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诗人陆游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国电影《卡萨布兰卡》里面也有一句话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在中南大学学习三年的我,揣着对母校校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理解,怀着对西方文化的向往,怀着对西方大学的憧憬,毅然报名参加了学校国际处组织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期访学项目;希望走出去从而感悟和学习到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所不能触及的道理与知识。在短短3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从伯克利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到硅谷,从硅谷到洛杉矶,领略了大洋彼岸的异国风情,感受到了自由民主的文化气息,也体验了开放创新的西式课堂。加州之行,收获满满,感慨良多。
本文按照时间轴的顺序,选取个人感慨比较深的几个点,以小窥大,将三周的所见所想所思呈现出来。
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介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UCB)是美国最负盛名且是最顶尖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同被誉为美国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伯克利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ARWU理科排名世界第一、工程及计算机均排名世界第三、人文社科也长期位列世界前五,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此外,伯克利的研究生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最为顶尖的水平。
2015年USNEWS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全美综合排名第20位。同时该校的工程学院排名第1,计算机科学排名第1,化学院排名第1;生物科学排名第2;地球地质科学排名第3;经济学、商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领域排名均在前10名。
暑期领导力创新力交流项目(理工类)介绍:
此项目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环球翔飞教育集团共同主办的针对国内在校大学生的短期交流项目。项目课程包括创业与创新,人工智能,未来工程课题以及环保节能等目前全球最前沿、最创新的学科课程。同时,课程根据项目参加者的学术背景或爱好,设计了相应的理工学科的课程及文化体验。融合了传统的美国式授课形式Lecture和Workshop,同时加入了更多的互动元素。其中,Lecture一般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知名教授或讲师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会随机提问学生,学生亦可随时提出问题或陈述自己的见解。积极的教学互动会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而Workshop一般会抛出一个争议性的话题,采取头脑风暴、小组讨论、 团队PK、个人演讲、或者两方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角。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我参与的乐趣,体会到了应用实践的乐趣,真正领会到了“听易忘,见能记,动开悟,悟生慧”的真谛。
核心课程:
• Engineer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Silicon Valley
•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Energy Efficiency
• Challenging Topics of Fu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Preparing for Graduate School
• American Culture
• Guest Lecture – 硅谷的创业家和UC Berkeley教授
领导力与创新力的训练,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项目开始的第一周,伯克利的老师由浅及深,由表及里,让我们从领导力及创新力入手,在课堂讨论,课外实践,团队合作中发掘自己内心的创新点,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与团队精神。同时,我们也逐步逐步的接触美国的社会文化,课堂文化,尝试着从东方的思维方式中转换与改变,从而达到东西方思维的碰撞与交互。
初识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
在Opening Orientation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由于大学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是较为传统,发源很早的材料学科,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有关未来的一些科技与技术。在第一节课的介绍中,第四代工业革命概念的引出,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沉睡良久的创新内动力。原来,改变世界离我也如此之近,现在坐在我周围的同学,我周围的老师,他们所从事的,所研究的,所探索的,可能就会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地球。同时我也第一次听说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属于计算机科学的,是属于电气的,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属于人工智能的,是属于互联网的。充斥着化学符号、反应机理、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各种材料相关知识的大脑里,突然输入进了代码,智能等全新的概念,不禁豁然开朗。作为一名材料传统行业的相关学生,是不是也应该盯准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与走向。而不是整天故步自封,怨天尤人,抱怨专业的不景气与枯燥,钻进应试教育的笼中,天天盯着自己的分数而忽略了科学本身的本质与乐趣?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伯克利教授们的前沿眼光,提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全新概念。而在国内,这一概念的普及度远远不如伯克利。同时,依托于硅谷,有大量的优秀的人员正在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与探索。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颠覆传统的领导力认知
真正体验美国课堂的第一节课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leadership”。这节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依托于硅谷的伯克利大学的思维的开放性与交融性。领导力“leadership”,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对出生于孔孟之乡,官本位深入人心的山东的我对其也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感知。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领导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是相同的。因为你拥有让人信服或者出众的个人能力,在一群人中比较优秀,所以能够成为领导。而成为领导,你就有了管理的义务,你就要有一定的威严,从而能够方便你的管理。但是,这节课结束后,我对领导力的认识重新改变了。领导力并不是注重管理能力或者个人能力,而更加重视与团队能力与交流能力,如何能够和团队中的每个人融洽相处,如何与团队的成员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与斗志,如何让团队成员拥有归属感是领导力的好坏体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不是一名管理者,但也一样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袖。反过来,即使你是一名管理者,也不一定是一名出色的领袖。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西方的文化思维。即使在追求个人发展与自由的美国,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企业最看重的一点。像创新精神,勤奋,都是基于团队合作能力之下的,当今时代发展,一个人永远也不会击败一队人。所以,团队非常的重要,这一点与中国的圈子文化有着相似的道理,无论是在哪里发展,都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交流,搭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创业家和企业家原来无处不在
依托于硅谷,加州伯克利可以说是许多企业家与创业家的摇篮。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课程除了讲了成为企业家的7点习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超级良好的创业氛围。在伯克利,你会有特别特别多的机会接触到成功的企业家与创业家,他们有的可能就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甚至有可能就是你的同学。每年都会有许多来自硅谷的企业家们来给同学们讲座,甚至一些授课老师本身就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在这里,创业植入人心,任何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会有大把的机会接触到一些小有成就的创业家,你可以大胆的向他们提问,寻求他们的指导。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就是很好的教科书,而这一点让我羡慕不已。他们就像人生导师,可以帮助一些学生们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指明道路。而学生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过程中,可以迅速的搭建属于自己的人脉,从而顺利的融入进硅谷这个全球最具有活力的圈子。这种资源是我们所不能比拟与想象的,而这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与世界级人才的差距,感受到了自己思想的落后与封建,体会到了资本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当自己在大学被分数,被名次的压力而使自己眼光越来越狭窄,自己时时处处理所当然的接受着父辈们所给予的资源与资金来源而处于一种半托管式的思维生活模式中,伯克利的学生已经开始在独立自主的探索自己人生的发展兴趣与方向。他们也会有着不亚于我们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不会去因为这个而去逃避其他,书本学习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他们对前沿知识的理解,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对独立自主自由的思维模式的培养,远远超过了我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硅谷:奇迹发生之地,人才聚集之地
“where amazing happens”奇迹发生之地,这是美国NBA的一句宣传语,但我觉得用在硅谷一点也不为过。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硅谷的NASA科学馆、海军博物馆、计算机博物馆、英特尔展览馆、谷歌公司,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改变世界,就在身边的奇妙感觉。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独特的参观方式
笛洋美术馆,一所代表着美国文化历史的博物馆,里面收藏着来自北美洲、中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文化艺术展品。充分诠释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交融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管内的展品,而是美国对待文化的态度以及新颖的参观教学。在馆内,有许多看起来像是小学生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参观边上课学习,这种走出课堂式的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中进行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同时老师在讲解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非常的舒适与开放。同样,伯克利在我们参观过程中也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任务,让我们选取10件认为最能代表美国文化交融的艺术品拍照,并在参观后写出自己选取的理由,也是一种创新式的理解美国文化的方式。让我们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学到了知识。
劳伦斯科学馆: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第二周课程主要采取的模式是Lecture加Workshop,Workshop的地点就在伯克利著名的劳伦斯实验室的旁边——劳伦斯科学馆。我们主要在这里进行了两个项目:风车的设计与水力装置的自我设计。通过这两个项目的训练,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自己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欠缺。在水力装置设计过程中,用到了自己学到的机械设计原理知识,但是如何将课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我设计之中,我显然没有学到,我们小组花了一小时的时间,也没有将我们要设计的车轮子加进水力装置。这也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要提高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风车设计过程中,起初我们小组的风车一直达不到实验的风力要求,但是我们不慌不忙,每个人提出自己认为的改进措施然后逐步改进,终于在经过确定叶片数目,调整叶片大小,调整叶片受力角度好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风车叶片。其实,在科学馆进行学习与探索的主要是当地的一些小学生。可以说,美国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比国内先进了不少,无论是从教学设备还是到培养模式。在整个科学馆内,随处可见科学模型,有培养空间想象的积木,有与数学相关的截面实验,还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动物展览室等等,这给他们提供非常优良的科学探索环境。
师生交互式的课堂模式
在第二周的课堂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师生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每堂课,无论内容难易,老师都会进行提问,选取坐在各个位置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回答。同时,作为学生,如果有任何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老师非常乐意进行解答。另外,老师讲课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可能在讲台前面,也可能在在教室中间。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的ppt非常简洁,并不是简答的大量文字的堆砌,全是提纲类的框架,内容全靠老师讲解。同时,在每段内容之间会进行停顿,让学生消化和提问,这个时间任何不明白的可以得到二次讲解。而以上所说的,可以说在中南大学的课堂上,尤其是比较重要有点难度的专业课上,根本见不到。老师除了站在电脑前照本宣科的念写有大段文字的ppt,没有任何的师生互动,更别提给你进行内容之间的停顿让你理解与提问了。久而久之,学生听不进去,听不懂,自然就对学科知识丧失了兴趣。这样经过本科学习之后,与国外同专业学生所学的差距,自然显而易见。用严格精密的分数评判体制来提高教学质量还真不如从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入手效果好,与其靠平时分的激励来让学生被动的融入课堂,还不如好好备备课删减掉大段的照本宣科的ppt提高点讲课质量效果好。
自由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和美国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强,永远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不会盲目的进行选择。同时,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会抱着功利性的心态去学习。这给了我较大的触动,自己也反思了前面三年的大学学生功利性强而兴趣度不高。因此,接下来的求学生涯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去除功利性思维,多探索多尝试。
告别与约定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我们前往洛杉矶做最后一段旅程参访。离开伯克利之际,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三场学术讲座。在第一场“Build Your Own Future”中,教授从具有实际意义的申请留学的准备工作,到个人规划以及申请方法等各方面的细节,给予了我们帮助和教学。在第二场“Our New Future with A.I.s”中,教授由表及里,让同学们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今后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而在最后一场“Success”的讲座中,让我们认识到了如何利用自己优势,不惧困难,以勇敢的姿态面对挑战。
短短的3周之行,除了领略了美丽的加州风光之外,也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到美国大学自由创新的批判性、前沿性的思维和眼光;也看到中美之间的差异,提高了自己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团队领导力;我非常感谢学校国际处在此次伯克利访学项目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给予我们的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拥有国际眼光,具有环球视野,能够在材料相关领域捍卫中南学子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