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香港大学暑期学校,如今,香港之行已经过去了近一月,回想起来那短短两周内的彷徨与欣喜,感悟与收获,至今仍感慨万千。
出行前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事情的开始谈起。我是香港大学的敬仰者与崇拜者,我渴望踏入这所屹立于太平山山腰的百年名校,而为了这两周的课程,我早从2018年寒假便着手申请的各项事宜。我满怀欣喜地注册账户,填写好个人信息,细致地完善好申请材料,并在早鸟计划截止日期前顺利地完成了申请,几日后收到校方的接收函,却发现手头还有更重要的申请工作——赴港学生签证。
打开学生签证的申请网页,我被申请页面困住了——由于校方对许多文件的描述与大陆学校不尽相同,填写这些繁杂的表格时,英语基础较好的我也有些许乏力。于是我给自己制定好了申请进程表,细致地记录各项材料的递交要求,完成网上申请表格填写后,我便开始对应地准备各项材料,扫描、上传,检查是否缺漏。度过漫长的三个月的等待期,我迎来了ImmD的接收文件函,那一张附着着签证的文函让我无比欣喜,终于不再是游客的身份赴港了,终于可以不用在入境关口挤入游客人流,并且拥有一条专用小道了。
从深圳福田口岸出关时,我走在长长的连接深圳与香港的过道上,俯瞰那一条我叫不出名字的河流,走过它我便到了香港,这个我渴望的城市,这个独特又充满魅力的城市。
殊不知,我一步一步走向的,是自己一生难忘的回忆。
初抵港大
事物或许就是这样,唯有那些来之不易的东西可以教会我们学会珍惜。贫薄的快乐令人厌倦,它败坏了那开头艰涩终而美妙的精神事物的滋味。手里攥着学生签证和彩色的八达通,拉着又重又大的旅行箱,从落马洲坐上东铁线,坐在冷气十分强劲的窗边,穿过郁郁葱葱的盛夏的山坡,经过繁华的沙田与电影里的名地旺角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美妙,甚至有一刻会忘掉除了这里以外的所有,甚至会忘了自己。
这里的景,纯粹而优雅;这里的人,淳朴而坦诚。难以想象刚刚抵港的那个下午自己是怎么把二十多斤的行李在距宿舍500米的公交站绕了三个大圈,不能忘记路边热心的老奶奶用滑稽而真诚的香港普通话给我耐心地指路,走时还不忘关切地留一句:“慢慢呦!”更不能忘记公交车上,港铁上随处可见与父母用英文交谈的小小孩童让我明白了second language 和foreign language的本质差别。
当我走上Student flats的台阶,便被近在眼前的海景吸引了。一直生活在内陆城市的我从未想过会在港大入住如此美妙的海景房,珍珠白的云,钻蓝色的海,让我在露天台的栏杆旁看痴了。
山与海,学生与校园,这是一组新奇的搭配,在靠山而立的校园里生活会是怎样?在寝室窗口就能看到的海,我从小热爱的蓝色,让我无法挪开视线。
在这里,楼房屹立在山峰之间,软绵绵的云朵飘在夹缝中,好似楼内居民伸手便可以摘云,我惊叹于空气透亮清新,也庆幸自己终于能在dream school生活两周。
校园里的他们
港大的课程安排比我预想的要紧张许多,我选修的是Accounting Control and Big Data Analysis,度过Orientation Day之后,便开始了第一周的Accounting Control课程。我深刻地记得,Dr Sammy Fung是一个很有趣的香港人,他将这门经典的会计课程与自身数年的审计工作经验相结合,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商科思维与逻辑。
在一次group work中,我与其他九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分到一组,拿到了中信泰富巨亏案的案例,Sammy要求每个组在一周内准备一个case presentation,并且上台展示,作为课程的结束。我记得组内有一位来自美国圣母大学的学妹Laurie,拥有着丰富的展示经验,并且对这类案例比较熟悉,于是首先由她负责制定整体框架,并且将我们的思路整理成展示内容,并给五个展示成员分配了相应的任务。
看到这个清瘦的女孩子专注地在电脑上疾速打字和飞快地思考的模样,深感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我突然很好奇,在美国的本科生活是如何练就她这身本领的?Laurie解答了我,伴随着淡淡的微笑,
“大概像地狱吧。非常累,但不能回头。因为留学是自己选的。”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留学生的刻板印象依旧停留在,家庭条件优渥、想要逃避高考,于是选择出国留学。而我身边的留学生们,他们渴望在另外一个国度接受不一样的教育,他们喜爱对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即使当下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论文和案例展示,以及无形的文化之墙,也要在那么多日日夜夜咬牙写完一篇早上要交的报告,或者看完一篇教授要讨论的几万字的文献。在香港大学相遇的这些年轻人,来自德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语言、宗教信仰,但我们在周亦卿楼敞亮的教室里交谈着梦想与远方,在通向中心平台的长长的电梯上交换着思虑与欢乐。虽生活在万里远,隔着山与海,一生与彼此相伴的时光就两周而已,但我们分享着同一个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或许言之有过,我却真实地感受到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交流是如何的惊喜与快乐。
案例展示的当天,我们将presentation分为了四部分(Introduction、Problems Identification、Case Updates、Conclusion),从教授提供的材料入手,结合我们自行查找的背景资料与分析,做出了逻辑清晰且有新意的一次展示。我想这都归功于大家一周来的辛勤劳动。一周时间,准备一个暑期课程的案例展示,其实远不必这么用心和认真,但我们细致地分析了几十篇研究报告以及事件观点,运用教授上课所讲的Corporate Governance相关理论,做出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展示。
这不是平白给自己添麻烦,这是十个用心、严谨又渴望真正有所收获的人聚在一起,所带来的思维与文化的碰撞。或许走得愈远,遇到有趣的人愈多,愈是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吧。这是一件好事情,生命的惊喜大抵在此。
学在港大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选择商科类的课程的确是让人十分惊讶的选择,但我不安分,在工科规整严格的思维方式中浸泡久了之后,十分渴望走出这个逻辑世界,看看商科逻辑是如何让世界繁荣起来的。
两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香港人,自然免不了口音上的“港风”,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与大陆学校大部分的教授有所不同。首先,港大教授们对于课程的安排十分灵活,除了讲述基本的概念与理论,更多的是结合workshop和实例来阐述理论性的知识,这使得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更加频繁。例如,在学习财务报表时,为了让大家能将分析能力运用至实例中,Sammy为我们提供了香港著名快餐连锁店Cafe de carol的2017年财务报表,要求我们运用所学判断该公司在2017年的Financial position、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corporate governance的质量等,在每个组分别讨论过后,Sammy预留出了两个组展示时间,并借由点评展示将案例讲解得清晰易懂。
而Big Data Analysis的教授Michael Chau,更是将workshop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一周五天的课程里,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三节,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实践中学习,这使得习惯于听老师讲课的大陆学生有些不适应。但我反倒觉得,实践出真知这句箴言是极对的,Big Data Analysis的课程要求大家掌握Tableau和VBA的基本技能,这两种软件是商科学生分析数据时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工具,若不实地演练,软件是较难运用到实际案例中的。
此外,香港的官方语言是粤语和英语,而这样特殊的地区性质使得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将以三种语言呈现——普通话、粤语、英语,两位教授用英语授课,但在需要解释之处又会用普通话或者粤语辅助说明,这使得课堂上的讲解变得妙趣横生,也更能为大陆学生所接受。
港大的校园与大陆大部分高校都有所不同,教室敞亮干净,配置有完备的多媒体装置和插座、USB接口等,教学楼内还有许多咖啡厅以及快餐店,这使得学生们愿意在如此美丽又摩登的校园内呆上一整天。
让我最为羡慕的是港大对group discussion的重视,主图书馆内有充足的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的讨论室,以及讨论圆桌,甚至在走廊中也随处可见小木桌可供三五同学办公学习,常见有学生相对而坐,手中疾速打字的同时与对面的伙伴热烈地讨论着课题,时不时啜饮一口咖啡,专注又富有魅力。
我深知高校的设施与资源与学校的声望息息相关,认识到自己学校与国际名校的差异性,不仅是语言和地域上,更在于教学的思维上的差异,让我更能够辨证地思考,港大的教学方式对本校是否有借鉴意义?他们的教学逻辑,侧重点有何优势?
我想探索这些问题答案也是我此行的任务之一吧。
港岛食记
都言美食是一座桥梁,围坐一桌的时候,我们便只是分享一桌好菜的食客,无需在意其他,只管谈天说地,畅所欲言。对我这样的美食狂热分子,对粤菜的精致尤其喜欢,既然有机会使用逗留签证在香港长住,便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品尝香港美食的机会。
我的首要目的地是港大食堂。第一周我和室友们每天都在庄月明娱乐中心尝鲜,因为咖喱的存在,我对每天从宿舍到校园这件事充满了憧憬。香港的咖喱是很有特色的一道菜肴,分为了咖喱鸡、咖喱牛肉等等,套餐中往往会搭配冷饮,比如冻奶茶、鸳鸯、阿华田,两者有机结合,实在是无法言说的美妙。
后来组里有两位四川和武汉的女生,和我一样十分想念辣味,于是我们十个人浩浩荡荡地在港大附近的湘菜馆度过了辣味的夜晚。我十分享受三五好友围坐在身边一起聊天的时光,只是没想到这样的酣畅淋漓竟发生在我与九个认识不到一周的二十岁的女孩子之间了,当夜无人喝酒,但大家却好似醉了,为难得的契合与默契,也为相遇的缘分。
随后我与Anna结盟,利用课余时间把港大方圆五公里内的餐馆都拜访了一次,我们在小资情调的美式奶昔店边享受爵士乐边吃着芝士三明治,在桂香街的坤记煲仔店里分享着一大碗腊味煲仔,也在百年老店感受过云吞面的鲜美,在繁忙的茶餐厅里饮鸳鸯、食菠萝包,更在街头台阶上捧着咖喱鱼丸的纸碗相对而笑。
偷得浮生半日闲
就像对英语的学习永远都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课堂,对香港的感受也不只是因目的而只停留在了学习活动中。对一个地区的感受,当是细致的,全方位的,在别人生活的空间里找到与自己契合的那些小小的部分。在维多利亚港旁边的海事博物馆眺望远景,幻想着十六七世纪的人们返航归来的荣耀与欣喜;他们与大海的所有记忆,或许只有在这一趟趟归途中才可尽然寻觅吧;顶着大雨和大浪前往因风浪太大每年只有七月到九月可以前往的果洲群岛,在香港的最东端,在一座直径二十公里的塌破火山口航行,这里有常年被水拍击而寸草不生的小岛,有随时可以看到熔岩均匀冷却形成的六方柱状节理,还有海水侵蚀形成的旋转阶梯和海蚀洞。Life is like a boat,当头痛欲裂的时候,难受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再长远一些,朝着最远最远的太平洋的方向望去,才是缓解的最好办法。
我从来不是一个乏味的人,甚至是一个浪漫、玩心较重的人,所以当申请时得知有Activity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Island Getaway——去长洲岛度过周末。
我爱大海和沙滩,这一点毋庸置疑。
到长洲岛的时候,我没做任何准备,本以为在那么炎热的天气,在海边走走就算很不错了,但上岛后,我就舍不得走了。在弥漫的虾酱和糯米糍的味道中斜穿过整个岛屿,在小餐厅里满足地吃完一盘肉酱意面,啜饮两口冻鸳鸯,感受小岛上司机叔叔家人般挥手致意的温暖,在不知名的月牙形的海湾与海浪一起嬉戏,在细软的沙滩上铺上毛巾,躺着看看云,听听海,这种惬意和自得,前所未有。
在香港大学,可以获得一种知识的满足,在静谧自然的小岛上,亦可获得一种怡然的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便有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好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彷徨,总之把你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离港
离港的那天早上下着蒙蒙的雨,坐在通往机场的大巴上,在青马大桥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但是无奈大雾弥漫,所见无他。
14天薄扶林道的生活,得到无数人的关怀与关注,学校国际交流处老师们的行前会与细心叮嘱,港大校方对于暑期学校的重视与周全照顾,让我在离开的路途上便开始怀念;怀念mini-bus上用蹩脚的粤语喊出“玛丽医院有落!”,担心被当地人打趣发音不标准的紧张感,怀念在黄克兢楼里裹着毯子在冷气充足的教室里听Sammy打趣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的故事,怀念庄明月文娱中心永远苦涩又让人心心念念的鸳鸯,更加怀念香港的高楼与窄窄的马路、永远清亮美丽的天空,和宿舍楼下始终无眠的7-11便利店,还有那么多高挂着的云朵和太平山腰上通往公交站的曲折的小道。
幼时,翡翠台播放有关律师、警察的港剧,我便对粤语天生有了好感,对香港的渴望和喜爱让我无法舍得14天来的亲密接触,这个国际都市的繁华与灯红酒绿,全然不在我的眼里,我只看见他的秩序、修养与灵气。靠山而立的校园,无论何时都与人亲切的服务业人员,井然有序的公共交通系统,记忆深处的那些美食与惬意,我都在这座港口城市经历了,再无后悔。
我深知远方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还有更多艰难的路要咬牙走,我从十四天的梦境中抽离,转身向伸手便可摸到的未来,义无反顾地依旧大步流星。
眷恋与远行,方向相反,却彼此激荡,有如持久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