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回国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还是偶尔还会想起,初到英国时他乡异客的迷茫与我初次走进的会议教室。正如七月的一天走出中南校园本部的我,还没意识到这是我正式在国内本科学习的帷幕。从长沙的时而滂沱到曼城的日日阴雨,改变的也不只是标签上的语言;从此,不同节奏的学业与生活打开了源头:
(图为北校区教学楼SSB外雨景)
渐行渐慢的每日
初到曼城的几天无疑是新奇又迷茫的,连通南北校区的主路---牛津路上的境况虽然说不像国内这样车水马龙,上课时间却也是人来人往。北校区的安静不只是因为这里大多是理工科学院的聚集地,也许还是由于没有像曼彻斯特主图书馆、博物馆,学生中心这样的地标建筑。刚去报道的几天是在学生中心度过的(它也被同学称为“马桶楼”),办理学生证和相关证明的中国面孔多过我的预期,但同时也减轻了异乡的陌生感。他乡遇故知的慰藉让起初并没有太多心理准备的我渐渐消除下了心中最后一丝动摇。
第一次正式游览曼彻斯特大学的校园,沿着牛津路,走过路旁的对对街灯,从晌午到黄昏,感受着属于南校区独有的人文气息,与在这里的学术氛围。第一次参观图书馆恰好碰上了地道的阵雨,半为避雨,半为仰慕,我走进了四层楼的最大校图书馆。不同的颜色分区聚集着不同学科的思想与知识,中间的自习排列虽然只寥寥几人,却也能看出其兴致。临近街道,坐落于主图书馆的门口,是“星光璀璨”的自习室LC。作为瞩目的学校真正地标建筑,曼大学子心中最喜爱的“高塔”,即使是别处清淡的非考试季里也容易爆满。
坐着学生专线147返回北校区,也逐渐思考起这里与中南的异同。除去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惯的种种不同,学习的节奏也随之改变。学期刚开始的几周,我也都是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还不习惯小组讨论和英语的表达环境。口语与心态是与人交流的障碍,与老师的日常交流也由办公室的会见面谈变成了邮件上的条条回复;在与同学间,一开始容易陷入惯用母语与国人的舒适圈,但也失去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但不管怎样,虽然适应期的一段时间容易与深夜的风雨为伴,厨房里的蹭饭小队,common room里的学习小组,生活可以从热闹变成清冷,也可以从孤独走向温暖,这里的一切延长了却也缓慢了下来。作业的周期,紧凑的教学楼,并不密集的课程,无需用太过焦急的心态和急促的步伐也能应对自然,这是一处慢得下来的城市。
不同寻常的入冬
突如其来的大量课后作业(coursework)和实验报告(report)让本就处于语言过度期的我在11月里忙碌不已。看着平时本地学生日常上课时还可以谈笑风生、慢条斯理的样子,也让我了解了语言基础带来的影响。和几位熟识的同学讨论后发现,即使大家都是通过了雅思的条件而来到这边,但面对着这样的专业压力,还是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因此,平时不愿时不时走出宿舍门的我,渐渐加上了去往附近JOULE图书馆的行程。
(图为JOULE图书馆外景)
告别了舒适圈惬意的慢节奏生活,从11月到第一学期期末的圣诞节,平时鲜有时间再去像往日一样游荡。教学楼、厨房、卧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把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激情渐渐消磨,留下学生本该有的辛苦和规律。但偶尔熬夜的不良习惯和焦虑的心情期间让我小病一场,虽然只是普通的感冒于时,也让我那刻的心情焦躁不已。本就重压的几篇报告告急,甚至有几篇有了应付了事的消极想法。好在内心还是坚持了下来,不愿意辜负前段时间的忙碌与坚持。
不同于国内的先考试后放假,英国适逢圣诞节的先假后考给我带来了一丝歇息的调整的空挡,同时也让复习的时间更加充裕。然而我却也发现这一个月的放松时间却也可能成为学业疏忽的诱因,如果在此期间过于放松,可能会在考试月来临前进入不了很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在此期间的我并没有用这一段时间去出境旅游欧洲,或者是如准毕业生一样联络冬季的短期实习项目,更多的时间反而是在静下心来思考。
就如大一入学时一样,我们对于一个崭新城市的新鲜感和对于校园生活的兴趣一时是最大化的,而在此期间被疲倦和快乐充盈的我们很少能思考自己的出境与愿景。但一个良好的规划和目标,却是能促进自己在离开学期学习后,对于自己提升的动力的重要因素。
渐入佳境的留学
和同学度过了首个正式的圣诞节,到了一月的考试月,分摊在几周的几门考试相较于国内的排布相应减轻了一些压力。而后随着走出了紧张而又忙碌的考试最后一周,收拾好种种期间心情,打开blackboard粗略地浏览下第二学期已经开放的课程,我知道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
(图为北校区一学院楼与宿舍WH景)
新的学期带着考试月复习的干劲和余温接踵而来,走出最冷的正月,也在意向度过了一个与中南同学们一起的特殊春节后,迎来了二月的初温。经过第一个学期的适应与磨合,已经学会了日常时间计划和如何照料自己,第二学期虽然比第一学期平淡了一些热情,却多了一份自然。在华人留学生众多的曼城,自己的地方不只是十几平米的小小宿舍房间,也是一条街道、一栋院楼、一件自习室、甚至是一面餐桌。
新学期的生活也可以是三点一线忙忙碌碌,也可以是慢慢如长有滋有味。新的学期难说出与之前的不同和异色,只是几处熟悉和轻盈。和一位原班去往拉夫堡交流的同学交流,发现我们的感受其实相近。虽然曼城是英国第二大都市,却远没有伦敦那样的拥挤和忙碌,比起精美如村落一般的小城拉夫堡,又多出了亲近的现代感,令人生怡。
就这样,渐入佳境的学期不紧不慢地进行,多了规划和习惯,学业地压力也趋于平常。随着和同学地交流越来越多,发现了更多校内校外地乐趣,而后才见缝插针地好好游览了市中心地商区和博物馆,蹭课体验多元地教学文化,和同学合作完成一些项目。在不是孤岛地英国,留学生活也从孤岛连成大陆,愈行愈辽阔。
始料未及的返乡
“在分隔十步一人的深夜首都机场,迎接我的是回家的激动,奔波的疲倦和熟悉又陌生的迷茫。又一次让我不禁怀疑我的留学数月的真实感,而接踵而至的还有怀念。”
(图为回国航班窗景)
是2月的一通父母的电话让我的模板式的生活产生了一丝松动,语言间的疲倦与焦急一开始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家乡情况如何,学校同学怎样,隔离措施何如对于先前没有这样经历的我来说是陌生的,在这段长时间的通话中我能抓住的除此之外只有:回国。而在那时的我却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
平添了一分焦急的曼城也开始变了模样,从超市中来往买者的匆忙到邮件里学院老师将课程调节到线上的通知,我才开始理解他们的心情。于是去购物的频率越来越少,但每次的重量越来越接近负荷;独自在宿舍中的时间愈发日久,到图书馆的路也显得越来长,本就清冷的街道更是再少了几分人迹。
终于在英国政府和学校关闭的双重公告下,我也不得不登上了提前返乡的航程,那时是三月中的一天。从第一程航班的紧张担忧、小心翼翼,直到落地转机的迪拜机场,与家人的通话安慰后,心中又有了一丝不舍。无人预料的疫情扩散导致了无人可预知的留学改变,诸多留学生出于安全角度被迫回国,结束了当地的学习。我们从国内疫情开始就密切关注,却也难想如此之快就临近身旁。学校的反应是迅捷的,从还没有确诊时就积极安排后续计划,到英国政府公告后就火速关闭学校和线下授课,曼大的应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结语
匆匆回国后,结束了集中隔离的两周时间,重新参加到线上授课和讨论的环境中。我想,很难有人会觉得这一年是好的留学年,甚至多时容易听到抱怨和懊恼的声音。但只是短短的几月相处,也让我融入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在这个全球面临的大挑战之下,放眼望去,好像鲜有人能像我们一样体会这场疫情之深,感触之大。我相信,每一次出人预料的苦难之后,总会带来意外的所得。至此,便是我这第一年的心得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