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温哥华!接下来一个月请多关照。
经历了足足十三小时的飞行,跨越太平洋,我们来到了加拿大的沿海城市——Vancouver,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花园城市。它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坐拥该省的核心地带,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同时还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温哥华长年气候温和,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就坐落在这座美丽的城市。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 又名“卑诗大学”。是一个三面环海、被誉为温哥华西海岸明珠且被称为全世界最美校园之一的大学。它包含温哥华校区(总校区)和奥肯纳根校区,与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 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在经历了百余年的长足发展后,逐渐成为蜚声全球的顶级综合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加拿大国内的排名中始终保持前三名之列,其学术实力多年保持在世界前35,也是全球最顶尖的20所公立大学之一。这里每年都吸引许多世界一流学子前来就读,尤以科学研究见长,有着多样化的学生、全球性的远瞻眼光及杰出的研究成果。
初来乍到
抵达机场之后,出站口穿着印有“VSP volunteer”字样的志愿者,给我们发放登车凭证,半小时不到的车程,我们便到达了UBC总校区。
UBC占地面积十分广袤,学校大道尽头的玫瑰园、惬意的海滩、树木繁茂的森林、标志性圆形喷泉、鸟巢学生活动中心等等,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建筑。有许多电影曾在此取景拍摄,其中一个图书馆便是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沃兹学校的取景地。此外,因为学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从而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校园的建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有亚洲文化的图书馆;美丽的日式园林;极富有艺术气息的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等。同时,学校里有剧院、电影院、体育馆、游泳池、商店、餐厅,就像一个微型城市一样。
(玫瑰园)
(图书馆)
最让我喜爱的还是这里的图书馆,全校一共有大大小小13个图书馆,分散布局于整个校园。每个图书馆的人不算很多,能够提供充分安静的学习环境,校园中就算没有图书馆的地方,供学生自习的桌椅也是随处可见,这让我羡慕不已。同时,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让人不自主有一种想学习的冲动。当然这里的学生并不是只顾着学习,他们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且多姿多彩:健身、瑜伽、远足、艺术等,多方面延伸。我所居住的宿舍楼下便有一架钢琴,偶尔会有学生在那里弹奏,也会有学生在那里排练、合唱……
临时小筑
我住的公寓名为retsumeikan,中文译为“立命馆”,是一座“G”型的三层楼房,中间有一个小庭院供学生休息。四人共享一个客厅、餐厅、厨房及洗漱间,特别是现代化的厨房里是一应俱全,好不方便,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相互不会被打扰。因不太习惯西方的饮食,我与同学有时也会去超市购买些食材,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些便餐,感觉棒棒的哦。当然,学校里也有许多特色餐厅,我们不时也会去品尝些特色食品,墨西哥的玉米卷、披萨、日本的便当与乌冬面、韩国炸鸡,都十分美味有特色。
(宿舍)
(美食)
不同的教学方式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一个月学习期间,四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是来自埃德蒙顿教我们“基本研究方法”的Alien老师、来自阿根廷教我们“视觉研究方法”的Rafa老师,以及两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UBC学生:Ahcil与Xiao。
Alien老师目前正在UBC攻读博士学位,她曾是一名护士在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课堂上,她总会积极鼓励我们多说多想,一点点小的进步,也会得到她的称赞“Good!Excellent!Great!Awesome!”,这使我从最初的不敢说话转变到后期能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和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的进步与Alien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我们授课的内容是研究方法的学习,以前提到研究总觉得是做实验、汇总报告、写论文,是一项很麻烦且枯燥无味的事情。但在Alien老师的课堂上,研究似乎也可以变得很简单很有趣,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做研究。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探求研究问题的方向,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扎实落实,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项目活动中的整个研究过程都是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这让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而Rafa老师的课堂则是专注于研究方法中的视觉研究,当课堂上遇到一些抽象、不便于理解的问题时,常常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热心的帮助,课后还会为我们不厌其烦地解答疑问。以前,我以为视觉方法就只是照片或者视频,通过学习,才发现还有很多方法都归属于此,比如有声文章、旅行日志等等。课堂上,Rafa老师还会跟我们分享他的家庭趣事,给我们带来了美味的无花果……。期末考试的题目是让我们根据自己兴趣提出的主题做一篇有声文章,最初不知如何下手,Rafa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一步一步引导我们完成了这篇文章,这让我收获颇多。
结业时与老师的合照, Rafa老师(左),Alien老师(右)
最美丽的友谊
再来说说陪伴我们时间最多的Ahcil与Xiao,除了上课时间的陪伴,课余之外这两位同学也常带着我们一行去参加各项有趣的活动,体验温哥华的当地特色。起初我误认为这些活动都是学院安排,他们只是负责带我们去参加,直到后来才知道所有课外行程都是他们自 已精心策划的,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活动、时间安排都十分妥帖,能感受到他们特别用心。他们的目标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体验、了解温哥华这个美丽的城市。十分感谢他们的陪伴,为了我们的暑期游学项目,他们几乎牺牲了整个假期,待在学校,没有回家,这让我感受到来自异国的热情与真诚。短短一个月,让人难以忘怀。记得结束那天的告别午餐,他俩为大家精心布置了教室,有粉白气球、鲜花、蜡烛,印度特色的食物等,让我们眼前一亮,十分温馨。
(告别午餐会)
教室投影屏上放映着一个月以来各种活动的照片,一张张,一幕幕,勾起无数回忆。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俩时,热情地带着我们参观校园,那时就埋下了一颗友谊的种子,仅仅一个月时间,它便开出了绚丽娇艳的鲜花。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午餐后大家拍了许多照片,让这美丽的友谊长存。
与Xiao(左)和Achil(右)的合照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细数他们为我们准备的各项活动,每一幕都记忆犹新。第一站是乘公车带我们去市区吃加拿大美食Poutine,在焦脆的薯条上淋上肉酱汁,香气扑鼻,食欲满满。
第二站是颜值与美味并存的甜点华夫饼和起司蛋糕,入口的那一瞬间,舌尖仿佛开出一朵鲜花,烤的焦酥的华夫配上鲜奶油与新鲜草莓、醇厚的起司加上草莓酱,妙极了。
第三站是在文艺小清新的Granville Island(格兰维尔岛),在那里看到了即兴表演秀,演员的反应迅速,总能创造出千奇百怪的搞笑场景,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台下的观众兴致高涨,笑声绵延。此外,大家还在那里尝试了Kayaking(皮划艇),从来没有单人划艇的我觉得十分有趣,且惊喜连连。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边划船一边赏景,与小伙伴聊天,好不惬意。
第四站是学校滑冰场,作为滑冰新手的我,最初只能扶着旁边的栏杆“艰难前行”,向滑的好的同学投去羡慕的眼光,但经过慢慢尝试、观察他人滑行方法后,我渐渐能够掌握独自滑冰的技巧,直到后来居然也可以带着同学一起自由地滑行。体验了一次冰雪与速度的激情。学校的wreck bench(沉船滩)是世界著名景点,我们傍晚时分去了wreck bench,在海边嬉戏、拍照,直到夕阳缓缓下落,接近海平线。我们坐在wreck bench静静看海,细沙透过脚趾,看远处海天一线,享受入夜的宁静。人们也因为黑夜的即将来临,突地发出一阵阵叫声,听当地人说这是一种对自然表达感谢的方式。
第五站是去Lynn Canyon Park(林恩峡谷公园)登山,崎岖的山路,木质的楼梯,碧绿的山间湖泊像一块绿宝石,瀑布击打岩石溅起阵阵水花,虽是夏季,但湖水仍然有刺骨的凉意,光脚伸入水中,让人精神一振,登山途中随处可见行动敏捷的小松鼠,甚是可爱,耳边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为远到的我们高呼欢唱。
第六站在体育馆看棒球赛,最初我并不了解棒球赛的比赛规则,但听热心的同学的讲解后,很快融入比赛氛围中,和身边的同伴们为球队加油喝彩。
最后,我们来到了英吉利海峡边的海滩,一行人围坐在草地上,看着夕阳徐徐落下,天空好像蒙上了一块黑色的面纱,神秘至极。当地晚上十点,按预定的时间,远处的天空准时绽放了一朵朵绚烂的烟花,五光十色,焰光映照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熠熠生辉。
(活动照片)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这次的学习,还让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我们一起经历了难忘的温哥华之旅。其中有三名同学来自香港:Yanki、Him和Jenny,他们在语言沟通交流方面很有优势,也十分友好善良。每当上课时候看到我们面露难色,没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时,总会主动询问我们,并及时给予帮助。此外,还有来自南京和安徽的同学,也是非常友善热情。其中来自南京的同学目前就读研究生一年级,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学习方面的宝贵经验。都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着这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给我的此次游学添加了不少乐趣,一起听过的课,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看过的景,一起品尝过的美食,都变得不同寻常。
美不胜收的 “花园城市”
温哥华简而言之:景美、人善。
温哥华地广人稀,有许多自然风貌,惠斯勒雪山、落基山脉、班夫国家公园、维多利亚都是标志性景点,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无法一一寻访这些名胜。但从同学拍的照片中,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见一眼,便能震撼人心,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及自然的伟大。照片传达的不过十之一二,若有机会,定要亲眼去看看,亲身体验。
我们此行有幸去了维多利亚,看了著名的布查德花园,十分美丽,自带滤镜的景色,鲜花五彩缤纷,美得有点不真实。其中还显示了中国元素,分别是鲤鱼与龙,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顿时感到分外亲切。
(布查德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温哥华的蓝天白云,不论何时,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高楼的彩色玻璃,蓝天白云倒映在上面,更有一番别样的风景。在温哥华的街边,路灯上挂着花篮,为城市增添五彩的生机,在阳光的照射下,花朵更加鲜艳夺目。
感谢真正的温哥华人,我们才可以看到众多保留原始面貌、最初模样的森林、湖泊。但是干干净净的地方不会永远干净,需要热爱它的人像爱家一样去维护。
(维多利亚街景)
温哥华的人,十分友善。无论是商场、小店还是餐厅,他们都会习惯地问一句How’s going?起初还有些不习惯,但次数多了,也融入其中,便会笑着回一句Great!此外,店员总是微笑着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让人倍感亲切。
游学——游必有方、学必有得
在温哥华的一个月,我在学习和生活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学习上,由于自身英语水平不足,在接触全英文充斥的课堂时,多少有些不适应,这点,香港同学就好很多。课堂上,他们发言积极,这与他们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适应一段时间之后,我也逐渐习惯了,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发言之中,不得不说,潜移默化中,英语能力得到了提升。此外,在课堂发言和最后的期末考试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与香港同学的差距,同样的时间内学习,同样的老师授课,但做出来的东西却差别很大。就拿Class A的期末PPT来说,我们小组做的内容中规中矩,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创新能力不足,要求我们添加什么就添加什么内容,但是香港同学做出的PPT,内容上就多了许多细节,同时也添加了创新的内容,整体看来更加丰富、详尽。在临近结束,他们提议为老师们与那两位陪伴我们的UBC同学送一份小礼物,礼物很简单,一个相框里放着大家的合照,以及一张写有每个人祝福的贺卡,礼物虽小,但让人惊喜,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感恩”,老师和陪伴我们的两名同学收到礼物时都十分开心。生活方面,毕竟是异国,习惯和饮食与中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但宿舍的厨房给我们提供了自己做饭的条件,自己动手买食材、煮饭、炒菜,似乎也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日常出行方面,行为习惯上有着些许的差异,但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入乡随俗。
当然游学的收获是远远大于挑战。踏出国门,来到大洋彼岸的顶尖高校,体验了国外的学习课堂氛围,小班式授课,大家围坐在一起,更能拉近与老师、同学之间的距离。课中有任何学习上的问题,课后都能通过邮件与老师便捷地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疑惑;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的校园,汇聚了来自全世界老师与同学,让我感受到大千世界的文化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与一群小伙伴建立了珍贵的友谊,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值得我学习,不仅是学习中,更是生活中;五彩斑斓的布查德花园、静谧祥和的海边落日,美丽的自然风光印刻在我脑海里;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设施,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例如:公交巴士到站后,车身能够自动下降并放下斜板,方便轮椅和婴儿车的上下,巴士车靠前部分有固定自行车的围栏,即便是骑单车的人们也能随时携带自行车坐上公交,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确有很多优势。
我不禁在想,我们一旦在一个城市住久,就挑刺一般找到她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些最初因她生出的感动却渐渐忘在脑后。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每一天都存在着,在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当你像一个本地人一样融入当地,就会发现真正的温哥华人这样做非常难得。若不是有一个大的良好社会氛围,一个从小培养的习惯,对残疾人的尊重与照顾,对秩序的遵守,对礼节的维护,不会做得如此不动声色、如此习惯成自然。
非常感谢中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提供这样的信息平台,让我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到加拿大,来到温哥华,来到UBC!体验异国他乡的学习氛围,感受当地的风俗民情。也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这一个月以来的陪伴与关心,遇见你们既开心又幸运,真是难得的缘份。
(全体学员合照)