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至
2020年的伊始,是我十九岁的末尾。
那是一个刚从布满黑眼圈的期末季中挣扎出来的夜晚,长沙有着穿透力极强的冬天,第一次看见机场外的夜空,原来比白日让人安宁许多。
拖着一箱装满短袖和裙衫的行李,于深夜往赤道的方向飞去,连续多天苦背的药理药剂使我途中不免浅浅睡去。
晚安,长沙。
早安,Singapore.
酒店在一条叫One Orchard的路上,百度说它是一个果园的意思,走至尽头随处可见高大的热带树木,街道的绿化让人心生敬意。
我猜它们可能是果树。刚想到这里,迎面的一棵树上就看到了不知名的果实。
下午六点多下起了这半个月最大的一场雨,与国内夏日不同,没有一丝风。走到楼下便听见基督教堂传来的歌曲,旋律熟悉,伴着雨声听不清歌词,莫名脑海中想起音乐之声里的一句,far is a long long way to run.刚到半日就发现新加坡极其包容的文化环境,大街上随处可见各色肤色和眼睛的居民,街道上忙碌而和谐,不由感叹,如此多元包容的国度,才真的将人类的社会性体现到一定的境界。
二、学风
第二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开始后,才真正体会到这片校园的魅力所在,广阔舒适的会议厅,郁郁葱葱的树木,错落有致的建筑群,都彰显着这座世界顶级学府的深厚与现代。当然,让我们最为感触深厚的是这里的学术氛围,严谨而调和,稳健而开放。
想起以前读过一篇关于牛校牛在哪的文章,里面说牛在核心课程,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天上下起了珠宝的倾盆大雨,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天真。以前不知其中真意,直到来到这里,见到这里的教授与课程。
刘文川教授的开学致辞幽默风趣,又带着这位学识广博的教授身上让人信服的认真与谦逊,每一次的互动都让人充满期待与惊喜,也激发出来了更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这里的课堂仿佛从来都是这样,我们也仿佛变成了与他相处很久的学生,仿佛变成了在这个盛名已久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求学数年的学子,孜孜以求,每个来到这个王国的寻宝者都试图从这座富饶而智慧的王国里找到与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藏。
欢乐与幸福的讲课时光翩然而过,才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往餐厅品尝为中国访学者准备的欢迎午餐。
“国立大学会议厅好好看,但我觉得新加坡的空调可真冷。”同来的伙伴在欢迎午餐的间隙一边对我说东说西,一边将盘里的中餐送进嘴里。我默默回忆着上午刚刚听刘教授讲的基因测序课程,科研的先见,学术的自由都让人心潮翻涌,不经意打了个冷战也没注意,仔细想想,空调好像确实有点冷。
三、南洋
第三天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在这里的另一座象牙塔,南洋理工大学。这里的建筑风格让人惊异而叹服,置身其中,仿佛是在不断刷新自己对创意的认知,或错落,或简约,有一时如误闯森林般的讨论厅。也有游览艺术馆般的“双眼皮”建筑,最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Lee Wee Nam Library图书馆。
东南亚天气的炎热在我进入这座闻名遐迩的图书馆的一瞬间消失无踪。
穿行于南洋理工大学的Lee Wee Nam Library,我抬眼便能看见中医疑难杂症的书籍,
风湿哮喘,针灸古草,瞬间亲近了不少,我要找药物化学,对,我要看看这里的药物化学,几乎一瞬间消除了下午行走的疲累,目标准确的近乎搜证般开始搜寻,终于在集合前的三分钟把将英文本找到,翻开可见熟识的分子结构,心里不由汇入一股暖流,单单一本书,却仿佛确证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与你兴趣相投,志同道合,在看不见的天地间为同一件事低头钻研,默默尝试。我想,当年建造南洋理工大学的富有的华人们也想在这片土地上汇聚一方热忱,让人类知识的瑰宝们得以再多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吧。
其实,岂止是这一个分支呢,在阳光与星空之下,政治,经济,语言,数学,地质,医学,法律,每一个人都不会孤独的奋斗在自己的桌前,地球上总有人在世界的某一个图书馆,某一个实验室,某一张同样的小桌前,与你怀着相同的志向,想要明白同一个问题的答案。
四、游览
海洋馆里我似乎没有找到斑马鱼。岳根华教授说鱼类的基因和生活习性种种相关,带我们领略自然界的种种奇妙,都在海洋馆里得到直观的体验,色彩斑斓的水生动物,形态奇异的海底珊瑚,功效奇绝的藻类植物无不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无数学者,“海洋是一座蕴藏非富的巨大宝库”是一章天然海洋药物的序言,他的后半句应该是“并且尚待人们的开发与探索”。
知识的产生绝大部分都来源于自然,就像地球几乎所有的资源来自于太阳。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国家的科研方向就会有所差异,这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里千奇百怪的热带植物,如果不是亲临,我也许永远不会了解,不会去想水母有什么变色的差异,不会知道蕉叶为什么可以叶大如盖,不会知道有鱼发育初期是两个个体一个身躯,这些在科普网页上都藏在角落的知识,如今却实证眼前,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在是真理。
五、合作
在风景如画的新加坡沉迷平静而繁盛的访学之日悄悄过去之时,结业展示的压力也在悄悄蔓延。
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幸运,我得到了在一清单的选题中最想要的那个,是关于国内最新推出的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接着在组长组织的讨论下,思路很快走向正轨,分工也逐渐明晰,但如何快速的查找文献,总结摘要并用英文表达出来无疑成为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好在组内的小伙伴都很积极和互助,在一篇英文文献里基本解释了我们所要展示的内容,而出身药学的我则揽下了解释药物机制的作用,先是艰难的疏通拗口的英文文献,再到与同组同学通宵彻夜的分工探讨,求同存异,不管是第一次纯英文展示模拟时的磕磕绊绊,还是发现不妥之处后的临时修改,每一次的艰难与进步都如今依旧历历在目。
酒店的天台上是一方休息吧台和露天游泳池,黄昏的时候可以望见几条街的风景,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几个夜晚就是在落日余晖中改着PPT度过的,认识不过一周全新的小团队忙忙碌碌的准备着全新的知识,选定的课题前沿而富有争议,每一句的讲解都尽量支撑有据,不时有热烈争论也有欢声笑语。
真正答辩那天,气氛严谨而热烈,三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的莅临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收获,提问环节在开始时不够热闹,在几个同学的引导之下才逐渐热烈起来,来自不同学科的思维交互碰撞,不同维度的逻辑也逐渐交织,我才第一次注意到原来这样的课堂能带来这么大的收获,从人工智能到医学技术,从中华草药到前沿分子,跨越了无数的维度和热点的展示下来,无疑让我发现自己所学之微,所处之狭,好在如今意识到了世界科技科研的广阔天地,探索之心呼之欲出。
作为最后一组的第二棒,我尽力沉着流利的把part讲解清晰,事实证明,有肾上腺素的加持,总体还算满意。最后同组的伙伴以出其不意的辩论方式意外出彩,回答问题也算条理清晰,这一次的结业展示以第一名收官。
异国他乡齐心协力的本身就是一种乐事。结业的当天也不负崭新的期待,拿到最佳小组的荣誉。给这一次不远万里的访学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六、归途
最后一天的夜晚,乘车去了鱼尾狮公园,夜色下的公园,飘着雾气与色彩的灯光,映入眼帘的只有繁华二字,和最喜爱的动漫名侦探柯南里的鱼尾狮公园一样。其实这十天的旅途很短,短到还来不及细细走完新加坡的名胜,但某种意义上又足够长,至少足以沉淀自己。
细数这次访学之旅的收获,其实除了知识的汲取,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国际一流大学的学风与思维,这里的自由风气,探索精神,活力交流,与我十几年间接受的教育都有很大触动,原来一座学校可以如此这般,一个国度可以如此多元,我们的格局也真的与脚步,视野有关。
踏上回程通向樟宜机场的大巴车上,窗外有飘起淅沥小雨,仿佛还能听见远处传来那一句:far is a long long way to 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