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开始就一直想去美国读书,可是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终究被搁置了。于是大学就想利用好每一次的机会出国学习交换。可是,大一大二的暑假学院都有各种小学期和实训给冲突了,所以在我反复确认大三暑假没有其余活动之后我决定申请暑期课堂。本来我最喜欢的城市是洛杉矶,但是我们学校没有ucla的暑期课堂,于是我就选择了ucb的暑期课程。Ucb是排名最好的公立大学,在工科方面不次于斯坦福,仅次于麻省理工的存在。因此怀穿着敬意申请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所大学坐落在伯克利市,在有名的湾区,离旧金山也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十分便利,而且这所学校出过许多诺贝尔奖以及图灵奖的得主,是非常好的学校。在伯克利生活学习了七周,不仅学习了很多知识,还学习了美国的很多文化,交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综合素质都很高。以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所蜚声中外的名校。
人文以及天气
伯克利地处湾区,一年四季都是14-20摄氏度,而且早上五点半天亮,晚上八点半之后才天黑,日照时间有15个小时。五点半天亮之后,就会看见陆陆续续有人出门跑步啦。我住在Oxford street,那里离Berkeley downtown特别近,但是人很少。所以天黑之后我是不敢再出门有什么活动了。而且早上和晚上没有太阳的时候还是很冷的,需要穿外套御寒。我家附近有一个非常大的草坪叫做crescent lawn,是伯克利最受人欢迎的草坪。许多人都睡在上面,有的脱光衣服在上面锻炼,有的人在上面吃东西,有的在上面看书学习,有的人在上面聊天聚会,有的人在上面睡觉,而还有的人仅仅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身体晒成碳色,所以一直晒。关于这个肤色,原来很多外国人很羡慕亚洲人,因为我们一晒就黑,他们非常喜欢黑色,在一些foundation的店子都是美黑产品而不是美白产品。非常有趣。关于那边的人,有很好客的人也有很粗鲁的人。我认识一个伯克利的研究生,我们是在草坪上认识的,她已经四十岁了,可是看上去很年轻而且非常的好客,邀请我去她家做客了两次,还跟我讨论了很多topic,无论敏感的还是非敏感的,比如中国的文化,美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英美发音问题,还有台湾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我与她没有深入探讨,只是稍微搪塞过去了)。她的丈夫也很好,戴了个牙套说话也慢吞吞的,非常gentleman,希望他们幸福永远恩爱永远。有机会还要回去看他们。除此之外我在伯克利还见到了我已经聊了几年的很好的法国朋友,他们两个和我关系都很好,而且据我估计他们两个估计要成为一对。他们从法国到美国旅游,我在Facebook上看见了他们的动态就邀请他们到旧金山来玩,然后我们就在金门大桥边留下了珍贵的合照。那边的文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人管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不能评价别人,也就是不能judge别人,只能说你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事物或者这个观点,但是不能说这个东西或者这个人或者这个观点好不好,你是没有资格去评价的,你只能说你自己的主观观点。这大概是我受益最大的方面了。、
饮食方面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各民族的大熔炉,有白人,黄种人,黑人,还有拉丁人。所以那边为了迁就各类人种也会有各类不同的食物。我在美国吃了世界各地的食物,都是很地道的,比如最基本的美式餐食到法餐到意大利面到英国的炸鱼薯条到越南菜泰国菜还有韩国料理日本寿司当然还有我最爱的加拿大产的ginger ale。我去的最多的是pappy’s我觉得那里的薯条,sandwich还有burger是最香的,而且那是一个sports bar。全天都会播放不同的体育,当然都是大球。而在我们那个期间,播得最多的当然是俄罗斯世界杯啦。播放世界杯期间座无虚席,许多人拿着一手拿个burger另一个手拿一杯可乐,站在旁边看。导致那个bar非常非常挤。但是大家都非常礼让,和中国很火的餐馆不太一样,他们几乎不会碰到其他人。关于美国的食物我想说,他们那边的食物热量都很高,我在美国呆了七周,回来重了接近十斤,现在正在努力的减回去。可能是他们那边很多deep-oil food,薯条都有很多种类,像法式薯条,洋葱薯条,还有各种蔬菜薯条,虽然很好吃但是热量太高了。而且那边的碳酸饮料种类真的太全面了,而且很便宜,有的地方甚至能免费续杯。老美把这些当水喝,有的还能保持那么好的身材,可见他们多喜欢去gym work out了。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一个Mexican餐厅去吃东西,我之前就早有耳闻那个卷饼很难吃,于是我就很抗拒墨西哥餐,但是我的朋友说来都来了就试一下,然后我就避开了墨西哥大卷饼选择了一个combo plate,我就向我朋友说这个不太辣,我想吃很辣的,然后我朋友说那个东西很辣,我不信邪,舀了很多那个酱然后把它全部放进了这个plate里面,非常非常辣。辣的我说不出话。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逞能。否则恶果是要自己吞下去的。
生活
关于在伯克利的生活,我应该比许多人要丰富,参加了许多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去参加那个storyteller,类似于中国的脱口秀,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脱口秀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但是这个storyteller有笑点也有泪点。一共十个人做演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报名也有机会上去演讲,因为每个观众都可以准备一段故事,然后放在那个帽子里面,只有第一个人是被主持人抽取,剩下的每个人都是由前一个人抽取。然后随机抽取三个区的人做评审,三个评审给十个人打分,最高分的人得到年底巡回的机会和权利。大家在台上都非常地自如,肢体动作,脸部表情都非常灵活。最后是一个中年男子讲了一个他在英国和他爸爸妈妈发生的故事,夺得了冠军,有笑有泪,非常厉害。当晚我心中最佳同样也是他。另外我还参加了toastmasters,是一个提升你演讲口才以及锻炼你在其他人面前演讲的能力的东西。虽然我不是native speaker,但是我还是非常胆子大的选择了上台讲(可能就是脸皮比较厚)。虽然讲的很差,但是国外那些人还是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他们会想方设法来寻找你身上发光的一面。所以我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其次,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语言交流的项目,来自世界不同各地的学习对方的文化以及语言,我选择的是西班牙语,但是西班牙语太难了。不过我倒是因此认识一个很漂亮的西班牙小姐姐,并且在和她道别的时候拍了照,还发上了Instagram。此外,还去了San Mateo找了我的伯伯,和他们吃了两顿饭,因为那个地方太远了。所以只能打Uber过去,而且Uber很贵。还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一个去Yosemite的大巴游,尽管那天非常非常非常不开心,几乎是很倒霉很倒霉了,而且最后由于公园着火,封山不许进入,还有回来的路上车子抛锚。现在想起当时的经历还是一身冷汗,凌晨两点还在那傻傻的等着,太吓人了。去旧金山去了两次不过都没有好好逛,只去了景点,就是金门大桥,渔人码头还有九曲花街,斯坦福和硅谷也没去,因为觉得那边太无聊,什么也没有,不过现在想来倒是正确的决定。还是不去的好。本来想去洛杉矶看看学校,可是和学习有点冲突,而且洛杉矶以后是必去的地方,迟早有机会去。所以我这次就没有去洛杉矶。但是我去了西雅图,去了西雅图最出名的几个景点。派克市场,太空针塔还有几个地方。美国的生活十分丰富,希望早日融入他们。
学习
国外大学上课平时作业都比较多,比较繁琐,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作业。例如网上的讨论,一些互动。伯克利有一个专门的课堂线上交互平台,叫“bcourse”,是用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的。作业提交,互动,发布一些消息一般都通过这个平台。我其中一门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课,头两次课老师上课带了她自己养的狗狗来给我们现场实验教学,非常生动,基本上课程2/3讲理论,后1/3实践(不过后几节课就没带了…)。每节课课前有大量的阅读材料,课后都要写几百字的reaction paper,由于学分少,没有期中考核,期末还有一篇讲诉自己经历的final paper。还有一门关于社交媒体的,课上主要以互动为主,大家都积极踊跃的讲自己的经历以及感悟,有时还会就一些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每节课还有小组就今天的主题做pre…他们的pre和我们不同,不单单是小组的人自己讲,里面还会有互动游戏和提问环节,每次pre都要持续将近一个小时……课下就是大量的阅读材料以及每一两周一次的paper以及各种小作业。其中有一次作业是要求我们断开社交网络36h,然后结合课堂讲的内容写自己的感想。可能是自己在国内没有上过这种类型的课,感觉非常有意思。而且国外老师上课会给你找很多相关的很有意思的reading,比起国内有的课只照一本书讲内容要丰富。
选课
我觉得与其同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只选择自己擅长,好拿高分的课程。或者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更功利的目标就是拿到一封推荐信,那我还不如选择一些可以开口说英语和学些感兴趣的课程的机会的“非主流”课程。所以我最后选择了public speaking还有astronomy。
后来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其实一开始进入public speaking的大礼堂,我一下子就呆住了。没想到选这门课的几乎全是native speaker。不过慢慢发现,这样反而逼迫着我不停地说英语。不过,这门课的安排很紧凑,每周都会有一个不同主题的考试,比如讲故事,政治演讲,诗朗诵等。每个同学轮流一个个上台演讲后,教授还会给我们互相提问和评价的时间,这些课堂上的表现都会记入到最后的总评里去。在这高强度的练习和讨论中,我也明显感觉到我在演讲中更自信大方了。
而我另外选择的一门课是天文学。不同于小班形式的公众演讲课,天文课是主要以大讲座的形式上课,所以一个班大概就有七八十人了。一开始,我幻想的天文课是这样爬到山顶,拿着望远镜看星星,还是我太天真了。我学的天文课是宇宙的起源!而且因为有太多的转有名词了,每节课都有成吨成吨的教材要提前预习好。一开始,我根本没办法跟上教授的节奏。于是,就请了几个学的好的同学每天晚上跟我们一起讨论学习,及时解答当天的问题。而且,在预习的时候,我发现在coursera这个网站上居然有和我在学相似的内容!于是在预习的时候,我就已经大概了解了明天要学习的内容,上课自然可以跟的上了。并且,我发现Office hour也就是教授的答疑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每次我都会准备一大堆问题然后早早的跑向教授询问。也正是因为这样,教授才牢牢记住了我的名字,并且还在我申请的时候写了封推荐信。
所以,在选课的时候不能只安于现状,我更建议大家去挑战自我。而且,在文科还有公众演讲课上取得的好成绩会比理工科也许更能证明你的学习和沟通能力。当然选择人数少的课程会得到教授更多的关注。但是,即使选择了大课,还是要把握住各种机会,比如Office hour甚至可以单独或者找几个同学约教授空余时间问问题。这样教授才会对你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教授不仅会在总评的时候给你额外的加分,还有可能答应你写推荐信!名校教授推荐信的作用性就不用多说了吧。
其余
如果你申请了学校的宿舍,学校会提供相应的meal plan给大家选择。Meal plan是指购买相应的点数,每次去dining hall吃饭时,会消耗相应的点数。(2018年所对应的点数为早餐七点,午饭八点,晚餐九点)食堂采取自助形式,相比于周围餐馆还是实惠一些。除此之外,点数还可以在学校指定的餐馆,student store,peets coffee等地方消费。菜品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固定:burger,pizza等,长时间吃的话容易腻。提及学校周边的餐馆,菜品的种类还是很丰富的,你几乎可以吃到任何国家的任何美食,当然中餐也不例外,味道不敢恭维。平均一顿正餐的花费在9-15刀左右。周边超市商店数量不少,种类丰富,甚至连一些普通的化妆品也有,完全不用担心因为物品短缺而影响生活的情况。加州位于美国的西海岸夏天的温度在15-25摄氏度左右,昼夜温差很大,确实有一种“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感觉。早上长裤袜子,中午短裤T恤似乎十分常见。在Berkeley,你可以看见一年四季所有衣服的种类。如果感觉衣服不够,本地的衣服价格也不贵,可以随时购买。在美国,开车是十分方便的。除此之外,uber和Lyft也是不错的出行方式。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在check in时,学校会发一张公交卡,上面没有金额。这张公交卡可以在整个加州地区使用。在Berkeley,ucb的学生凭此公交卡免费乘坐CA公交车(包括summer session的同学)。如果想要去就近的三藩市和奥克兰游玩,可以选择bart(在downtown Berkeley一站乘车)出行。我们的交通条款为什么没有美国做的好呢?思前想后,主要有以下原因:美国地广人稀,中国人口众多。这都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国内,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车现象都十分普遍。无论是机动车还是行人,都想尽早通过路口。如果机动车像美国一样,等待行人完全通过路口再启动,那么通行的数量和效率便会大大下降。从客观来讲,如果能够保证行人安全的条件下,合理利用有限的交通公共资源便能够大大的提高整个交通效率。美国的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告诉公路,行人指示灯等设施较为普遍。美国的高速非常发达,几乎每一个街区不远处都有高速入口,基本都不收费。这样就促进了在美国开车出行的便利性。相反的除了几个大城市和有些城市中心地带以外,行人和红绿灯是真的不多,这也就为“行人优先权”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条件。
虽然回国已接近三周,但是我还是很想念在伯克利生活学习的日子,希望足够幸运能申请到美国好的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