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号至7月14号,我度过了我人生中地理跨度最大的两天。
13号,我刚刚结束认知实习,匆忙从重庆乘坐高铁回到长沙。晚上八点,我收拾好我的行李,然后打开电脑继续写我未完成的实习报告。14号凌晨三点左右,我关上电脑,检查一遍自己的行李,确认没有问题后,我安然入睡。六点,我被父母的电话叫醒,在他们的叮咛中我最后一次审视我的全部行李,然后前往机场。抵达广州后不久,这个城市下起了暴雨。我望着窗外,担心暴雨会延误飞机的起飞。
这场雨没有持续太久。雨停之后,天空便放晴了。直到这时,我才感到稍稍放松。
下午两点,前往温哥华的航班起飞。整个飞机的人的终点站几乎都是UBC,有参加暑期项目的学生,也有带队的老师。大家谈论着对未来一个月的遐想,最后在平稳的飞行中昏昏欲睡。
温哥华时间中午十一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十五号的凌晨两点,飞机落地。当接机的大巴驶出机场,灿烂的阳光溢满了视野。时差和生物钟让周围的陌生的街道带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晚上七点,我在UBC的寝室的床上醒来,饥肠辘辘,看着check-in时随手拿的校园地图,苦笑着发现这个时间大部分的餐馆都已经关门,只有几个便利店还开着门。无奈之下,我一个人向着离我所住的Orchard Commons最近的一家便利店走去。
跟着谷歌地图的指引走在UBC的校园里,看着周围繁茂的植被和往来的肤色各异的路人,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到了另一个国度。
环境
温哥华的夏天似乎没有雨。
我习惯了长沙和家乡的湿润的空气和多雨的气候,初到这里之时难免有些不适应,觉得全身的皮肤都在叫嚣着干燥。但是习惯了之后就会发现这样的空气也有好处:不用担心拆开包装的零食放到第二a天会受潮,也不用担心衣服放在房间里晾着会干不了。
除了干燥,这里的夏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凉爽。温哥华的夏日气温不高,最高气温也不过是20多度。可以带一些短袖的衣服过去,但是因为昼夜气温相差较大,早上和晚上穿少了会有些冷。住在Orchard的话,有时晚上需要开暖气。
这里几乎每天都是晴天,但是很少有人打伞。如果你在打着伞遮阳 ,或许会有路人问你:下雨了吗?
不过好在这里的太阳不算特别炽热,照在皮肤在上不会有种会被灼伤的感觉。况且校园里四处都要高大的树木夹道,重重叠叠的枝叶下是凉爽的道路。当然对于不想晒黑的人来说,每天涂防晒霜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有不少人怕阳光过于刺眼,戴着一副墨镜,但这样的人数量也不算太多。
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夏天温度不高,如同中国南方的春天一样,温哥华到处都是鲜花,而UBC的校园则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几个花园,每一处有植物的地方都少不了花的身影。各种颜色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花织在一起,为生活点缀了不少乐趣。
相比之下,国内可能由于人口密度远高于加拿大的原因,校园里往往并没有那么多空间拿来摘种花卉,这也算是一个遗憾。
而温哥华的人们的友好且礼貌如同这里的鲜花一样,装点在生活的每一处。行走在街上,哪怕是不认识的路人也可能会向你微笑。日常生活中,最常说的两句话便是“Excuse me”和“Sorry”。
过马路时,无论是大巴还是汽车都会自动在人行道前停下,等行人先通过。刚来温哥华时对此还有些不习惯,经常想等汽车先过,结果汽车也停下了。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看到有车时就会迅速地通过人行道。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工作人员的服务也极为人性化。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回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Compass card已经欠费,本想用投币支付车费,没想到司机不仅没有让我投币,还给了我一张联程车票,这样回去途中还要换乘的话就不用面对这样尴尬的情况。
总之,优美、贴近自然、友善、礼貌共同构成了温哥华的生活环境。
学习
我们上课的教室比起国内的大教室还是要略大一些,可以同时容纳203人,也因此显得格外空旷。教室内有两个投影屏幕,可以投影同样的内容,也可以分别投影两个电脑屏幕的内容,或者投影幻灯机的底板上的内容。
幻灯机能够实时将老师在讲台上写的内容投射到屏幕上,这既方便了老师板书,也方便我们理解老师的思路。
这里的老师很注重课堂互动,时常会在课上利用一个名叫Kahoot的网站来限时答题,以检测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由于我们大多不是英语作为母语学习的学生,所以老师也经常会问我们是否跟得上他的授课。有一位老师的语速对于我们来说过快,在同学课间提出建议之后,她之后的课堂便会注意放慢语速,以使我们更容易听懂。
我们的Package A的课程分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两部分,每一部分由四名不同的教授来上课。由于是介绍性的课程,内容总体难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很多自己熟悉的知识放在英语环境中便有些陌生,特别是生物中有大量的专业名词,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有些老师的口音较重,不容易听懂他在说什么。好在老师上课之前会把课件提前放在网站上,供我们预习。
那个网站类似于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在上面选课、退课、查看已选课程的课件和课后作业以及老师的通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相比起来,在国内我们上课时其实老师也经常会在课前课后通过公共邮箱发课件供我们预习复习,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十分方便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会忘记公共邮箱的密码,还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会找不到之前的课件。并且老师的一些临时通知大部分时候也只能通过邮件、短信先告诉一个同学,然后让这个同学转告其他人,这种方式有时会导致班上有同学因为没有收到消息而错过通知的内容。如果我们的教务系统能像UBC一样,老师可以在上面上传课件、发布通知,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或许会有不少提升。
这里的一节课是3个小时,期间会有一两次短暂的休息。
上课时,所有的学生都被划分为4-5人的小组。有时老师会让同一小组的成员都坐在一起,来进行小组竞赛或者完成小组任务。
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题目不是计算题,而是简答题。因为专业术语的储备不足,所以时常会出现题目放在中文里可以立刻答出一长串答案,但是要用英语快速回答就难免会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这也提醒我,如果想要以后在国外读书,在国内的学习中必须也要掌握掌握专业术语的英语单词,这样以后才能迅速地适应国外的课堂。
除了课堂学习,Field Trip也是我们课程的一部分。就是通过进入现实中的公司,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达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效果,我想这对我们工科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国内,我们只有大二大三暑假的实习才能真正接触到生产厂房,向一线的工作人员学习我们专业的知识。我们的Field Trip的地点是当地的一家啤酒厂。这家酒厂除了生产啤酒,也生产威士忌、琴酒之类的高度数的酒。
刚进酒厂,就有一名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整个酒厂的生产区域,从啤酒的原料小麦和啤酒花到反应再到最后的包装流水线,并给我们讲解每一步骤的原理和细节,每一处讲解完之后都有短暂的自由时间让我们提问。
参观完生产车间后,我们被带到酒厂的销售区域。这里有吧台可以为我们提供免费的酒品尝。由于加拿大只有年满19周岁的人才能饮酒,所以我们想要品尝的话都必须出示证件证明自己的年龄。
在喝酒的同时,吧台的工作人员也向我们介绍关于酒的知识,例如如何品酒、不同酒的区别和影响酒的风味的因素。
另外,化学工程的课程中有三节独立的实验课,内容分别是膨胀系数的测定、金属比热容的测定与导热系数的测定、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每次实验之前,老师都会提前在网上发布任务书和实验视频。我们必须在实验之前预习,仔细向实验视频中学习操作步骤,在任务书中了解本次实验的原理。老师在实验之前不会再重复这些内容,基本上进入实验室后穿戴号相应的防护设备之后就开始自己做实验。如果实验中遇到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
在实验室里,我们必须穿白大褂,并戴上防护眼镜。如果涉及到化学反应,必须戴手套,如果有比较烫的加热装置,就必须用上隔热手套。
说到这些实验室的防护措施,我们都知道实验室里需要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但是在国内的实验课中,除了实验服,并没有其他防护措施。尽管本科生做的实验都比较安全,但是我们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有直接接触到有毒的物质的时候。如果我们从进入实验室的初始就养成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的规章的习惯,那么也许未来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在学习中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在实验室中伤害到自己。
实验结束之后,自然还是要进行数据处理,写实验报告。虽然实验任务书里已经把原理和用到的公式列了出来,但每次数据处理的时候仍要思考许多才能弄明白这些公式应当如何运用,从而更加透彻地掌握真个实验。
生物工程的课程中只有两个实验,并且是穿插在课程间隙中的。
第一个实验比较简单,就是用纸擦拭某样物品之后再将纸在培养基上轻轻擦拭,经过一天的细菌培养之后,我们可以培养基上菌落来判断被擦拭的物体表面的细菌多少。
另一个实验就是PCR技术。实验步骤在此处就不赘述。上图为导入了荧光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在紫外光下发出的荧光。
生活
参加VSP项目的学生主要分布在Orchard、Totem和Gage。
我住的是Orchard。这是新建的一栋宿舍楼,里面只有双人间。说是双人间,其实只差不多是两个独立的房间,中间共用的卫生间将这两个房间连接了起来。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柜子。
书桌的一侧是几乎占据了墙面二分之一的落地窗,白色的百叶窗帘下,是制热系统。由于学校提供的被褥比较薄,怕冷的人晚上睡前就得把暖气打开,到了早上再关掉。对于白天而言,暖气只会让房间闷热得像个火炉。
每隔十天就有家政人员倒掉房间里的垃圾,更换床单和毛巾。
Orchard的每一层都有一个公共的休息室,休息室里有一个冰箱和微波炉。对我来说,Orchard的最大的不足就是冰箱太少。一层楼住着20人左右,这导致冰箱一直都属于爆满的状态,连塞进一盒牛奶都得花上不少时间才能在各种食物之间挪出一个勉强足够的空间。
与Orchard不同,Totem里有双人间和四人间,而Gage有六人间。住宿的房间基本大同小异,只不过只有Orchard里有暖气和WIFI,只有四人间和六人间有厨房和休息室。
相比这里的宿舍每一层楼都有一个休息室,我遗憾地想到中南的宿舍没有公共休息室,这让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缺少了很多交流、讨论问题的机会。我在UBC时常能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一群人聚在休息室中,带着电脑,以极为放松的姿态讨论问题。在中南,我们想要这么做一般只能去食堂或是在新校区找一个空闲的教室。而教室和食堂的使用都有时间限制,状态也略显拘束,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方便的地点让我们学生聚在一起尽情地讨论并完成我们要做的小组任务,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聚在一起,匆匆分配每个人的任务,然后离开。
由于双人间没有厨房,所以学校为住在其中的学生们提供了免费的早餐(只有工作日提供)。提供的早餐的形式类似于自助餐,不过每天的食物都差不多:烤土豆、煎蛋或者炒蛋、松饼或者薄饼、香肠或者培根、酸奶、粥、咖啡、牛奶、果汁、汽水和水果。
可能是因为午休时间过短,工作日的午餐都很简单。有时候,一个三明治加上一杯咖啡就够了。吃得过饱容易使下午犯困。
这里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发达,有天车(类似于城市轻轨)和公交车。每天有很多辆出入UBC的公交车,所以出行十分方便。
如果要买日常用品,那么最推荐的就是Shoppers Drug Mart。虽然名字叫做药店,但是其实里面还卖各种生活用品、食物、饮料和化妆品。里面经常会有商品打折,打折之后的价格十分优惠。因此每次路过各个地方的Shoppers我都会忍不住进去看看,有没有我想要的东西在打折。
而这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
你可以去学校的健身房、游泳馆和滑冰场,也可以周末的话约几个朋友打曲棍球、踢足球或者去爬山远足。
如果什么也不想做,也可以躺在草坪上享受阳光或者坐在树荫下看书。
这里的校园足够大,足够支撑起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个醉心于学习的人,甚至完全可以不用离开校园的范围。
收获
这次VSP项目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定下来了自己未来的目标。
出国留学一直是我的目标。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也是因为把UBC作为我未来报考的目标之一。而通过这个项目,我与UBC的一些教授和学长学姐有了一定的交流,对报考该校的要求和我想报考的化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师资情况有了不少了解。同时考虑到这里的校园环境和气候我很喜欢,生活也很方便,学费和生活费也比英国和美国更加便宜,所以等明年报考国外的学校时,会将UBC作为首选。同时,也由此定下了未来一年的努力方向:学习、科研和考雅思。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对自己的目标学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认识了一群与我志同道合的来自不同学校的朋友。我想这是VSP项目另一个带给我的收获。由于有着共同的方向,我们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一同进步。
温哥华的这一个月,我得到的另一个小小的收获就是:我向父母证明了我即使离开国内、离开我所熟悉的环境,我依旧可以生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