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十天旅程却恍若隔世。无论是见识,还是技能,又或者是结识的朋友,新加坡之旅都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远行。
在这次的学习里,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知识较笼统宽泛的知识概念,真正令自己获益匪浅的还是那两次作业,那两次令我们全组成员奋战通宵数晚的作业。又尤其对于我这个工科生而言,显得陌生、新奇同时又充满着挑战。但也恰恰是这种因空白而带来的挑战,才能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到新的知识。
追星险
作为我们组冥思苦想设计出来的保险,我们尝试着将它具体化,并落地营销。我也是第一次见识到经济学的知识的直接体现。我从来没想过过去认知中一直偏理论的商科,当分析时,不仅可以借助PESTLE、SWOT的分析逻辑框架来客观地对一件产品进行分析,借助前人已踏好的道路,有效、客观、全面地分析产品的优劣势和各种可能性,同时也是可以借助严密的数学逻辑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作为行外人,看见搭档通过有限的数据,辅之以我们的设想,可以对产品的价格和风险进行有效的估计,实在是令我大开眼界。
但最重要的还是让我对商科生有一种直观的感觉:他们有信心,只要手里有钱就能让钱生钱获取更多的钱。这一种气度和信心让我敬佩。我始终记得,当我和组长讨论保险定价方式时,我的目光始终紧盯在投保者的保费本身,舍不得让步,无论如何都想尽可能地保留一二,但他却有气魄完全放手,通过庞大的资金流来运作赚取利益而非仅仅执着于眼前。相比之下,我倒显得像是紧紧握住手中钱舍不得放开的贪财者,目光短浅。而恰恰是他完全放手甚至给予适当利息的举措,反而将我们的保险盘活了,由略带非法集资意味的商人逐利,变成了我们为消费者着想的合理理财产品。有舍才有得,放得开,才可能获得更多。
除去观念上的巨大变化,成长最为明显的既是市场营销。因为有一定媒体运营基础,我选择了负责这一板块。作为严重缺乏专业知识的小白,连夜恶补营销知识与技巧,在疯狂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对现代社会的各式营销手段大开眼界。对于信息时代而言,将我们想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有力地传达到目标人群中并产生影响是产品营销的目标。相对过去单一的宣传手段,仅仅依靠电视、报纸等传媒。如今的营销依靠时代变化所带来的科技,更加细致,也更加难以抵抗。由广度,再到深度,最后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营销传播链,层层相扣。微博、各官方媒体、自媒体、再是各种引起共鸣和注意力的广告,以及对搜索引擎的利用。因为利益需求,人对自己了解得越来越深入,也把握得更加清晰。明知是手段,但仍然无法抗拒。不断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我们也需要时刻学习才能不被时代落下。
商业模式分析
这次学习的第二个pre准备是针对新加坡环球影城的商业模式分析。相对国内的方特、欢乐谷等游乐园,环球影城以丰富的IP沉淀在主题公园上占据极大优势。环球影城作为其名下各电影IP的一种商业盈利模式,初临现场,不得不感叹,当初设计者的天才构思。将游玩与文化熏陶结合在一起,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快乐,同时也能产生或增进对环球影城的各IP的好奇。并且环球影城通过本身在这几十年中的积累,能够在特效等技术上始终占有领先地位,在借此反馈到游乐园中,从视觉、触觉等各个感官给游客带来冲击。如变形金刚、木乃伊等游乐设施就是特效与游乐设施的设计的天才结合。能够让游客很自然而然地对其中的种种情节,人物产生好奇。并且每一个游乐设施的出口处,都会有相应的周边玩具可供购买。通过游乐设施、外部环境重现以及周边拓展,能够让游客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全方位地沉浸在故事中,比仅仅通过电影、电视或其他单一手段达到的效果要好太多。
我印象尤其深刻的即是,当我走出变形金刚的出口,走在周边售卖处时,一位阿姨主动向服务员提问擎天柱和威震天的玩具信息,而服务员则是很自然地向她科普属于变形金刚的世界观。作为一个按理而言对现代流行文化不怎么感兴趣的人群,环球影城通过这样的一番运作,成功地将文化输出到广阔的人群之中,这样的营销方式简直是业内楷模。
对于环球影城的商业模式,上述优点,不仅体现在二次挖掘IP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新影片,新IP的孕育地。通过现有的知名度以及掌握的技术,可以首先在环球影城内进行预热,又或者说环球影城本身就可以作为其影片的一大有利营销手段。无论是系列影片出新,可以通过调整内部环境达到影片预告的作用,还是新IP的诞生,可以在环球影城内制作专门的主题区域,这样一个主题公园实在是显得多功能化。只是从我自己本身的游玩体验而言,游玩手段还是显得较为单一,除了两三种游戏手段外,主要的操作模式还是以过山车加特技的手段完成。并不是对过山车加特技的手段表示嫌弃,而是当过山车坐多以后,难免会产生眩晕,影响后来的游戏体验。
团队
六人为小组合作竞争模式,是我第一次体验。作为一名工科生,平日里大多数以自学为主,很少会需要团队合作,也因此在成员之间彼此合作的时刻,会缺乏相关经验。但这次合作给了我这辈子最好的团队体验。和其他组普遍女多男少不同,我们组恰好三男三女,一位研一学姐,两位大二,而男生则是很有层次的大一,大二,大三依次排列。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家,就这样因为这个活动相聚在一块。在真正意义上的六天学习里,我们六个人几乎都在一块,一块吃饭,一块讨论,一块在酒店的大厅里熬夜通宵,连续看了4次新加坡三点的月亮。
在过去,旅行对我而言的意义更像是一次生活的变奏,从一成不变,第二天的日子几乎可以预知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去开始崭新的冒险,面对完全未知的城市,完全未知的人和事,勇敢地向外踏出一步。但这一次的旅程给了我新的理解。无论是什么事,其实归根结底都与人有关,而旅程的意义的其中一方面,也正是看我和谁在一起,重点甚至不关乎地点,而在乎对象。有人说,世界这么大,但其实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片漆黑,是那些城市中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才在自己的世界地图中点亮了火苗,而我们真正拥有的世界则是取决于这些火苗的闪烁之处。新加坡对我而言,除了它的城市规划,民族文化,繁荣经济和作为第一次出国的启蒙教育对我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则是和他们在一块度过的那些时光,一起吃的欢迎餐和送别餐,一块在课堂上打瞌睡,一个个在酒店大厅明明困得不行但看着其他人还在奋斗还是不好意思离开,于是硬撑。我似乎自上大学后,习惯了独来独往以后,是第一次大多时光身旁都能有其他人相伴,那种热闹就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也许正是回忆对现实的美化吧,那时的苦涩,迫不得已的坚持,在此刻的自己看来都是记忆中的闪亮珍珠。很高兴能遇到他们。
李广鹏作为团队中最年幼的小伙子,我一直以来都是听其他“老流氓”为我传授人生的道理,而这一次我破天荒地成为他的“老流氓”为他讲述人生的道理。看着眼前的他就像看见两年前的自己,懵懂无知,只是他的学习当然是我得仰望的对象。但他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却是显得无比简单甚至苍白。我永远都没曾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在他面前的分析却收获了他的信任,以至于我出门在外就像带了个弟弟,得不断地为他解释种种概念,搞得我心声疲惫。
三位女生呢,却是的确再度刷新了我对女生的印象,开朗、热情,带着我这个木讷,内敛的男生以及其他组员放纵自己。而我这个素来慢热的人,也难得地跟着她们一块疯一把。凌晨1点半走两公里路就为了买一份夜宵;在阳光灿烂的海滩,和他们一块嬉戏,一块被强烈的紫外线晒伤皮肤;在热带天气的新加坡,半夜11点半还在夜间动物园的森林里淋着大雨乱串,这些意料之外的旅程却恰恰是我这次新加坡之旅中的最大亮点。
至于组长笑闻哥呢,既能严肃地承担起组长的责任,每一次熬夜,都会一直陪到最后一名组员休息,同时也是承担任务最多的人,同时也可以轻松幽默地放纵自己。跟他印象最深的回忆,应该是每次讨论Pre时,我能毫无顾忌地表达心中的想法,然后和他讨论出最终的结果,有这样一个搭档,挺幸福。
当一起吃苦过后,成员之间的感情很自然地形成。从最开始,我面对他们还会显得羞涩不敢言,到后来畅所欲言,感情的沉淀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行,直至巅峰。只是很遗憾的是,正当小组凝聚正成型之时,彼此默契已显,大家却需要各奔东西,日后能否再见已是未知数,可能的确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吧。
合作
这一次旅程中的两次作业均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最终小组之间竞争。我们组最终却遗憾接连错失。作为严重缺乏这方面经历的我,这一次获益匪浅。
其实无论是保险设计还是环球影城的商业模式分析,带给我最深的教训就是审题的重要性,即一眼抓住问题的核心关键。保险设计的核心是保险本身的创意,无论是它的想法源头还是保金的设置。而环球影城的商业模式分析的重点在于创新,而不在于原有商业模式的分析。但我们的失误恰恰在于审题的偏差。
保险设计时,由于我初涉营销推广,在自学了大量营销手段后,在我们的这次展示中加以运用。但问题的关键是,当时间有限之时,营销手段顶多只是锦上添花,只能算得上是加分项,但核心项永远是创意本身的说明。但我们当时,却因为我花了太多心血的原因,刻意地追求营销手段的说明,即加分项,却极大地影响了核心项即创意的表达说明。也正是在这一步上,一步错步步皆错。
而在环球影城的商业模式分析上,因为时间有限,每个人只是机械地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的每一个阶梯性问题都搅得我们苦不堪言,导致我们疏忽了去考虑问题的核心本质,只是简单地想把每一步都做好,却忘了只要把最重要的那一步创新完成,那我们就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然而却在实际生活里,甚至是未来工作中最致命的一点上难以实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团队合作的教训,即是作为领袖,如果想要让团队高效地运作,每个成员能够有效地配合,即需要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明确的任务要求,才能最大地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宁可每个人迅速做完后休息,也不要为了刻意地追求同步而降低效率,得不偿失。在一次熬夜的过程中,我深刻记得,因为任务目标不明确,我在完成大概后坐立不安,既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究竟是否可以休息。在坐立难安中,时间悄然而逝,但一切却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回报。所以当我以后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袖,明确的分工即是良好团队运作的第一步。
民族情谊
“Can you speak Chinese?”匆匆搭上出租车,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难以表达出自己的目的地,这句话脱口而出。长相和中国人并无二致的大叔和善地回答:“会啊,你说。”
长相相似,口音几乎相同,但国籍成了区分我和他的最大区别。在新加坡,我惊叹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但我一直很好奇,新加坡是以何种方式来搭建各民族间,各国民间的情感连接和民族认同。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为最大民族认同感来源,我们会为了唐诗宋词,浩瀚历史里闪现的人和事而骄傲,自豪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那新加坡,作为一个新建的移民国家,它凭什么能令每一个新加坡人高度认同自己的身份呢?
我觉得是资本,商业的极端繁荣给国家带来的优越的公共设施,令人瞩目的种种成就,是国民最大的骄傲。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最高的室内人造瀑布,花园城市称号下卓越的城市绿化条件、个人安全指数世界第一的城市……这种种第一尽管在初次听说时,难免心生唏嘘、吐槽这座城市也太装逼了,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第一所代表的荣耀是每一个新加坡人在向旅客谈起新加坡时,言语中不自觉流露出的骄傲的源头。作为一个国土范围相当狭小,缺乏历史沉淀的移民国家,这样的方式相当的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达到这一步对国家的经济要求相当的高。以滨海湾花园为例,在初入冷室时,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植物时,惊叹之余也难免腹诽此举显露出的暴发户气息,似乎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将植物展示而强行将它们拼凑在一起。但是直到冷室的结尾,对环境恶化,物种大幅消失的艺术化强调和科普瞬间升华了整个冷室的主题。之前尚还处于对冷室所藏物种之多的感慨,下一刻就以严峻的地球现状作为对比,更令人警醒,并且与此同时所展现的新加坡所采取的行动同样也是令外国游客赞叹、令新加坡人骄傲。
见人即让行的Give way、无烟环境、右立左行的秩序……这些令我羡慕的社会规范是新加坡人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的骄傲源泉。尽管良好的社会规范一部分是建立在充足的社会资源上才得以实现,不能完全地与国民素质挂钩,但毕竟新加坡已经实现了。更何况,骄傲其实就是优越感的一种体现,为什么优越,就是因为我有,你没有。也因此,必须得承认,尽管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高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社会福利,但是新加坡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到了我能想象的一个新生的移民国家的最好了。


总而言之,能有这次旅程,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