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快乐又充实的蒙纳士短期项目已经结束了。回味十四天在澳洲的生活,我们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还意外的吃到了各个国家的美食,在多元文化汇集的墨尔本体会到了别样的生活。在此中,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下面就让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在此行中的经验和感悟。
学在蒙纳士
在来之前已经有蒙纳士的老师到中国给我们上了一些核心专业课程,对于澳洲大学的上课方法我们显然已经饱受煎熬,有所了解。
,
也提前感受到了这所top前100的学校在教学和培养学生方面的严谨和高要求。但真正来到这里,还是让我非常惊讶,真实的Monash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很多。首先在学校的建设方面,不得不提的是学校的建筑,在主校区Clayton似乎每一栋教学楼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生物科学楼,它的建筑形态像一个分子式,进入大楼内部四周都是用细胞图像做出的壁纸装饰;还有一栋Learning Teaching Building,这里有很多个大大小小
、
,空间布局不同的自习室,既可以在这里自习,又可以在这儿讨论小组作业,
。
这栋楼的楼梯也是开放式,学生们可以坐在楼梯上边喝咖啡边讨论,设计非常人性化。在这里我们上了一节面向毕业生的简历辅导课,高大上的投影设备和教学场所,让每个人在这儿都能最大程度轻松愉悦的学习工作。
当然,我们活动的主要场地,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Campus Central了。这是一个汇集了很多功能的学生聚集地。第一个功能是食堂,可以说是满足了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吃的要求。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中餐,
,
还有墨西哥小吃,越南米粉以及深受大家喜爱的炸鸡甜点奶茶...如果带了便当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免费供应的微波炉。其次二楼被用于组织一系列活动,第一天跟随Jean
Jane
老师来到Campus Central,我们就参加了Monash为新生们准备的新生周活动,比如团队搭积木,投乒乓球,回答小问题等游戏,完成挑战既可获得午餐奖励。这些小游戏能让新生们很快的融入校园生活,感受到大学的丰富多彩,学校贴心的与动物园一起将澳洲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带到了同学们面前,在这我第一次近距离摸到了小袋鼠和小考拉,他们憨态可掬的样子瞬间俘获了我和同伴们的心,使我们对澳洲这个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国家好感倍增。
第一周的课程是专门为我们短期项目开设,包括一些校园游览,新生欢迎会,以及Engineering Workshop等。
在新生欢迎会上大家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了许多个小组,最有意思的一个活动是用意大利面搭房子,它必须稳定,荷载是一颗棉花糖。虽然搭房子是我们的老本行,但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其他专业的队友迅速的找到了解决方法,让我们在这个紧张有趣的小活动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课程就很硬核,Yihai Fang教授给我们介绍了现在非常火的BIM技术,带我们了解了BIM是什么。之前我们可能觉得它是一种软件,在深入了解后我们才知道它是一种在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模拟建造的过程,可以给投资,设计,施工各方带来切实可行的好处,并且在英美澳等发达国家间发展得非常迅速。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Monash大学在BIM方面的实验室
。
,我们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被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震惊了,
。
我们看到的是比电影屏幕还大的显示屏,运用3D投影和VR技术带上眼镜后可以进入了模型建筑物的内部,环视各处的设计细节和模拟整体完工后的真实感受,非常酷炫,好像在玩VR游戏。但这个“游戏”如果运用到项目中去却可以节省40%-50%的开销。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还了解了AR与BIM的结合,参观了Monash出名的cave实验室,在这里researcher向我们讲解了通过拍摄图像再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建模,从而快速的了解到采集地的地质和岩土信息,并作出
做出
相应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另外一个小讲座与前面的两个不同,是关于交通方面的,外教老师诙谐幽默,上课风格也不拘一格,带我们在google map上游览了Flinder street,还用谷歌自带小游戏教大家设计了自己家门口的道路,我们都投入了进去,聚精会神的完成了课堂作业。
第二周的课程就比较规律,上午一般是语言班,我们特别幸运的遇到了一个爸爸妈妈是日本人但却在澳洲土生土长的可爱老师Akane。第一天先开始自我介绍,Akane小姐姐在黑板上把她的个人描述画到了一个圆圈里,并给我们了一些自我介绍的句式让我们也模仿着在圆圈内填出自己的描述。通过这个小游戏,大家互相知道了对方的兴趣爱好,喜欢看权游的同学找到了一起追剧的剧友,爱打Dota的同学还和老师加了好友,感受到这里的上课氛围非常轻松愉快。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澳大利亚的一些风土人情,澳洲濒危的动物们等话题。虽然课程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相对简单,但因为Akane小姐姐的用心备课,每节课的上课形式丰富有趣而不枯燥,比如用quiz网站让我们在线抢答,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有几个洲,澳洲的原住民,最具有活力的城市分布等等小知识;还有根据阅读理解的内容用画笔画出故事的情节,大家的小学生画技拼凑出的连环画也让人忍俊不禁;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还参与了英文版的狼人杀,为了不被票出,简直把毕生所学的英语都用上啦。让我惊讶的是,在告别的时候Akane突然问我为什么在自我描述的时候写了feminist,还给我带了一本对她影响深远的书籍,鼓励我继续相信内心的女性力量,努力向前。我非常感动,也许我们不都能成为女斗士,却可以做一个温暖的守夜人,当有人经过的时候为他添油打气,这样温柔的抗争也是一种默然的坚守。
下午我们同Monash
的
正常大学生一起上课,上课的内容和老师就不那么固定了,课程内容也非常多样。和我们在国内学习的不同,既包括了传统土木的结构设计,还有地热能,地表水文学和水电学等与土木交叉的内容,让我觉得跨出了传统的土木框架,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住在澳洲
刚下飞机来到Monash,我们就在教室中等待寄宿家庭带我们回到在澳洲的“家”中。澳大利亚的本土文化与中国人的安土重迁不同,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多风俗的人在此聚焦,使其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明方式,任何一个民族的人,到了这个国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而这种多元并包的模式,也使澳大利亚成为了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因此,大家的寄宿家庭也是丰富多样的,既有澳洲本土人,还有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等等.....我的寄宿家庭是一对来自印度的爷爷奶奶,他们是来澳洲的定居的第一代人,在这里已经居住了20多年。第一天我很忐忑,生怕我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不能好的沟通与交流。但事实上,他们耐心友好,有问题都会很好的解答,我的担心可以说是多余的啦。让我觉得友好的是,印度教并不食猪肉和牛肉,但他们还是贴心的为我准备了牛肉,可见在面对分歧时,他们没有对与自身不同的习惯进行攻击与排斥,而选择了尊重与理解,对比很多网络的键盘侠,发达与发展中的不同可以小见大。
在这十四天,我发现这里的人们晚上并不像国人一样有丰富的夜生活,虽然很大程度是
因为
地广人稀不太安全,但这样的国情也让他们下了班就可以回到家中陪伴家人。让我想起高晓松写的一篇文章《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里面说“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自认为天文、地理、人生无所不知,走到哪里都喜欢给人讲大道理,结果到了北欧没几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呢?“这里的人不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那大家都聊什么呢?聊文化、聊音乐、聊电影,聊爱好、聊生活、聊家庭。如果以中国人的眼光看,丹麦、瑞典等北欧人的生活,彻头彻尾都是在浪费时间,“在瑞典几乎人人都有一条小船,大家开着小船看看落日钓钓鱼。”一位叫Fredrik的爸爸说:“我一天不看见我的孩子,不给他讲故事,不在他小额头上亲一下,我就什么都做不了。如果错过了孩子叫第一声‘爸爸’,我就恨不得撞墙。”问一个问题:你知道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最会浪费时间的北欧。所以高晓松才觉得自己活得很丑陋:“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勾心斗角,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澳洲和北欧的生活方式很像,多以生活为导向的,国内则是加油干导向的。这里的生活很轻松但也付出了机会成本,国内大家都忙着奋进却失去了很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觉得我们很难评价哪一种生活模式更好,但近年来频发的抑郁症却也显示出我们缺乏“浪费时间”的教育。有时最没有意义的人生,是只做有意义的事情。正如周国平所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也许懂得浪费时间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吧。
吃在澳洲
也因为多民族在此汇聚,各民族有各自的饮食习惯特色佳肴,所以在澳洲很难找到特色菜系。如果说比较特别的就是早晨睡到自然醒然后和三五好友约着一起喝个咖啡,吃一顿brunch啦。Brunch的流行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95年英国作家Brunch之父,Guy Beringer首先提出了Brunch的概念,把早餐跟午餐合成一餐一起吃。既是早餐也是午餐,用餐时间也是早上10点到下午3点,听起来是周末的正确打开方式啦。Brunch里有名的菜有Egg Benedict以及各式各样的Benedict,如Crispy Pork Belly Benedict,Braised Pulled Pork Benedict,BBQ Brisket Benedict...因为没有做功课,和小伙伴去的时候是瞎指的,却意外吃到了超好吃的菜式,也算是意想不到的小惊喜啦!
我们还参加了在周三晚开放的Queen Victoria Market,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如热狗,烤串,海鲜汤,咖啡...人们吃够了就就着广场音乐蹦野迪,场面一度十分有趣。尽管有这么多美食,但一周过去大家纷纷缴械投降,纷纷提起锅灶,重回中国美食的怀抱。值得一提的是澳洲的蔬菜和肉从价格方面来说差不多,而且肉质新鲜可口是食肉者的天堂啦。
玩在澳洲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第一周我们游览了墨尔本附近有“”世界风景最美的海岸公路“美誉的大洋路。这条起自托尔坎,终于亚伦斯福特,全长300多公里的海滨公路,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参与建设的人包括许多参战老兵,沿途可以欣赏到宁静的海岸线、喧闹的冲浪海滩、趣致的海边小镇、郁郁葱葱的桉树雨林、山洞和风口,当然还有那举世知名的景点屹立于海洋中的奇特的天然石柱“十二门徒(Twelve Apostles)”。
一路上我们看到美丽的沙滩和激浪拍打的峭壁,在阳光充沛的周末这里的人们酷爱冲浪,海浪上浮浮沉沉的小白点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沿着崎岖的海岸线行驶了3个小时,才终于抵达了“十二门徒”观景台。造就这些鬼斧神工人间仙境的是:在过去的1000—1200万年里,南太平洋的风暴和充满爆炸力的海风侵蚀松软的石灰岩,在悬崖上形成许多洞穴,洞穴形成拱门有一天拱门坍塌后,巨石就被从岸边分离出去了。虽然因为日积月累的海浪冲击和地质运动,12座岩壁只剩下7座,但这宏伟的景象还是让我们惊叹不已。正值傍晚时分,太平洋蔚蓝辽远,天空中飞翔着几只海鸥,突然体会到杜甫诗里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意境来,随着海水声调整呼吸,渐渐地似乎生活中的烦恼琐事都付之流水,随着浪花散去了。
第二周的旅行是令人激动的Philip island,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神仙小企鹅”啦。为什么叫“神仙小企鹅”呢?因为菲利浦岛上的企鹅是世界上十七种企鹅中体型最小的一种,身高只有三十三厘米左右,体重约一公斤。
,
且其毛色灰蓝,人们称它们为蓝企鹅或神仙企鹅。小蓝企鹅是菲利浦岛上的“小精灵”,体态娇小玲珑,胖乎乎的脖颈,灰蓝色的皮毛像穿了一身小燕尾服。在陆上行走时,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走起路来左摇右摆,模样十分逗人。
当我们到达企鹅生态保护区时,夜幕已悄然降临。小企鹅的习性与人类相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在破晓前出海觅食,听导游说,雄企鹅非常辛苦,一天要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巡游五十至八十海里。直到日落时分,企鹅爸爸才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从大海中登岸,腆着装满食物的肚子回巢喂养企鹅宝宝。所以最精彩动人的时刻就是目睹企鹅归巢啦。当我们迫不及待的冲到岸边,就看到一群小家伙们颤颤巍巍的走过来啦。我们脚下的木栈两旁是他们的巢穴,企鹅妈妈不时发出鸣叫,好像怕老公找不到家,看小企鹅们“笨头笨脑”东张西望的样子,这种担心应该也不是多余的哈哈~最有趣的是一只单身企鹅,因为没有谈对象组家庭傍晚只能回到海里过夜,一路上他遇上了很多个小分队。每个企鹅群似乎都有自己屯的队长,负责勘察人数。单身企鹅与他们相遇时,大家都会用特有的语言交流,仿佛在说:“哟兄弟单身哪,可怜哟,我们都要回家陪老婆孩子啦,你自己多保重。”,之后便又颤颤巍巍的继续朝家的方向回去啦。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虽然非常爱这些小企鹅,但是却纷纷关闭闪光灯,原因是小企鹅们生性胆怯,在遭到闪光灯照射后会吓得把肚子里的鱼吐出来,一无所获的雄企鹅难以面对老小妻儿,只得露宿街头。雌企鹅忠贞
,
以为丈夫在外面遭遇了不测,而携儿自尽,所以游客的小小过失可能会害得他们家破人亡呀。为了保护可爱的小精灵们,我们还是收起手机,把他们可爱的形态记在心里吧。
2周在澳洲的快乐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寄宿家庭温馨的款待,踏上回家的旅程。回想过去的时光,我觉得在本次交流中的主要目的不是学到很多的知识,而是看到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态度。墨尔本人embracing the moment,living in the present的心态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许也影响了我对生命的回答,是我在大学生涯中一段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