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玩
我提前两天抵达了温哥华,当地天气非常舒服,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微风和煦。由于想体验下当地生活,所以在这两天内,我没有选择住在校园内的宿舍,而是在Kitslano地区租住了一间Airbnb。房东是一位来自温哥华岛的青年,十分懂得享受生活。
Kitslano地区的居民大多是走在潮流前沿的Hipster,这个地区离海近,风景好,房价也高。大家都活得十分健康,从早到晚都能在街区看到跑步的人,素食店也是随处可见。被当地气氛感染,我重拾了晨跑的好习惯。正好也过渡一下时差问题。
在紧张与忙碌的一周课后,我们终于迎来了Big Day--Whistler Trip。清晨,在小浣熊妈妈和宝宝的催促声中,我们去到了Common Blocks集合!大家都神清气爽,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旅程!导游Peter过来点名,热心的丹丹同学帮助拼音不好的Peter一起点名!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在长达3小时的旅途中,导游Peter的安排非常贴心周到!首先,大家轮流进行了自我介绍,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想开什么餐馆的回答。有的同学想开火锅店,有的同学想开早餐店,有的同学想开面店……。之后,小伙伴们开始了养精蓄锐,睡的非常可爱!最后,在期待中,雪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终于到了Whistler,这个被称为“小瑞典”的滑雪胜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曾在这里举行!遗憾的是,7月的Whistler不能滑雪。到达Whistler之后,Peter给我们介绍了镇上的吃喝玩乐!于是,我们便开始了探索之旅。
在炎热的夏天,冰淇淋是最吸引人的!在桥头的两端,有两家Cow's Ice Cream。两家都非常的火爆,排队的人都非常的多。不过,等待是值得的!Cow's Ice Cream――你值得拥有。
此外,Whistler另一个不能错过的便是Peak 2 Peak. 乘坐Gondola上山下山不仅可以测量你的勇气,还能把风景尽收眼底!
周末期间,学校附近的小酒馆会有乐队来表演,本周的乐队是一支民谣乐队,主唱的声音十分特别,当然小酒馆的食物也非常好吃,我和小伙伴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周六夜晚。
8月5日是加拿大同志骄傲游行的日子,市中心涌上了数不胜数的游人,我和朋友早早地乘车出门,却还是不可避免地遇上了拥挤的人潮。看到大家非常自豪地向全世界展示Love is love的标语,我觉得非常感动。当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出席了活动,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开放与包容。我还有幸成为游行后排队的志愿者,能够为这样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在是让我感到非常幸运。
二、学习
两天的休闲游客生活很快结束了,我终于来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由于UBC和我租住的地方相隔不远,我选择了出租车。一路上我们欣赏到了无数沿途的土豪住宅区,这些房子的设计各式各样,有的偏古典,有的更为现代。有些房子一幢就占了一整个街区,外围种着高高的绿植,像极了现代世界里与世隔绝的古典庄园。
上课形式是小班授课,我们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小班,也有不同的导师。有华裔也有会四门语言的德裔加拿大人。课堂上,有专业的讲解,有有趣的互动,有他们的个人经历,也有翻译专项练习。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第一周被分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庭翻译老师,他叫Adam,已经移民加拿大十几年了。他为我们教授了有关翻译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他的交流,我认识到只要专业水平足够,翻译这个职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光明。
第二周的课程主要涉及公众演讲,导师叫Sahra。她上课形式非常多样,且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超群。在她的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授退居二线,我们有很多机会练习、交流。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在公众演讲中的不足之处,收获颇丰。
第三周的老师叫Michael,是位德裔加拿大人。他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甚至台湾腔很重。他非常敬业,有天早上我7点晨跑回来在路上和他相遇了,而我们的上课时间是9点,他说自己住的远,不想迟到只好避开早高峰。他为人十分谦逊,在翻译过程中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觉得很好会记在自己的笔记上。他的英文写作能力很高,我粗略翻看了他中译英的一本历史名人传记,能感觉到他文字素养很好。他对学生非常友好,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十分认真对待,我还记得又一次,我提出关于一个单词的翻译问题,他当时想了很久没有想到合适的答案,于是课后与其它老师讨论并且查阅了很多资料,两天后把结果告诉了我们。这种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最后一周主要用于参观和听讲座。我们参观了BC省法院、UBC农场以及温哥华港口。在这些地方,我们不仅仅对温哥华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更通过实地感受,更加深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在这一周,要感谢UBC的学生志愿者,全程陪同我们,为我们解答疑惑,是我们的形成轻松了许多。
三、文化差异
加拿大和中国看似远隔太平洋,实际上在我看来,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忽略不计。尤其是温哥华这样一个华人移民居多的城市,中餐馆遍地都是,大街小巷都能听见中文,完全有家的温暖。
之前去过加州,同是西海岸,同是移民目的地,但在我看来温哥华的文化包容性要远远高于旧金山等地。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城市,各种肤色的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生活,实在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净土。
由于我参加的是翻译类课程,全部的同学都是国人,课堂上并没有机会体验当地学生的上课习惯。但是在课余活动中接触到了许多不同年龄的当地青年,觉得其实大家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差异之处。并且我越来越觉得,如果大家都能在认识彼此的时候,第一时间注意到各自的相同点,而非文化差异,那么世界会美好的多,越来越多的刻板印象将会被打破。
四、校园环境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又名“卑诗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始建于1908年,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UBC包含温哥华校区(总校区)和奥肯纳根校区,与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并在经历了百余年的长足发展后,逐渐成为蜚声全球的顶级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加拿大国内的排名中始终保持前三名之列,其学术实力多年保持在世界前35,是全球最顶尖的20所公立大学之一。
UBC被誉为西海岸的明珠,每年都吸引许多世界一流学子前来就读,尤以科学研究见长,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除了多样化的学生、全球性的远瞻眼光及杰出的研究成果外,UBC的温哥华校园还被誉为全北美最漂亮的校园。这点名不虚传,校园内有一处裸体沙滩,每天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天气晴好的时候,沙滩上遍布游人,大家或在海边玩沙滩排球、飞盘等运动,或找个僻静阴凉处,铺上沙滩毯,安静地读书。最美的还要数它的落日,夏天的温哥华日落很晚,要等到8点左右,人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坐在沙滩上,欣赏远处的落日,和颜色丰富渐变的天空。
UBC校园内常年都在施工,处处可见围起来的区域和穿着鲜艳衣服的建筑工人,要说校园的缺点,这点可以勉强算作一处吧,但是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怀,不断地投入资金为学生修建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UBC是个学术氛围十分浓郁的地方。学校提供的专业和课程非常广泛,很多学科如生物等在加拿大甚至世界上均属一流。所有的工程方面的专业全部集中在应用科学学院。学生课程的深度往往不如东部名校如麦吉尔大学,但毕业所需修习的课程数目一般更多,这更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的工商业中心, 其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能源,矿产和黄金出产地之一。同时,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尤其突出,比如说其是世界顶尖的清洁能源研发基地,视频游戏中心,和世界领先的数字媒体和电影产业发展中心之一。UBC是学习商业的不二之选,其著名的Sauder商学院每年都会有大批优秀的学生进入加国乃至世界的顶级投资银行, 咨询公司, 会计事务所等。 同时,UBC也是企业家的摇篮, 很多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生都自主创业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比如说11届毕业生Brian Wong就超过了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和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获得风投资金的创业家。此外,UBC的文理学、医学、法学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因此既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有一流的学术环境的UBC吸引了大批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顶尖学生报读。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确立了很高的学生培养目标,立志培养能适应全球不同文化、分析解决复杂难题和处理、利用大量信息的世界化公民。为此,校方在教育上锐意进取,不断改善学校的学术环境,近百年的老校仍处于蓬勃的发展状态之中。
校园内各处分布着许多求助柱子,以备遇到紧急事件的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同时也方便迷路的游人,在偌大的校园内随时有人可以问路。
五、课程情况
我参加的暑期集中翻译项目,比较适合翻译初学者,因为报名学生各自的学术背景差异较大,因此项目侧重在科普,而非深入指导。
第一周可以说是对翻译这个行业的细致介绍,以及对于外界对翻译行业的误解的更正。老师会带领大家做一些基本训练,课程十分轻松,课后作业非常少,且要求大家小组分工合作,比较麻烦的部分应该是小组分工了,因为大家各自课后时间安排各异,想要统筹好大家实在是一个挑战。考验了大家的合作能力。
第二周的课程是公众演讲,虽然之前在学校也学习过公众演讲,但是由于授课老师是加拿大人,授课方式与国内完全不同,老师会给大家展示很多实际案例,既有值得借鉴的,也有不那么成功的。然后老师会带领大家做许多小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本不熟悉的同学们对各自有了进一步了解。老师非常有活力,课程很有意思,阅读材料很多,如果能在课后做好阅读,我相信能学到的知识会翻倍。
第三周的课程是进阶翻译训练。主要是实战演练,和在国内上课很类似。老师会下发很多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能学到很多知识。可能因为大家比较害羞的原因,课堂气氛不是非常活跃,老师会点名让大家说出自己的翻译,然后一起探讨如何改进。同学间的思维风暴是最让人激动的部分。当然,老师同样布置了一个需要大家合作的翻译项目,是翻译一个UBC商学院的宣传短片,我在结合了大家所有人译本的基础上,自学了给视频打轴加字幕,最终上交了一个翻译成品,并非像其他班级那样,仅仅上交译文。在最后的毕业典礼上,老师播放了我做出的视频,实在是值得小骄傲的事情。我们的指导老师Michael在课程的最后一天需要离开温哥华参加朋友的婚礼了,于是我们换了一位指导老师。这位老师60岁上下,十分有经验,能力很强,他的视译水平和记忆力实在让我敬佩,从他身上我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在课程结束,我询问了他对我的意见,深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我日后的学习十分有帮助。
最后一周主要是参观。我们参观了BC省法院,听了一名专业律师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了解到,加拿大的法律主要来自不同的法律传统:即习惯法和民法。也就是说加拿大在法系分类中属于混合法系。加拿大的法律体系展现出了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传统,是由十七十八世纪的殖民者带来的,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英国普通法传统的重要性以及魁北克的民法典。英格兰的习惯法制度经过以往数个世纪的发展,构成了今天加拿大十个省份及三个领地的法律的基础。这套制度的规则基础是根据过去多年来不断发展,并且随着形势而改变的判案先例、司法决定和习惯做法。魁北克省的民法则属于大陆法系。在公共法律方面,习惯法的原则既适用于其它省份,也适用于魁北克省。随着时代的发展,习惯法传统的魁北克民法均发展出各自的特点,以适应加拿大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政府可以订立新法或废除旧法。国会或省议会可以通过立法,取代对同一规定的有冲突的习惯法。有些省份设立了法律改革委员会,专门对习惯法和新立法的修正、现代化和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在制订新的立法时,政府和立法人员都有要受加拿大宪法的约束。在加拿大,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政府的性质,选举的方式,每个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以及联邦与省政府的立法权力。
我们还参观了加拿大重要的商业贸易门户,温哥华港口,还听了一位企业主对温哥华创业环境的讲座。在讲座中,我学习到温哥华在服务业方面是最领先的,其他比较领先的还有科技业、交通业、教育、电信、科技、电影业和建筑业等。这些行业在温哥华都是占有优势的。
这个项目比较适合对翻译有浓厚兴趣的非专业学生,老师们任职负责,这次的经历将会成为很好的翻译入门指导。但是对于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我不建议选择这个项目。当然,如果想要深入体验加拿大教育体系,了解当地生活,提升日常口语交流水平,我还是欢迎大家都参与进来的。
很快,在加拿大短暂的一个月独立学习生活过去了,我认识到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绝非易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磕磕绊绊也算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我很感激这次经历,它必将成为我日后人生道路中难以忘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