将成为一把开启全新大门的钥匙。此门后,无论刀山火海还是丛生荆棘,在将要放弃的那刻我都会告诉自己,那时孤军奋战你仍能奋勇杀敌,今后漫漫人生的很多很多次,也定能有山河熠熠,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二十岁,以及之后的很多很多岁,都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